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胜朝 《南都学坛》2008,28(4):61-62
曾国藩是晚清名儒重臣,传统文化的熏陶,人生阅历的磨炼,使他深谙"齐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系中至关重要性。因此,他一生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治理,他谆谆告诫弟子儿女们要自强自立、读书明理、克勤克俭、戒骄戒佚、谦恭忍让,这些思想使其"齐家"方略独成体系,别具特色,对我们今天的治家育人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精粹。曾国藩持家之道的内容包括勤俭持家、尚勤戒惰、崇俭戒奢等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抑制现代家庭的不良消费习惯,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序列,在中国历史上向来被人们视为安身立命的圭集。而在传统的“家天下”社会里,齐家是基础,它不仅是检验修身成功与否的第一步,而且是修身向治国、平天下扩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有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曾国藩,这位挽晚清大厦于将倾的“中兴名臣”,在其留存下来的1,459封家信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自概之道”即其主要内容之一。“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镇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曾国藩治…  相似文献   

5.
郦波 《社区》2011,(23):7-7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以善于为湘系集团培植人才而著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部属进行培养,在培植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部属不断地进行训导、激励和考察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最终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这些人不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充当了曾国藩的助手,也对近代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督导子弟之道探微曹正善《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镇压太平天国“元凶”的曾国藩却非常重视转移世风的工作,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及成因有深切的认识,认为吏治的腐败、缺乏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人心塌陷等因素是造成世风极度败坏的根本原因,并对转移风气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扎实的探索和实践,从崇尚礼治、重视人才、号召全社会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人都担负起转移风气的责任等方面入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军容风纪建设、整饬吏风、诱导士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其管理过的部门和治理过的地方,社会风气均有一定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清湘乡派的代表人物,非常重视学习古文,十分推崇韩、柳、欧等人的创作风格。他认为,为文重在“行气”,即文章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行气”则必先“养气”,故初学者应通过“看、读”名家名作来“养精蓄气”。此外,行文还必须讲究辞藻的丰富和结构的圆适。《曾国藩家书》所阐述的上述观点,体现了湘乡派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八十一章中,大约有二十五章谈到了“圣人”问题。所谓“圣人”,是指那些具有最高道德、最富有智慧的人。儒家往往用以指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而《老子》中则没有确指,而是作为一种最高的理想人格,用以阐明他所  相似文献   

11.
“孝弟”是曾国藩在家规家法中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研究曾国藩“孝弟为本”的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曾国藩,又能挖掘出不少的对于今天的人们可资借鉴和启迪的东西。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孝弟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一、“孝友传家”是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二、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缘由;三、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梗概;四、曾国藩极重“孝弟”的评介。  相似文献   

12.
论曾国藩的“倔强励志”唐兆梅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一个生长在僻远山村、出身中小地主的普通知识分子,语不惊座,貌不惊人,且无什实际经验可言。然而他却奇迹般地举一事,则一事就;作一事,则一事成。他的所作所为,对曾氏家庭、对湖南、对整个近代中国都产生了强烈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谓之咸元三折,系指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初九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一连三次向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呈递的奏折,即《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与《备陈民间疾苦疏》①。这是曾国藩在清王朝处于又一个改元换代之时,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吸收黄老道家"以奇用兵"的思想,提出并实践了"奇正互用"的军事原则,重视雕剿游击之法,充分体现出以道补儒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道家思想的经世价值,以及对于中国传统士大夫成就事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历史进入了所谓的\  相似文献   

16.
“心性论”是中国释道二教宗教美学的本体论,其核心范畴“心”是建构其宗教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释道二教皆强调以现实人心为出发点,以回归清虚本心,了脱生死,获得人生自由为归宿,体现出浓厚的人生审美化的特点。从美学的角度来剖析禅宗和全真道的“心性”之美,可以揭示中国宗教人生审美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庸”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庸”之道黄寅1.“中”之概念考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  相似文献   

18.
朱升不仅是元末明初“网罗百家,驰骋千古”的硕儒,也是一位“国家重望”、“辅运名世”的开国功臣,文治武功并著.他在政治上伸张“王霸并举”的治国之道,既承扬了孔孟以来以“王道”之德政治理国家,又积极主张以“霸道”之力政来结束战乱,统一天下.事实上,朱升的治国之道不仅对朱元璋创建明帝国及其初期政局稳定起到了启运之功,而且在儒家政治发展史上也展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在长年的治军实践中,通过突出思想建军、创新兵勇体制和强化“训练兼施”,推行奖贤罚卑,建构了一套以勤王忠君、捍卫礼教等封建思想为指导的恩威并用、宽严皆备的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举措办法.曾国藩所创砥砺士气之术,对近、现代治军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与《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四篇间的内在关系的考察,我认为刘勰之道的内涵有二:一指文质相契互存原则,二指文随质变的运动发展规律。这种观念贯穿于“文之枢纽”《在圣》、《宗经》、《正纬》、《辨骚》诸篇之中,同时也集中体现在《通变篇》。由此可见,刘勰之道既是《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又是其构设文论体系和进行具体评论的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