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主客观因素整合所致,西方霸权语境中所畅行的“文明冲突”论,既被霸权者利用为发动战争的方略,也被传媒爆炒为国际舆论中的强势话语。西方霸权语境为“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的立论前提已成严酷的现实,文化自觉是文明对话的重要前提,西方霸权语境又是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的干扰因素。尽管西方霸权语境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西方霸权语境中构建“文明对话”的全球共识,强化东西方文化的自觉意识应是政治家、学者以及传媒所共同努力的宏远目标。因为,唯有政治家积极斡旋于共同谋求政治多极、经济一体和文化多元,学者努力致力于异质文明间的沟通理解与互补共荣,传媒始终坚守于营造真正民主和自由的舆论环境,人类才有可能最终赢得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2.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对其进行盲目的吸收和简单的套用,甚至大有用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学术话语取代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术话语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试图唤起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界对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反思,以便更为理性地看待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 ,文化冲突的实质不应仅被理解为不同民族、国家、地区或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 ,还应被看作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利益冲突 ,特别是强势群体的文化霸权与弱势群体的文化抗争的冲突。文化冲突不断地撞击着弱势群体的文化底线 ,使社会乃至世界陷入局部或整体的危机、混乱甚至战争状态。因此 ,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消解文化冲突 ,尽量使冲突张力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人类学是在文化冲突中诞生的 ,它对民族文化、边缘文化、地方性文化价值的肯定与重视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解了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 ,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人类保留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析反恐话语中常用的象征、概念、代码等,揭示了西方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在妖魔化伊斯兰和穆斯林.认为西方媒体对伊斯兰和穆斯林的妖魔化和简约化加深了西方和伊斯兰世界之间业已存在的鸿沟,在相互理解的问题上误导民众.据此,强烈抨击"文明冲突"论.并指出,在世界变得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那些强调和谐与"和而不同"的东方古训更显其无与伦比的恒久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明对话视野中的中国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对话”作为 2 1世纪的时代主题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宗教学界、哲学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 ,立足本国本土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以“全球化”的视野 ,来探讨不同文明传统之间能够在相互对话中达到相互理解和共存 ,从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在文明对话的多元视野中 ,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视和梳理这一宝贵的文明传统遗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的传播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的自我表述和对他者的表述,成为不同文化之间彼此交流的关键性手段和形式.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美国影视媒体中对伊斯兰和阿拉伯穆斯林形象的塑造和再现,蕴含着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视电影、儿童卡通片和动画片的制作和传播中,都不难发现美国影视媒体中包含的复杂而深层的多种权力关系,并且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中东的战略以及与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影视媒体对伊斯兰和穆斯林形象的塑造和表现过程的考察、分析,我们更能认识到不同文明间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吕钊进 《民族学刊》2021,12(9):17-27, 115
“文化多元”和“政治一体”之间的逻辑张力被认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主要挑战。多元化和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贯穿着民族国家建构的普遍过程。作为对国族认同危机的回应,文化-政治二元论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西方民族认同研究,构建了一套现代性的话语体系。在该话语体系中,民族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政治意涵的共同体,而族群是由血缘和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界定的人群。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合,具有内部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族群却被认为可能给民族认同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发端于“文化转向”的边界建构范式和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认同情境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代性话语。在边界建构范式中,民族和族群认同同属一个分析范畴,本质上都是自我和他者间边界塑造的社会过程,是通过意义赋予实现的。身份认同建构既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到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认同情境论的主张是,身份认同的构建受到不同情境的制约。边界建构范式和认同情境论有助于我们跳出现代性话语框架下的政治/民族-文化/族群的二元论,对我们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特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英美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在主导性话语模式上迥然相异,探讨了戏剧戏曲话语模式的差异一为发达的对话式艺术,一为优美的歌唱艺术.之所以如此,除了中西文化传统差异之外,英汉语不同的语音动力特征对曲艺话语模式选择倾向的客观制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从语义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语言文化对于戏剧戏曲主导性话语模式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除泰国之外,均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对东南亚不同民族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曾受西方古典民族主义思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后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引发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冲突,甚至产生民族分离意识.作者认为,在多民族国家里,缩小不同民族的经济差异、消除民族歧视、允许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