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觏的儒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他的人性论或性情论是从属于其礼论的。在李觏24岁时所作的《礼论》中,为了论证乐、刑、政是“礼之三支”,仁、义、智、信是“礼之别名”,他持性三品说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其人性论的大致倾向。但李觏的人性论有其理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些前后矛盾。在他30岁以后的思想中,为了论证圣人之道不是“以道强人”,则是“因其有而品节之”,“唯礼为能顺人情”,性善或情善的思想成为其性情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宋学中,李觏的性情论处于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这类似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文章将李觏的性情论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在理论上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带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
李觏以政治理性为基础,整合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礼本论”,建构了别具一格的礼学体系,实现了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乃至传统礼学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李觏因循荀子的理路,从人性论角度探讨“礼”的起源,继承了修齐治平和礼主法辅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李觏折中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更倾向于韩愈的性三品论,在圣人制礼、礼法等级、使用肉刑等方面对荀子礼学思想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3.
李觏的法制思想,既有传统的继承、扬弃,又不乏适时的改革与创新,对王安石、叶适等人影响颇大,兹择要述评如下.一、“法制既成,则礼为主”李觏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他认为,礼是圣人们根据社会客观需要,汇其“仁、义、智、信”之性而成的“人道之准,世教之主”,是人们物质、精神活动的最高纲领。“治国家天下”及“修身正心”都必须“一于礼而已”。礼的根本在于确立“丰杀有等,疏数有度。贵有常奉,贱有常守。圣者不敢过,不肖者不敢不及”的封  相似文献   

4.
论张载的礼学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五代社会秩序的破坏,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因子以及宋初三先生、李觏等以礼的价值标准重建宋代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思想共同铸就了张载关学的礼学特色。而张载的礼学不同于先秦秦汉的礼学,他把“礼”由形而下之器,发展为形而上之道,以此作为宋代社会与国家秩序重构的哲学依据。张载不仅对礼进行了形上的研究,而且受到其经世思想的影响,曾尝试在民间推行礼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5.
李觏与宋初的胡瑗、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同为具有博学通识的一代通儒。通儒的前提条件是对儒学思想的深透把握而又能通经致用,通儒的最高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尽精微而致广大。作为一代通儒,李觏对现实问题有特殊的敏感,他的《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等种种策论,体现了变革社会现实的先进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之观念;他的“礼”兼具本体论的价值范畴与协调论的功能范畴,因而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法”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北宋李觏所著《周礼致太平论》中的《内治》七篇,集中就《周礼》有关宫室职官及其职掌内容展开议论,从而引出李觏对历史上的帝王生活、宫廷政治及后妃伦理,乃至民间百姓的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见解。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的记忆与后妃之德、宫禁制度复古主义的诉求、后妃之教与后宫生活的禁忌、后妃的礼仪角色、皇亲国戚之女的伦理规范、昏礼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既可见李觏从传统儒家的"齐家"思想出发,结合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与教训,阐明和发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和"家不齐则国不治"之道理的思想倾向,也可见李觏对礼学经典诠释的别样风格。字的训解有误。从甲骨、金文字形和相关的字音材料来看,它的正确训释应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 ,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礼”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翻开中国思想史,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对“礼”进行过探讨。“礼”在中国社会的历代统治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礼”从总体上说既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同时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李觏继承并发展了他以前哲学思想家们关于“礼”的思想,同时又拓宽了“礼”的  相似文献   

11.
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诸多不足。对此后人应认真研究,以服务于现实。  相似文献   

12.
在李觏的完整思想体系中,包括丰富而深刻的德治内容。一是强调安民“必先于教化”;二是重视德教的物质基础;三是突出“礼”的核心地位。据此可知,他所说的“礼”,具有德治与法治双重功能,其本旨在于借古喻今,寻求革除弊政之道,这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贯彻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提出言利求欲,只要符合“礼”的规定,是利于人生,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先秦礼学的有序性是其获得生命力的支点。“仁”是礼学有序性的高度概括,“中和”精神是礼学有序的集中表现。故先秦礼学有序性奠定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石,也构筑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理念和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6.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认为:1.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2.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3.李觏有其独特的人生践履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觏认为社会生活的内容、观念、规范和设施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礼之本",其中,饮食、衣服、宫室、器皿构成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器皿中所隐含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礼"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统领乐、政、刑"礼之三支"和仁、义、智、信"礼之四名"。"礼之四名"相当于思想上层建筑,"礼之三支"相当于政治上层建筑。"礼之三支"是在"礼之四名"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现、维护着"礼之四名";"礼之四名"凭借"礼之三支"得以传播与贯彻。  相似文献   

18.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李觏(1009——1059),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也是王安石“熙宁变法”舆论上的先驱者。他对北宋社会作过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挽救赵宋王朝濒危的方案。他的政论文章,曾被人们誉为“医国之书。”他的经济思想,是我们研究北宋社会的宝贵资料。本文想从李觏在土地、赋税、财用三方面的主张来探讨他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0.
浅论李觏的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觏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对其立法及司法主张、所倡导的审判原则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李觏法制思想的积极影响及其局限性,使人们对其法制思想的进步和不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