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雇佣关系作为一种合同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而受雇人在执行受托事务中,难免给第三人造成损害,如何确定雇主和受雇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本文从法律理论上进行了探讨。认为雇佣人作为雇佣关系的受益人、对受雇人执行职务中因侵权行为给第三人造成损害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并对司法实务中,处理雇佣人民事责任纠纷中涉及借用他人雇佣的受雇人执行职务、共同雇佣以及雇佣人的诉讼地位等几个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受雇人因雇佣活动对他人造成损害,应由雇佣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法律原则及法律课题。这一新型侵权责任的立法有其特定的宗旨及理论依据;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受雇人应否负连带责任;雇佣人在对第三人负责之后,对受雇人的追偿权;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等也据此可以解答。  相似文献   

3.
职务发明创造是受雇人在履行其职务时产生的体现单位意志的智力活动成果,包含劳动关系和职务发明创造关系两个法律关系。职务发明创造关系的产生以劳动关系为基础,以履行职务义务为条件。受雇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但不受劳动关系的约束,独立于职务义务之外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本人。现行专利法第六条违背了民事主体之间的公平原则,不利于实现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基础与适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的立法和判例对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不尽一致。从理论上来说,雇主转承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雇佣关系的存在、受雇人执行职务的行为、受雇人的行为是侵权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进行了规定,但是不尽完善,未来的民法典需要对此予以完善,严格区分受雇人和独立订约人的界限,明确规定受雇人的职务范围。  相似文献   

5.
雇佣关系是战国以来新型的生产关系,从事雇佣劳动的人很多.从汉简中我们也能见到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人数最多的是客民,其经济地位最低;还有赁作、庸作者,其中"庸同县"反映了汉代雇人代役的历史事实;僦人则是专门受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劳动雇佣资本"命题的提出及其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该命题的三个重要论据进行了一一批驳,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非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降低,"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并非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劳动雇佣资本"的命题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商业领域中的雇佣经营的雇佣对象是侧重于商务能力和管理经验,与通常意义上雇佣劳动相比具有特殊性。雇佣经营的情形在晚明商业中较为常见,社会上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职业化色彩的受雇经营者群体,作为商人的"伙计"、店铺"主管"或为徽州商人担任"掌计"。受雇经营者在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中处于管理层次,在雇主支配下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和交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自由身份,不因雇佣劳动而与雇主发生等级关系,在司法上也不按雇工人对待,并且这些实际状况在法律的变动中亦得到体现。雇佣经营有助于解决对经营性人力资源的需求,商业组织因之扩大,更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企业中劳动的雇佣方和被雇佣方之间.就劳动的使用而发生的关系,它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在建设“平安开发区”、“和谐开发区”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密切关注民生问题.规范用工行为,做好事前防范.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营造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和谐园区建设。促进开发区“三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企业和某些现代股份制企业中,资本雇佣劳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关系伴随着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资本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正在被打破,劳动的地位逐步提高,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在其互补性与替代性的争斗中不断调整的.在知识型企业中,劳动掌握了大部分控制权,劳动与资本相互合作,没有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两者共同承担风险,瓜分控制权,共同分享剩余收入.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半年前就出现的新兴职业——网络钟点工,最近一段时间却成为职场的最热话题。按照互动百科网的解释.网络钟点工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存在雇佣关系的劳动者,在网络上受雇于同一雇主的劳动时间每天不超过4小时,劳动报酬以小时作为计算单位的一种非全日工作制的用工形式。这种“网络钟点工”通常是雇主在网络上付费,然后让“网络钟点工”为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对活劳动的剥削主要通过监督和指挥劳动表现出来。对这种行为的考察应从制度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分配方式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这种分析对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内部剥削问题的定性以及劳动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争论,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变革入手,分析其对企业和劳动者产生的影响,得出"这些影响是《劳动合同法》引起争议的原因"这一结论。并由此出发,探讨劳动领域立法应考虑的法理要素和现实要素,其中的现实要素包含了劳动立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这二者的和谐统一,是劳动领域立法走向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存在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成本高、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三方面的问题。可从转变观念、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民市民化等几个方面优化配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断是从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比较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作为属人的规律,它应从这一分析的六个方面的整体中去认识,而不能归结为某一方面。从其语义和语境来分析,它都应译为“人还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而这样的翻译将会使我们的认识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政府介入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目前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化"中角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劳动力"市场化"中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剖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始发于2003年福建沿海城镇的"民工荒"现象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国农村有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并且每年新增劳动力500万,形成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农村刺余劳动力压力.显然,"民工荒"是一种假象,它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结果,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解读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集中研究了马克思的交换理论.马克思认为交换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资本主义商业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因此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市场经济时期:在这一阶段,交换使资本迅速发展起来,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人的孤立和相对独立性,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自由、平等观念.但交换蕴含着内部矛盾,即形式的平等与内容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价值论和多元价值论的矛盾运动中看新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美国新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和肯定 ,同时也使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正确论断产生疑惑 ,甚至开始怀疑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新经济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再一次从理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起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价值创造主体论角度针对劳动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运行 (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 )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上述结论对当前新经济衰退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包括新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 ,新经济的衰退正是多元价值论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劳动价值论的回归才是医治“美国病”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