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好支离事业,他的《文选》学研究,主要散见于《管锥编》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对这些零碎的真知灼见进行梳理和细读,不难发现,钱钟书的《文选》学研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在研究内容上,仍然是传统“选学”中的一些公案,集中在《文选》“体例”和“选文”两个方面。二、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并运用诗学之维度,从而为“选学”研究注入更多的理论品格,而后者实与钱钟书坚持“具体的鉴赏和批判”的研究取向相一致,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的“新选学”研究正致力于探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的著述关乎罗氏生平、思想、艺术成就和中国小说史及小说创作艺术的若干重要问题,一向颇受研究者关注.整理总结自明清以来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该课题,于<三国演义>、小说史及小说创作艺术等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刘逢禄的《春秋》学书目,历来说法各异,表面上是因为各家简单采信刘氏行述,而根源在于刘氏《春秋》学著述的刊行与成稿情况较多变化。通过清理刘氏《春秋》学著述的四种刊本,可以确定刘氏已刊《春秋》学著述有14种。通过搜检相关资料,排查出刘氏拟作《春秋》学书目8种,对其中《胡母生春秋条例》、《春秋通义》、《解诂笺释》、《答难》和《申何难郑》重加探究,更可窥见刘氏《春秋》学研究的变化,从而深化对刘氏《春秋》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诗文总集。从前,“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唯‘《选》学’与‘《红》学’耳。”(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近年来,形成一股研究《文心雕龙》的热潮,又有了“龙学”一名。相对而言,若干年来对《昭明文选》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不断地有尤刻、胡刻《文选》影印本出版,有《文选》李善注本重新标点排印出版,有曹道衡、沈玉成点校的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排印出版,有被誉为近代“知选学者”黄侃的《文选平点》的出版,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对《文选》的关心和研究,与“选学”之名很不相称。继《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册、第二册)之出版,今年八月,长春召开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昭明文选》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可以预期,《昭明文选》研究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著名思想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我院博士生导师陈祖武教授的新著《清儒学术拾零》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90年代初,作者曾有专著《清初学术思辨录》问世,以集中探讨清初学术而为海内外学术界重视。此次再出新著,则既有先前讨论的深入,亦更有近十年间论  相似文献   

6.
在方回的诗学著述中,《文选·颜鲍谢诗评》(以下简称《诗评》)比其《瀛奎律髓》更为重要。但“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唯《永乐大典》载之,《四库全书》收之,向无单行本,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五、七言律诗二千九百九十二首(重出二十二首,未计算在内),按题材分为四十九类,每类以时代先后为次,编为四十九卷。是书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律诗繁荣的盛况和演进的轨迹。清吴汝纶评《瀛奎律髓》说:其“网罗唐宋诗人至数百家之多,可谓巨观;每诗附以评骘,于诗家派别言之綦详,其著论亦有精语”(14)。日本山本信有也说:“俗士辈往往帝唐奴宋”,“方万  相似文献   

7.
曹宪是隋唐之际重要的《文选》学家,他和他所培育的弟子李善等人共同把《文选》学推向了高峰.由现存于日藏《文选集注》中的曹宪《文选音》条目,可以看出曹宪为《文选》注音喜好标新立异,而《文选音》佚失的原因在于注音依据的是扬州音而不是以《切韵》为代表的洛阳音,加上其注音本身多有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当世学者、文学史家皆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思想则多持否定之论。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题”云:“它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相似文献   

9.
骆鸿凯的《文选学》为20世纪现代“选”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现代“选”学以文学研究为主要模式,有别于传统“选”学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模式。骆氏其作,正是20世纪以文学研究为模式研究“选”学的佼佼者。骆氏此作对20世纪现代“选”学的贡献有五:对《文选》产生背景的探索,对《文选》编纂者的介绍,对《文选序》的研究,对《文选》学史的研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人物为线索,对以小学为工具研究《内经》的诸家清懦分别条还。通过总结他们对《内经》的校勘、训信、音韵、文字的研究,展示其科学地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古典医籍的概况,凸现其学术成就,彰明其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选尤》是明人邹思明的《文选》评点著作。该书对原《文选》类目、篇目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删节,从中略可窥见邹氏更喜篇幅短小、风格轻清流丽作品的审美趣味。在具体批评时,大量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化的评语所表达的内容或与原文内容相似,或只是指向对原文艺术特点的评论,本身就颇具文学意味。对用字造句之奇、构思之奇、风格之奇的崇尚贯穿于《文选尤》全书,最能体现邹氏的文学批评思想,反映出该书受到当时社会风气、文学思潮及八股文写作及评选风气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齐刘勰著作的《文心雕龙》(以下称《文心》)和萧梁昭明太子编篡的《文选》,具有互相印证、补充、修正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称为姊妹书,是完全正确的。刘勰在《文心》里用自己的观点评议先秦、两汉、魏、晋、南朝的文学,有的放矢,语无虚设,由于他博闻强识,联系的典籍非常多,不少已经残佚,可在《文选》里发现一些,比如  相似文献   

13.
南齐刘勰著作的《文心雕龙》(以下称《文心》)和萧梁昭明太子编篡的《文选》,具有互相印证、补充、修正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称为姊妹书,是完全正确的。刘勰在《文心》里用自己的观点评议先秦、两汉、魏、晋、南朝的文学,有的放矢,语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辩识、断句34处,正文校勘49处,附录误作佚诗重收23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文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人类文明如许发达的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我们,是不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用什么方式、如何地去认识世界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征服和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天的高度文明,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点滴文明的积淀。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针,探索一下先人们把握世界的奥秘,对于认识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周易古经》(以下简称《易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根据《梁书》和《南史》的记载,刘勰写完《文心雕龙》以后,立即设法去求定于沈约。求定心情的急切,和他的写作用意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序志》说;“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乎,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又说:对于“超出  相似文献   

17.
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选注本,不仅会使一般读者获益,因而得到普遍好评,而且由于它所体现的识见与学力,也会受到学术界的瞩目。我以为由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宋文选》,便是这样一部好书,它在选目和注释方面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姚铉的《唐文粹》,是全唐五代文学的第一选本。他在其序言中论及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情况时指出:“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陈子昂起于庸蜀,始振风雅。繇是沈、宋嗣兴,李、杜杰出,六义、四始,一变至道。洎张燕公以辅相之才,专撰述之任,雄辞逸气,耸动群听,苏许公继以宏辞丕变习俗,而后肖,李以二雅之词本述作,常、杨以三盘之体演丝纶,郁郁之文,于是乎在。惟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遂古,以二帝、三王为根本,以六经、四教为宗师,凭陵轥轢,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夷坦。于是,柳子厚、  相似文献   

20.
南朝梁萧统选录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编集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后来有许多人为这部书作注释,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也简称“选学”。它的发展,从隋代开始,一直是以扬州为研究中心的。《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