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角逐中的女性——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安忆的“三恋”、《米尼》、《我爱比尔》、《长恨歌》等作品中,可以考察出“性别意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小说创作的性别特征:1、性别游戏间倒错的女性位置;2、传统性爱中反叛的女性之躯;3、游离于政治与伦理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部以"城"命名的著名小说,"城"既是实体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隐喻和象征的载体。通过对这三部小说的对读分析,可以发现"城之恋"的结构模式在这三部小说中,既指向一个共通性的"文化破散"主题,又呈现出多向度的展开,彰显出来三位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由此引发的现代性困惑,同时可以发现三位作家在文化选择和艺术运思方式上的歧异。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塑造追求美好爱情的少女形象———雯雯、桑桑 ,带着道德审美的眼光 ;王安忆探求性生命的本体价值———“三恋” ,带着性审美的意识 ;王安忆描写渗入生存欲念的“乖”形态———《长恨歌》 ,带着文化审美的理念。从道德审美到性审美到文化审美 ,作者审美意向的转移 ,表达了性话语时尚中隐隐不安的内心渴望。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女性书写者对女性主体性的探寻呈现出不断变化深入的态势.即从张洁、张辛欣"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到王安忆、铁凝对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性的探寻,到林白、陈染文本从个我隐秘的生活、心理层面对性别个体女性自我的追问,再到王安忆<长恨歌>在一种平易的日常状态中展现女性个体生命的世俗形式及意义,营造一个世俗、民间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6.
在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一生的悲欢离合,是对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身份有序演变,这一传统女性范型的温和解构与颠覆.女儿身份的模糊和妻子身份的缺失是作家的性别策略,以彰显主人公在性别关系中的主体位置,置换了男性作家笔下的两性主从关系;薇薇的出场又给作家提供了消解和重构传统母亲角色的书写空间,并进一步解构男权文化想象中的母女关系.王安忆采用的是宽容的"两性共建"策略,这也是《长恨歌》在1990年代女性写作潮流中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小说《桃之夭夭》体现出王安忆创作的一种"过渡",那种更加倾向于真实而平淡的底层化与民间化的姿态,可以看出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王安忆在文本中倾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探索女性内在的生命精神:《桃之天天》无疑是最能体现普通女性日常生活姿态的作品,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地母的精神"或一种关于母系生命所创造的奇迹。从"上海传奇"再到这一次真正的"上海日常",王安忆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而温暖的感情、熟悉的时空与生活,又一次完成了另一种"上海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多丽丝.莱辛作为女性作家,她们都对女性的心理倍加关注,都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文章对《倾城之恋》与《另外一个女人》中的白流苏和柔斯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她们性格的差异和最后结局的不同是源自各成体系的中英文化传统及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是一位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她对女性特别关注。在《我爱比尔》这部小说中,王安忆从性爱的本体出发,把笔触直接指向男女之间的性爱生活,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美术系学生阿三堕落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我爱比尔》这部小说,分析阿三的爱情故事与性爱生活,窥探阿三的精神困境以及最后的自我救赎,从而引发我们对女性解放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当代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小说集《公开的秘密》主要描写加拿大小镇女性的生活,具有明显的地域书写特征,以独特的叙事模式、朴实简单的语言和貌似松散的结构表现出对生活偶然性本质的洞见。卡斯泰尔斯小镇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丰富地呈现了加拿大小镇女性生活的特质,同时也是门罗建构加拿大文化记忆的重要基石。在对于地域生活、女性生命体验和文化历史的表现中,《公开的秘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折射出门罗的写作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从70年代末80年代的张洁、残雪、王安忆到90年代的陈染、林白等等,她们从自我经验出发,发展了女性所特有的人性各个侧面.纵观这些女性文学作品中人性的内涵的衍化,大致经历了从人性中自然性的压抑到寻找自我、回归自然到自我本性的升华,其视线是从外部世界回归到女性本体.在这一艰难的找寻过程中,女性文学逐渐成长,女性作家也一步步成熟起来.这一过程也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从失落到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柳青是十七年文学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业史》以其宏大的艺术视野和真实的生活描写成为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柳青在文学之路上凝聚了一种精神人格,体现在他本人及其文学作品中,被人们称之为"柳青文学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历史意识、使命意识、献身精神、恋土情结等方面。柳青精神被新时期陕西作家传承并逐渐发扬光大,成就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成就。同时,柳青精神对当下文学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当代文学发扬传承。  相似文献   

14.
地域之于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对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生活和创作的地区的文化特征,会影响到其作品。林白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后期的创作与前期相比又有重大转型。林白前期小说的女性人物占据了叙事的主体部分,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仅是被男权社会欺骗和放逐的写照,也是来自北流之类遥远异乡对于政治中心的疏离。林白以女性独有的感知叙述女性的生存,以一种封闭、自我的叙述方式,有力拓展了女性存在的生理和心理意识。而在《万物花开》等作品中,作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中国乡土;在《致一九七五》中,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们不再向镜呓语,而是被作家提到了叙述的前端位置上,这代表作家创作出现了更为敞开的姿态。林白前后期创作转型,实际上蕴涵着当代文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如中国女性主义创作如何实现突破、中国乡土景象如何书写、当代作家如何描写底层、中国经验如何呈现等。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奠定王安忆丰碑式文坛地位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以女性的细微和敏感切入女性生活,在她看来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华美袍,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只有一种存在物--人,那么女性就是这袍上万千种令人眩目的饰品,而隐在这些饰品背后的那一部分则是男性世界,这是做为"底"的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佩饰,是坠子穗子,并且光阴会剥离它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叹息.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民族、时代的女性作家分别在《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从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丰富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创作主题:爱情与婚姻,并都体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生存地位的冷静思考与深切关怀。尽管伊丽莎白和白流苏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其不彻底性,但她们与男权中心的世俗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女性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坛,王安忆是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和精神地理把握得最为准确、描写得最为细腻的一位女作家。而《天香》这部作品的问世无疑可以看作是"上海系列"的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能清楚感受到它是作家一路创作以来将女性写作的困顿与挣扎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作品。通过对王安忆女性写作挣扎与困顿的解读,不仅能更全面地把握整部作品的精神维度,还能看到一位写作者的人生圆融之途在该部小说中的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动荡,王安忆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切地书写市民阶层的苦与乐、悲与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媚俗化,敏感而诚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对于城市世俗生活,王安忆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女性的知觉与意识,女性在作家的文本中有着突出的份额,而且往往成为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在学界所称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作家及作品的民间传说,这些资料对于反映古代文学作家及作品在民间的状况,丰富和深化古代文学研究与评论,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构筑"天使形象"的鸟托邦,叛逆的妇女乐园,用生活说话.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