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散文因佳作连连、成绩显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幅瑰丽壮观的文学图景,其文学价值与创作者语言音乐美的表现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音乐美体现在节律美、诗性美和情感关上,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彰显散文纯审美倾向的语言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提出了重要的"美在关系"说。可以说"美在关系"是其审美本质理论、审美欣赏论和审美创作论的逻辑中介。但是基于种种,学界却一直对该学说存在着严重误读。因此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必须重新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3.
席慕蓉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时过二十多年,至今她的诗歌仍令读者津津乐道,经久不衰。其作品中的音乐美、绘画关、建筑美体现出席慕蓉诗歌的内在艺术魅力和美学品质,“三美”使席慕蓉诗歌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美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理想,是从古代和谐和近代自由转换出的当代美学主潮。美生学从生态美学的进步中涌出,由美学经由审美学发展而来。生态美学在形成与发展、升级和转型中,其核心范畴由审美场向生态审美场、美生场、自然美生场、天籁美生场提升,衍生出美生式、美生论、美生说、美生学的逻辑,呈现了生态美学生发美生学的规程。美学以自然为本原,其美本体和美本质的循环运动,显现出美的生发图式,是为美生的初起样态。审美学以人类审美为本原,形成美感本体论和审美本体论,发展出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美生学以生态为本原,在生态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同一、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整生存在与天籁栖息的同一里,提升出绿色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完发了绿生美活的本质规定。美生的三大样式:美的生发、审美生发、绿色审美生发,内在于美学经审美学到美生学的生发中,是谓美生学问世的累加性动能。美生学凭绿生美活的质性,提升了美丽家园的建设,凸显了学术的自立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5.
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后初期日美所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质变为以日美军事联盟为核心的新日美安保体制,昔日的日美同盟得以重新定义。此文拟从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视角,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以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简论公文主旨与结构的审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公文的主旨与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其审美品质问题, 阐明公文主旨的审美品质主要表现在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风格美及其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等方面。公文结构的审美品质主要体现为公文内容与结构的契合美,文体结构的丰富美,结构相对稳定的变化美和结构严密的逻辑美。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85-90
西方传统美学理论对嗅觉美持否定态度,然而,以怡人的芳香为美的审美经验却大量存在于东西方人的审美实践中,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印度佛经相关理论及西方当代美学理论中得到说明。审美实践表明,美是有价值的愉快对象,有价值的嗅觉对象同样被人类视为美。中国、印度和西方以香为美的实践和学说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嗅觉美与味觉美的紧密联系。而嗅觉美的典型表现形态——自然花香之美与人造香水之美在人类审美感受和创造活动中的大量存在,也为嗅觉美回归美学研究园地提供了鲜活例证。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经典语言不仅内容深刻,说理透彻,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气势磅礴,具有阳刚美、形象美、简洁美的特征。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语言运用和发展方面的成功范例,也为现代汉语语言风格构建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陈阳春 《理论界》2009,(3):174-175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气质形成的重要来源,儒家的美善思想,对当代青年的人格培养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挖掘先秦儒家美善思想的文化内涵,以美储善、以美引善、以美扬善,发挥其在青年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后初期日美所建立的日关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质变为以日美军事联盟为核心的新日美安保体制,昔日的日美同盟得以重新定义.此文拟从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视角,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以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闷与狂》是王蒙最近推出的一部探索性很强的作品,其突出特点和阅读感受是:智慧盛宴,心灵独语,语言狂欢,文体实验。作品重视感觉,倾诉心灵,省却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且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做了大胆实验。这部作品以其超乎想象的冲击力颠覆了过于成熟的小说文体,颠覆了小说创作的种种程式和规范,对读者的审美心理是很大的挑战。故对其特点和阅读感受既可以做正面理解,更需要做出合乎情理和实际的辩难。  相似文献   

12.
鲁丹 《学术探索》2012,(8):164-167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意境,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音响效果去创造深远的诗境。本文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基础、象征主义美学内涵,反观其对20世纪歌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冬梅 《晋阳学刊》2008,(4):113-116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肺病隐喻和性别象征是相互关联的典型意向,既有疾病隐喻的性别化倾向,又有性别象征的疾病叙事,在性别政治的视野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模式。肺病隐喻既有道德化和社会化倾向,又有审美化、意象化取向。男性的性别政治叙事主要关注男性肺病身份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女性肺病身份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凸显其符码化和想象性特征。女性叙事呈现出层次性,萧红、丁玲等人的女性叙事描写肺病,关注爱情,心系女性;张爱玲等人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轧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4.
语用偏离是指人们偏离合作原则,打破常规使用语言以追求变异创新的表达效果。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使用隐喻、戏仿、反讽、夸张、弱言、移就、闪避、冗言和双关等等偏离的辞格构成具体的言语策略,不仅成功地达到了交际效果,也创造了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聂玉景 《学术探索》2012,(9):154-156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不能仅局限于意思的转达,还要关注隐喻意象的处理,这样才能使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言读者一样欣赏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按照隐喻意象的留与变,隐喻翻译法可分成三种类型:隐喻意象留存、隐喻意象缺位和隐喻意象借用。借助这三种类型对《茶馆》的霍华译本和英若诚译本中的隐喻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两译本绝大多数隐喻翻译都是成功的,再次证明这两译本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隐喻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有六种:比较理论、替代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转移理论和合成理论。了解隐喻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隐喻的工作机制、性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就隐喻的主要功能和研究角度来看,隐喻解释理论可归为三类: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但是这三类隐喻理论都有局限性:修辞隐喻弱化了隐喻的作用,忽视隐喻的认知功能;概念隐喻却夸大了隐喻的作用和功能,似乎概念隐喻无所不能;语法隐喻过于强调语言形式,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看作是语法隐喻。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语篇和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伴随社会发展并反映社会现实。借助于隐喻可以研究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在此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着重研究当今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美学功能等,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赋诗是春秋时代的文化产物。从赋诗中赋后加以解释以及赋者之意不在诗本身而在其比附的对象来看,赋诗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隐语与譬喻的性质。而考察典籍记载的春秋战国时内含譬喻的隐语可以看出,人们在使用隐语时正与春秋赋诗相似。赋诗绝响后,隐语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