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刘汉城先生主编,张文轩、戴耀晶等十二位先生参编的《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以下简称“刘本”),在参考前人和时贤论著的基础上,融入了编者各自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很有新意的现代汉语教材。下边我们谈谈这本书语法部分的主要特色。 一 内容新颖,具有革新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组本位的运用 朱德熙先生在其《语法答问》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语法体系——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它以词组为  相似文献   

2.
论词组(上)     
一 词组的名称和定义 1.词组的名称 在谈词组的名称之前,先谈谈汉语里究竟有没有既不同于词,又不同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词组。许多语法著作承认有这样的语法单位,但也有不少语法著作否认这种语法单位的存在。如丁树声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就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结构的分析跟句子结构的分析合为一体,说“除了一个词的句子以外,每个句子都可以分成多少个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句法关系,造成一定的句法结构。”(9页)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也不讲词组,而是把词组和句子都混合在词的配合关系之中,说:“词和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文科《现代汉语》教材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近推出的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教程》(下称《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为改革教材现状作了不少努力,在语法体系“创新”和内容上的“出新”方面取得可喜可贺的成果。一、体系的“创新”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教程》是努力地挣脱了句本位语法的传统重负,建立了基本上可称为词组本位的语法  相似文献   

4.
<正> 读了《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程祥徽同志《青海口语语法散论》一文(以下简称《散论》)和《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张成材同志《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一文(以下简称《特点》),很受启发。我也愿参加这一探讨,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高更生教授的《汉语语法问题试说》(以下简称《试说》,1981年出版)的姐妹作。《试说》就汉语语法教学中四十个疑难问题侧重于运用语法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则针对九个语法专题,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拓展语法理论。二者各有所重,互相补充,皆是近年国内语法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史锡尧先生是语言学界颇有影响的学者,我国著名的语法修辞学家。他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此外还担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几个重要的学术职务。早在1958年,史先生便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论文,崭露头角;近十年来,他的学术研究进入活跃阶段。迄今为止,先生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作6部(含合作),涉及语法、修辞、词汇、逻辑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把句群作为最大一级语法单位看待。《提要》有一个部分专门讲述句群的问题。这个部分虽然讲得很简单,但增加有关句群的内容却是它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0.0 现代汉语助词包括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分多少类,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年来,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这种虚词包含三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这样的划分,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所提出的,在语法教学中已经推广了开来。推广的观点不见得必然合理,因而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五种。这是一级比一级高的语法单位。其中,词组占有重要地位。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语素与语素构成词,词与词构成词组,词、词组构成句子,其基本结构方式是一致的。这样,弄清楚词的组合规律,往下分析构词法,往上分析造句法,便可举一反三。因此,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中,应该以词组为重点。过去,在这方面我们做得是很不够的。 从语言实践看,常见的语法修辞错误(这里说的修辞是指消极修辞),大多数发生在词的组合上。去年,我们向实际做了一番粗略的调查。每天读报时,把从报纸上发现的语法修辞错误搜集起来,全年共搜集了七百八十一条。其中属于词的组合方面的就有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回顾 1956年,中学、师范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语文的体制。中央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为编写中学、师范的《汉语》课本,便拟订了一个教学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这个综合性的语法体系吸取了《马氏文通》(马建忠著)以来中国语法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对当时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普及语法知识,无疑是好的,起了推动作用的。但是,它的析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人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指出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理论,散见于他的学术专著《管锥编》《谈艺录》《旧文四篇》《七缀集》《宋诗选注》中,他的修辞实践,则以他的小说《围城》的语言反映最为集中(以上书名,下文皆以第一个字简称——作者)。他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显示了他兼备学者和小说创作的语言艺术家之长。  相似文献   

12.
由刘汉城先生主编,张文轩、戴耀晶等十二位先生参编的《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以下简称“刘本”)是一部富有新意的现代汉语教材。作为一本教材,必须充分吸收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凡同类教材,肯定大同而小异。“同”也好,“异”也好,贵在有理有据,有继承又有提高。与较早问世且影响甚巨的现代汉语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以下简称“黄本”)、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以下简称“胡本”)相比,刘本语音部分在内容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于今年二月正式发表了。这个《提要》将给我们的语法教学带来方便。我们师专欢迎这个《提要》,愿意根据这个系统进行汉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居延汉简甲乙编》(以下简称《甲乙编》),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对汉简研究来说是一件大事。编者弄清了1930年出土的全部居延简的出土地点,纠正了过去著录上的不少错误,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部释文作了修订。既增加了这批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便利了使用这批资料的同志。这是值得我们感谢的。但是《甲乙编》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图版质量差。考古所编的《居延汉简甲编》(以下简称《甲编》或《甲》)和劳干编的《居延汉简》(以下简称《居》),它们的图版本来就不够理想。这次重印,虽然抽换了部分图版,有所改进,但是总的来看,质量更差了,被印得根本无法辨认的字更多了。其次,在释文方面,虽然纠正了劳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是一本近几年全国通用的中文学科函授教材,使用人数多,影响大,但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教材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我国中学和部分高等院校教学汉语语法知识都采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一九八一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草拟了有所改进的新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通过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修订要点》。)这个《修订要点》反映了二十几年来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新成果。 从哈尔滨会议到现在,转眼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们以这个《修订要点》为主要依据,编写了我校的现代汉语教材,并进行了多遍的试教。总的说来,我们感到很顺手,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正如《暂拟系统》一样,这个《修订要点》集中了多数人的智慧,反映了多数人的看法,既有来自全国各地专家们的,也有一般从事语法教学工作或研究工作的。它不代表哪一家的见解。《暂拟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系,修订后的《暂拟系统》自然也仍是一个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延俊 《殷都学刊》2011,32(1):114-116
《文学书官话》问世于1869年,比《马氏文通》早出30年,是我国最早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现代汉语官话研究著作,对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创立了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范式,提出了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反语等修辞格理论,根据汉语特点将现代官话词类划分为十五种,开展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善涛  王晓 《北方论丛》2020,(1):99-106
民国时期为我国汉语语文辞书古今转型的关键时期,《王云五大辞典》是该时期第一部采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为字词标注词性的白话词典,本文对《王云五大辞典》的词类划分依据和词性标注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并与其他代表性辞书的词性标注加以对比,总结《王云五大辞典》在词性标注理念的时代创新性,也指出其字词词性标注中存在的不足,供当前的辞书编纂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部出人意料的词典──评《标点符号词典》高兴现代汉语书面语言总共使用有十多种标点符号,仅仅由此便能编一部词典吗?我想,许多人会像我一样认为不能。然而安徽大学中文系袁晖先生居然主编了一部《标点符号词典》(以下简称《标》),而且有400多页、50多万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