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金友 《中华魂》2013,(17):24-25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4月29日《人民日报》)"勤"字的主要含义,就是"勤劳""勤快""勤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革命话语对传统劳动观念进行改造,赋予劳动以政治道德,苏区妇女的劳动实践同时也是国家主人翁的生成实践,妇女成为政治与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在光荣与愉悦的劳动情感中,苏区妇女重建长期被剥夺的作为人的尊严,作为情感主体而存在;在组织起来的、阶级互助的劳动活动中,妇女学习技术、互帮互助,成长为自觉的且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主体。多维度的主体地位赋予劳动以解放性内涵,激发妇女自觉投入苏维埃广阔的劳动实践,释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妇女解放与苏维埃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考察在中国主流媒体对农民的报道中,农民话语在整个国家话语体系中所居的位置。通过对2012年《人民日报》以农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民这一群体即使是在以自己为主角的新闻报道中,依然处于失声状态,是精英话语的附属。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其社论也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窗口与桥梁。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党建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嬗变。研究表明,党建理念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于党建理念的现代性。以“人民”“社会主义”“领导”“群众”为代表的党建话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守正笃行,以“革命”“斗争”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在党建中的地位移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纯洁性的党性追求,而以“改革”“建设”为代表的党建话语则表明作为学习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5.
元话语是组织语篇结构、表达作者和构建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Hyland&Tse(2004)以及Ifantidou(2005)对英语元话语的分类方法,以及熊笛在《英汉元话语对比研究》中对汉语元话语的分类,对VOA标准英语与人民日报中元话语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英汉元话语在新闻语篇中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对中英新闻语篇的写作将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观念构成及话语运作来重访“孔子作《春秋》”的争议问题,可将这一声明解析为三项话语要素:即作者、文本与书写。在汉代,对《春秋》作者的溯归与形塑,关联着《春秋》文本和书写的定位,三者协同运作,表征着不同的经学立场与判断。在中国经学话语空间中,诠释主体与话语系统是相互生产的,而圣人、经书与书写这样的观念更需要被视为话语系统内部具有自我指涉与交互指涉意义的符号。“孔子作《春秋》”这一经学声明极为典型地体现了话语述行的能量:经学诠释主体通过言语行为的反复实施来构建话语事实,也施行经学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7.
在一体化文化背景下,中国195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宏大叙事为主,而宗璞在此期间创作的《红豆》却发出了别样的声音。显形文本表现出作家对集体话语的主动皈依,而隐形文本则表现出对集体话语的无意识疏离,显示出知识分子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的冲突,彰显了作家对自己文学观念的坚守。通过《红豆》与《青春之歌》的比较,可以发现宗璞创作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解放中追求劳动权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普遍事实的过程。解放战争时期,劳动中获得妇女解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基层动员与基层传播功不可没。文章以基层传播为研究视野,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主要史料,考察解放战争时期妇女生产劳动实践与妇女解放之间的互动状况,发现基层传播中是以劳动解放促进妇女解放,基层中的群体传播主要围绕政治表达与解决妇女内部矛盾进行,并调整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部分,从而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保障妇女劳动权。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有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且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代表西方话语权力的美国,这便为其在小说《奇岛》中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理论重新审视《奇岛》,旨在批判小说中包含的西方殖民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林语堂在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的殖民主义观念,并在后殖民主义话语环境中完成对西方殖民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云南"3.01"事件发生后,分别属于中美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从分析样本中发现,《人民日报》将"3.01"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事件,《纽约时报》则认为这是一起中国维汉民族矛盾所引发的袭击事件。两报在报道中选择差异甚大的报道议题、关键词、图片、信源来印证和强化自身对这一事件的判断。报道呈现如此分野,与两报的价值立场和办报定位有关,《人民日报》以"喉舌框架"来报道"3.01事件",而《纽约时报》则以"冲突质疑框架"来审视它。《纽约时报》对"3.01事件"的报道固然有其意识形态偏见,但其多元立场、多种视点的报道框架与思路对中国媒体亦有启发,对于中国媒体提升对境外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创新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力度不够。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思想、企业体制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4.
朱葆华 《东方论坛》2005,(3):111-113
指出了书法作品<松江宝云寺记>释文中的一些释文错误,并一一作了订正.希望书法编选者应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规则主义"立法模式下,使用作品的"合理性"判断具有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即使纳入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仍应以"合理性"判断为司法释明内容.合理使用行为包括作品的使用和作品使用后的衍生结果的使用,并且不以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使用为是非分水岭."合理性"判断应当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实现利益平衡制度功能,适当地彰显特定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充分考虑作品使用或衍生使用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元)编撰的<景德传灯录>一书,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语言通俗易懂且简洁凝练,其中不乏成语典故,这对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景德传灯录>中的成语,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从结构、意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文人诗歌展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雄奇秀美的山川风光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具有突出的认识价值;体现出鲜明的自然美和强烈的人性美,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饱含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家庭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20.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功能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之为女官;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北朝时期的宫女,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而其民族成分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