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地僻西南的四川蜀地区也为王建、王衍父子,孟知祥、孟昶父子先后割据称帝,统治达五十余年,是为前蜀(公元九○七——九二五年)、后蜀(公元九三四——九六五年)。这是历史上继三国时蜀汉政权灭亡后六百多年又出现的两个蜀国政权。在前、后蜀时期,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五代十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注意了解和总结前、后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一带曾先后产生过五个凉政权。在这五个政权中,河西世家大族始终占有统治地位。本文试对西凉政权中的大姓渊源进行一些考察。西凉政权由李暠于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建立,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为北凉沮渠蒙逊所灭,立国二十一年,历二主。西凉政权可以说是河西大姓,尤其是敦煌大姓的产儿。早在曹魏时期,河西世家大族即已拥有相当大的势力了。《三国志·魏书·仓慈传》载:“太和中,(慈)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  相似文献   

3.
建立前凉政权的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张氏家族,自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至前秦苻坚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张天锡战败投降,亡于前秦。张氏家族经五代,历九世,计七十六年,以凉州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县)为统治中心,“跨据三州(凉洲、河洲、沙州),带甲十万,西包葱岭,东距大河。“史称“前凉”。在西晋丧乱之际,张氏前凉地方割据政权,作为西晋王朝的残留部分,是当时中国西北部唯一政局较为安定的地区。张氏一系列治国措施,使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十六国中,前凉张氏政权和西凉李氏政权,都是建立在我省河西地区的汉人政权。当时,天下大乱,人民到处流徙,整个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是,在这两个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却相对地是一块比较安定的地域,无论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还能保持相当水平,并有一定的程度的发展。因此,探讨一下前凉、西凉两个政权立国的政策及其影响,还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北凉简论     
北凉为匈奴酋长沮渠蒙逊所建,历两传三十九年,即401至439年。北凉初起,段业执政四年,所以北凉始建在397年,加上这一段共历四十三年。北凉的残存政权沮渠高昌国又绵延了二十一年,直到460年才被柔然所灭。沮渠高昌国远在西域,一般不计入五凉国史中,因本文专论北凉,故附带论及。439年北凉并于北魏,意味着十六国纷争的结束,北方趋于一统,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在五凉国史中,北凉是仅次于前凉的第二大割据政权,它极盛时统一了河右,历年也较久,在结束十六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如果说前凉在乱世中保据河右对历史作出了贡献,那末北凉则是在统一的进程中对历史作出了贡献,值得重视。由于北凉统一了河右,它加速了北魏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北凉政权的评价,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本文论述以下三个问题:一、沮渠氏之族源;二、北凉兴亡之始末;三、北凉及残存政权与江南晋宋之交通。  相似文献   

6.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7.
契丹族是公元四世纪末始兴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正值我国北方强权互立之际,因此,它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艰难的过程.到十世纪初,契丹族屹然崛起,建立了强大的辽朝政权.综观辽立国前的历史,不难发现,契丹强劲的武风是其得以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说,辽政权的出现就是其强大军事力量的结果.本文拟就契丹军事力量在立国中所起的作用试陈管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规模迁徙並纷纷起来建立政权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河西地区,前后曾出现过由两个汉族和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五凉政权。这就是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和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政权以及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政权。五凉政权前后延续达一百六十年之久,期间,各政权辖境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各民族的杂居错处以及胡汉政权的更替或共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和胡汉各族的相互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里试就五凉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融合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 ,五凉政权割据河西约百余年光景。就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 ,又在僻陋的河西一隅 ,而且几个割据政权还处在内外纷争的搅扰下 ,河西却保存了大量的文献典籍。涌现出一批儒士学子 ,他们倾注学业 ,勤为著述 ,在中华学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生成于河西的五凉学术文化 ,作为重要一源 ,加入了隋唐统一混合的文化之中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六朝是秦统一全国后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时期。这时期苏州一直处在割据和偏安政权的统治下,但社会生产却有一个局部相对稳定的环境。作为秦汉时代“江东一都会”的苏州,自孙权立国、晋室南渡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以其繁荣富庶而被誉为“衣冠人物,千载一时”的“天  相似文献   

11.
玄菟郡自公元前107年始设至公元432年消亡,历西汉、东汉、公孙氏政权、曹魏、西晋、前燕、前秦、后燕、北燕九朝(包括割据政权在内),在东北历史上延续了500余年。本文锁定玄菟郡的人口问题,旨在探讨玄菟郡在移徙过程中虽然县均人口数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就横向来看,玄菟郡下辖各县的规模均为同一时期东北边郡中较大者,借以推定玄菟郡始终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边郡。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人主北方,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三凉、三燕、三秦、两越、夏、成汉)政权是由少数民族——五胡(匈奴、揭、鲜卑、氏、羌)建立的。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有长短、统治区域有大小、统治手段有差异,且之间相互攻伐争战不已。那么这些胡族政权的统治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本文试就此加以简单论述。1、经济方面实行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尽管这些民族原来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汉化程度不深,但统治中原地区以后,处于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又从巩固自身统治着眼,他们不得不放弃本…  相似文献   

13.
荆南,又称南平,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割据政权,公元963年以疆土归宋时,“尽籍其境内为州府三:江陵府,归、峡二州,县17,户14万3百”北有先后割据的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有据地14州、监,66县的马楚政权,东为兼跨19州3军108县的吴唐大国,西则先后出现了拥有二川、山南西道的前、后蜀。四雄虎锯于“无地无割据,无岁无战争”的动荡年代而这处于“四战之地”的荆南小国却能维持五代四十年之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期的南平国(又称荆南)割据一隅,仅领荆、归、峡三州之地,其图狭小,为十国之最。然而高氏据此弹丸之地竟历四世五主,凡五十七年(公元九0七年—一九六三年)。在兵连祸结、岁无宁日的大动乱年代,地狭兵弱的南平何以能在强手林立的夹缝中生存,立国数十年?本人不揣浅陋,兹略陈鄙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五代时期南汉割据政权同中原及周边割据政权关系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南汉立足于岭南“五管”,发展对外交往,对“五管”抱着必争的态度;中原五代王朝势力的强弱,制约着南汉的到外政策以 汉与五代的关系;南汉与周边割据政权保持睦邻关系,进行政治往来和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6.
西晋惠帝时期,宗室诸王为争夺权力而混战不休。内迁中原的游牧部族,南匈奴单于后裔刘渊乘势起兵建立汉国政权割据称雄。骑兵因素是刘渊、刘宣等匈奴上层贵族决定起兵割据时,所依仗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骑兵因素在刘渊建立汉国政权之后,寻求政治联盟伙伴以及建设发展政权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西晋末年民族大迁徙的浪潮,到五凉时期是中亚粟特人入华的重要阶段。河西走廊是粟特人东来入华的关键地段,这里驻留了许多前来从事贸易的粟特商人,甚至还形成了聚落移民。前凉时期,一些粟特人已经在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方面开始崛起。到五凉后期,仍然有粟特人的活动影踪,渗透到诸凉政权的各个方面。后凉政权中的粟特人势力不可小觑,如西平太守康宁自称匈奴王,起兵反抗吕光,拥有极大的军事力量。在南凉、北凉、西凉对峙时期,虽然相关的粟特资料比较少,但通过钩沉辨析,也能发现一些粟特人或参政、或经商的活动迹象,特别是北凉末姑臧城内大量粟特商人被俘,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慕容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鲜卑部族。它所建立的政权在前燕昌黎时期鉴于特殊的立国形势,与中原汉士族结成政治同盟,而所兼并的东部鲜卑诸部处于政治的底层,与慕容鲜卑本族杂处,统一纳于大单于系统下,构成了特殊的胡汉分治形式,同时完成了第一次的民族扩张与融合。此后慕容氏南下中原并历经亡国和西迁及淝水战后的重建,在政权的不同时期,其民族融合及胡汉分治的形式有较大不同,虽与民族观、华夷观有一定联系,但并非民族观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9.
公元九世纪中叶,藏族社会在吐蕃奴隶制王朝崩溃之后,进入了地方政权割据的状态。适至十一世纪上半叶,在我国甘青一带逐渐出现了一个以河湟流域为中心、以藏族为主体的确厮啰封建地方政权。它以青唐(今西宁)为首府,辖区“占河湟间二千余里。河间有鄯、廓、洮、渭、岷、叠、宕等州。”在确厮啰政权存在的百余年间,和北宋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河湟地区的政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几个政权同时并存不是分裂,而是割据分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