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佳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11,31(4):48-5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不仅深刻地表现在作品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拒绝和反抗上,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对某个女性个体的命运归属问题的探讨而突入对作为整个生命存在形式的女性整体的追问。探讨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疏离状态,可以深入研究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应处的位置和维度。  相似文献   

2.
林白一直不遗余力地叙述女性的隐秘经验,坚持解读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欲望。林白早期的小说是在女性隐秘的内心经验中寻找自我,她中期的小说开始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在第三阶段林白将女性放置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探讨女性的生命意识。林白的创作脉络验证了女性唯有处于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最大程度地不受伦理和世俗的约束,才能够拥有自我本真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体的构建,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畸形/变态中的女性;梦想/幻灭中的女性;无奈/堕落中的女性;青春/叛逆中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私人化写作是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林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自我意识强烈,"作者"姿态张扬,将某种自传性质的笔触伸向女性内部世界,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男性话语,表现出强烈的私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电影《嘉年华》以女童性侵案为视点,将几位女性的命运融入其中,描绘了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以《嘉年华》中三位女主人公小米、小文、新新为对象,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切入,具体分析当下男权社会女性被无意识凝视的关系,以及女性如何在被凝视的关系中构建自我。该电影显示了导演的匠心,这为女性主义电影与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初 ,林白、陈染在继承前辈女性叙事风格的基础上 ,剥离了一切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的内容 ,从“另一扇开启的门”走出 ,开始女性躯体的诗意之舞 ,建构让男人走开的精神憩园 ,以此来与男权中心文化分庭抗礼 ,从容展开与男人的对视 ,从而建立独立自足的女性话语空间。她们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得到史无前例的凸显 ,女性意识由过去的朦胧模糊走向了清晰完整的阶段。然而 ,她们试图建构纯粹的女性私语空间 ,不免又使女性意识陷入了孤芳自赏的自恋境地。因此 ,只有开拓更深远的文化视野 ,提升更高的精神维度 ,女性主义文学才会更加独立、更加成熟 ,女性意识也才会愈加圆熟自足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镜像体味和观照自身,这一方面确立了女性的自信,逃离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罗网,而另一方面,女性在镜中的自恋,它充满着虚幻,再加上市场操作的陷阱,女性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到被放逐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地域之于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对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生活和创作的地区的文化特征,会影响到其作品。林白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后期的创作与前期相比又有重大转型。林白前期小说的女性人物占据了叙事的主体部分,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仅是被男权社会欺骗和放逐的写照,也是来自北流之类遥远异乡对于政治中心的疏离。林白以女性独有的感知叙述女性的生存,以一种封闭、自我的叙述方式,有力拓展了女性存在的生理和心理意识。而在《万物花开》等作品中,作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中国乡土;在《致一九七五》中,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们不再向镜呓语,而是被作家提到了叙述的前端位置上,这代表作家创作出现了更为敞开的姿态。林白前后期创作转型,实际上蕴涵着当代文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如中国女性主义创作如何实现突破、中国乡土景象如何书写、当代作家如何描写底层、中国经验如何呈现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长篇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在小说史上有其不可取代的存在价值.长期以来学界多从作者、版本考证、创作得失等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研究.然而对困扰读者的一些重要问题却缺少梳理,如小说虽也写到才子佳人谈婚论嫁,但并非只是消遣娱乐的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借爱情以写其政治寓言,表现他的乱世焦虑和人生思考,同时也表明在男权社会里他对女性的尊重;“镜像”理论可以诠释才子、佳人在婚恋文化上的超越世俗情感的双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人的重新发现"之后,表现人道主义、主体性等"冲破禁区"的理论形态和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此时期很多女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从人道主义思潮中浮出,结合刘再复先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解读《人啊,人》《人到中年》和《方舟》三部小说,可以探寻女性主义如何从人道主义中生发出来并从根本意义上保证了人道主义概念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情系乡土,疏离城市;美化女人,漫画男人;追怀往昔,拒斥现实;厌恶规则,讲求随意。在题材选择与艺术处理上,在城市与乡村、男人与女人、现实与过去、规则与随意诸方面,林白采用极端个人化立场,以其两极组合表现了女权主义外衣下自我的矛盾、选择和追求,进一步彰显了非此即彼的女性视角,以其鲜明的风格和独有的特色在当代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给读者以时读时新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末中国文学在摆脱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与束缚之后,却在"现代性"的理论镜像里作着无望的自 我救赎,这本身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扬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07年暑假出现的高考奇人张非为出发点,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为支点,分析了张非失败的原因,并以点及面,谈讨了生活申无处不在的“魔镜”以及其对人认识自我的影响,重点剖析了拉康关于“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自我的虚幻性和异己性以及走出镜像的重要性的观点在现实生活或文艺作品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林白作品的主旋律是逃离与回归,在乡村与都市间不断的逃离和回归中,表现了人类(特别是女性)无处可逃的惶惑与无家可归的尴尬,表达了人类对归宿感、对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在女性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代先河,以惊人的笔触揭示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寓言式真理:不论是女人对写作的渴望,还是男人对孕育的渴望,都依靠生产怪物得以满足,两性都在怪物身上找到了自我的影子,一个怪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对另一个的压抑.而男权,则是男性形象怪物化和女性书写怪物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代先河,以惊人的笔触揭示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寓言式真理:不论是女人对写作的渴望,还是男人对孕育的渴望,都依靠生产怪物得以满足,两性都在怪物身上找到了自我的影子,一个怪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对另一个的压抑.而男权,则是男性形象怪物化和女性书写怪物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