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玺  李杰 《现代交际》2012,(4):240-241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SNS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目前Web2.0媒介下的重要基础应用之一。本文章选取当代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上网习惯、社交网站参与动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紧密相连,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其中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日常上网中选择使用社交网站;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站的动机主要分为四种,即:信息获取动机、社交好友联络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互动娱乐动机。  相似文献   

2.
夏文婷 《现代妇女》2013,(12):72-73
当前,微博和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很快就对微博和社交网络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微博和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发挥好微博和社交网络的优势,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加强教育引导与交流,将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英红 《职业》2012,(32):86-87
社交网络具有网络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形成舆论的重要场地.社交网络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相对高端的网络交流工具,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社交方式。"微博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缘于网络呈现政治意识自觉拓展、群体效应的酝酿、实践场域与能力扩展以及诉求多元化与渠道缺失等特点,其形成过程表现为以热点追踪为信息源、话题讨论、观念内化、行为实践由外至内再外化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机理,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网络信息机制建设;优化网络政治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热点话题的管理;加强网络疏导,引导大学生网络群体活动有序开展;加强网络自律,树立网络名人、榜样示范效应这四个维度来建设,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和角色,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舆论通过"羊群效应""舆论领袖"及"社交平台"影响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明确内容、队伍建设、丰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利用网络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区的兴起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生了转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大学生常用社交网络人人网和易班的基本情况、特色应用、优劣对比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描绘出当下大学生社交网络的生态面目、现实地位和发展走势,以期为易班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青年时期是大学生政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政治心态与政治行为确立的重要阶段。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但部分学生仍存在政治冷漠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活动缺位、政治信仰缺失、政治效能低下、政治关注失衡等,这些都对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阻碍。究其原因,主要受思想分歧与群体差异、传统限制与体制缺陷、信息缺失与地位失调、网络虚拟与渠道不畅等因素的限制。为此,可从环境与制度、渠道与途径、内容与方向、评估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优化成长环境,完善参与制度;健全参与渠道,提升参与能力;改革教育内容,培育政治意识;加强评估预警,完善网络参与等方式构建相应的引导管控机制,改善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帅  抗雷  乔波  陈明艳 《现代交际》2014,(4):213-214
随着PC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高效快捷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新途径。社交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网络交往提供了开放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平台,使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行为成功的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在网上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社交软件、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已在大学生之间十分盛行,且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交流载体。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线上问卷调查等几种方式,对北京地区三百多名不同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交流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交软件(QQ、微信为代表)和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代表)的确方便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比于短信和电话通话费用,交流成本也明显降低。在好友组成方面,QQ和微信好友主要由现实中的同学朋友和家人组成,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代表)好友主要由现实中的同学朋友以及同一学校和地区的好友推荐为主,微博好友则多为具有共同兴趣和观点的陌生人或者组织团体组成。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过滤垃圾信息,整合碎片信息;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引导舆论走向,实行有限实名制,增强网络问政的实效性;在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政治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水平和媒介素养,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聚焦权利和权力这对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将大学生对权利和权力的认识于网络舆情中予以考察,并集中对10个舆论案例的文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舆论表达中的话语特征,指出互联网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即政治认知的媒介化、政治情感的宣泄化和政治行为的虚拟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时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以时尚潮流、高科技等商业包装形式持续地向大学生灌输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与国内官方、高校争夺话语权,形成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诚信不欺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居于中心地位。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维护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理性引导,推进问政制度建设;发挥情感动员的积极影响,推进大学生网络参与的良性发展,这是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Almost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internet has been seen as a means of reinvigorating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engagement among the young. Early studies showed small but significant effects for internet use and increased political knowledge among the young. Using a large, national election survey conducted in Australia in 20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shaping political knowledge among the young and, in turn, its effects on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e of the internet during an election campaig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political knowledge among the young, and that such political knowledge enhances the likelihood of turning out to vote. Overall, the results extend the findings of other studies which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internet to re-engage young people into the politic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evious and current memberships on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using survey method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 find that it is previous instrumental involvement, not expressive participation in high school that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eanwhile, college instrumental involvement exerts no effect on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college expressive involvement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youth online expressive participation. Previous instrumental involvement stimulates subsequent political engagement by exposing members to subsequent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strumental associations do not act as schools of democracy in which members foster political interest or boost generalized trust,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members’ chances to be asked to take part in politics years later. The results from the in‐depth interviews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ory environments betwee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can be used to explain why instrumental involvement in high school but not college stimulates subsequent political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5.
民主视角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应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要素。青年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民主建设状况与政治发展方向。青年政治参与先后出现过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动员型参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利益趋动型参与、网络时代的自我表达型参与三种类型。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由于网络自身的适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再加之现实政治参与渠道的狭窄,在网络空间的青年政治参与表现出迥异于物质世界青年政治参与的活跃性。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政治参与新的增长点,不过其自身也存在着非理性、失范性、网络民粹主义、网络谣言等负面效应。为此,构建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政策与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石磊  李新殿 《现代交际》2011,(10):207-208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日益成为重要的网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起源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趋利避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2010年微博以其实时性、便捷性、简易性等特点迅速占领互联网高地。"90后"大学生普遍利用微博获取信息、交友聊天、求职应聘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微博用户中的重要群体。对重庆6所高校483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对"90后"大学生微博使用影响最大的是微博的兼容性,其次是微博的导向性和便捷性,微博的简易性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学生、管理者和学校层面做好微博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盛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群体"后宗教"现象对广大青年产生影响,因此,要在"后宗教"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其路径选择,即坚定立场、理论武装、宣传普及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使用的普及,探讨利用网络技术深化党建工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探索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建设将为基层党建工作积累新的经验。大学生党员在网络政治、网络道德、网络文化及网络交际方面的影响力对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地对待网络热点、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