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然后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率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这一新古典经济增长因素是唯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新经济增长因素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软成本"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成本”度量方法主要有:信息成本、风险成本、技术进步成本、活劳动成本、无形资产成本等。从理论上阐述经济增长的原因,显现出“软成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阎莉 《日本研究》2002,(4):31-36
战后日本经济是在“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下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石油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独创性的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上 ,建立自己的科学技术基础结构 ,以振兴日本经济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研究日本“科技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日本“科技立国”道路选择的成因   1、经济发展原动力要素的…  相似文献   

4.
直面苏南发展"三大"忧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凯 《社会》2004,22(4):8-10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以下同)现在炙手可热。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呼之欲出,评论者认为此间正在形成 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并会在可预见的将来首执中国经济牛耳。1997年,费孝通教授在论及长三角的前景时也认为,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要更“熟”一些。“如果现在定位比较准确,将来搞得好的话,可以超过香港”。在长三角的北冀,曾以“苏南模式”名噪一时,当前则在利用外资、城市发展等方面创造奇迹的苏南,  相似文献   

5.
苏蔚 《创新》2013,(6):33-37
长三角地区城市自发进行低碳生态的定位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特色低碳绿色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宁波、杭州、南京、上海的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进行横向比较,分析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有助于重新审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明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城市规划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在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及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其次,主要采用OLS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整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上海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依据人口演变的特有规律性,对上海人口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阐述了“九五”期间上海人口在期望寿命,增长方式,入托入国及入学人数,劳动力供给,人口老化,人口素质,人口的就业、分布、流动和迁移等10个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的社会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它更强调经济系统协调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共享性,这是我们党时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通过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三个产业协同带动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创建环镜构建体系予以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属于后发展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型。首先,日本政府根据经济技术落后于欧美的现实,采取了“生产至上”、“经济增长第一”的路线,以达到赶超欧美国家的目标;其次,根据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以及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趋势,采取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赶超目标的手段。为了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从未把经济发展推诿给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力量。濑户内海经济带的振兴与…  相似文献   

10.
"满的世界":非经济增长和全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经济增长所增加的环境和社会成本要远远超过其所增加的生产收益 ,这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 ,然而在新古典范式中却是反常的。但是为什么在另一个范式生态经济学中 ,非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呢 ?新古典范式只是允许增长永远持续下去 ,但是并不强制它这样。从历史上看 ,有过强行增长 ,因为在一个“空的世界”中 ,正是依靠增长解决了马尔萨斯、马克思和凯恩斯先后提出的三个重大问题。现在被用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国家政策被“全球化”大大削弱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以及政府经济增长理念不断淡化的进程.包容性增长理念已被写入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并将在未来五年在引导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的新时期,对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应进行重新解读与定位,以便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为推动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格局,我国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些新兴经济区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但其文化问题值得关注.这些区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新兴经济区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要努力克服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出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中的活力因素,繁育创新型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引领和带动区域文化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利用新闻媒体的公共交往平台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鸿沟,使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国在未来新时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空间海洋技术;继续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联,创建节约型社会,强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综合利用”;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佟磊 《学术交流》2012,(12):88-91
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过程。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然而在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此,长三角地区需要从产业政策、软环境、政府主导和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大通关”建设已成为长三角改善贸易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讨论长三角“大通关”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根据国外“大通关”建设的经验和启示,长三角共同加快“大通关”建设需要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发挥中央总揽全局与地方主导协调的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合。因此,要明确长三角各类口岸的功能定位,提高整体规划水平,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强化相应的金融监管,加快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采取高耗能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导致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关键点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使用制度的变革,目的在于充分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需要通过完善资源的基础市场即矿业权市场来实现的,而环境(生态)成本是需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实现的。最终,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辽宁沿海经济带迎来了振兴老工业基地、建立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是新形势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分析国内外环境成本,结合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成本削减途径提供政策上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长远发展提出可供参考、借鉴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质量上差距明显,而且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显著改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进程。从发达国家转变增长方式的经验来看,科技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必须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后发优势”和“政策干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捷径。中国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质量和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一、对有经济增长无经济发展理论的批判传统的经济理论家大多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单纯把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这种片面的发展观由于把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排除于经济增长的视野外,导致了有经济增长而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后果,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这种增长理论受到了后来一些学者的怀疑与批判。围绕着“对单一追求国民经济的绝对增长”理论的批判,产生了增长极限论。其主要代表是梅多斯,在其著作《增长的极限》中,他首先从资源、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方面向单纯追求国民…  相似文献   

20.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论”、“非均衡发展论”、“协调发展论”三个阶段。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是否科学,是否应当采取梯度发展战略,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市场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地区差距在扩大。从“九五”开始,国家采取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解决地区差距需要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