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至5月,河南省"福彩.中原人文讲坛"举办了以"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包括三次学术报告和一次学术座谈会。卢晖临教授在分别以《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中儒家文化的命运》《现代化之旅中的基层治理》《中国制造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为题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我们应以"同情式的理解"和"批判性的反思"来看待儒家的百年命运,以复兴我们的文化;20世纪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和乡村经纪统治破坏了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资源;制度性安排使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在座谈会中,各专家、学者就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基层社会治理,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模式建设、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境地,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在反思近代以来的传统文化时不能忽视人们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内生性动力,且文化建设的中国路径问题应区别于侧重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中国教育之"病"在于工具理性的教育模式压缩了教育功能;传统社会资本的破坏和现代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和社会的碎片化存在;社会组织的缺位使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企业缺乏责任伦理,政府则缺乏应有的人性化关怀和对历史的尊重以及理念要优于制度设计的执政思想。这次研讨和交流启示我们:应在延续传统中构建当代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并要有正确的方向、方法和心态等;在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应凸显公民意识与责任意识等价值理性,在实践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善民生。此外,这种学术报告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学术研讨方式对于促进思想交流、推动学术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9月16—17日,由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山东大学儒学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和德州学院共同主办的董仲舒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德州市董子书院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董仲舒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构董仲舒研究现状与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现将主要学术观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西方不少学者(如布降姆、韩纳斯、陈汉生等)曾就汉语和汉语思维问题提出了一些反思.国人对此虽不一定同意,但问题值得深思.文章在简单陈述了有关讨论后,提出了洪堡特关于语言的共性与特性的论点,并藉此指出,讨论有关议题,不宜只知把西方观点理解下的语言共性硬性地套用于汉语之上,而应在观察语言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汉语运用的特性,才作出切合汉语语言现实的判断.顺着这一要求,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张东荪关于汉语思维的一些重要反思,继而分析了晚近以西方哲学观念讨论中国哲学所引出的所谓"反格义"问题,并附带地提出了"开放元素"和"理论高地"的建立等方法学观念,以期引起更多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31日——11月2日,《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到会代表近百人,分别来自我国大陆、港、澳、台和美国、韩国、挪威等地。参加此次会议的知名学者有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19—23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在校研究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内容涉及学术回顾与学人纪念,中外政治、经济交往以及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兹将其研究与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观点一:(祝尚书教授)北宋古文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北宋古文运动的开展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北宋中期,欧阳修主持文坛,提出“文”、“道”并重的“文”、“道”观,将古文从“道统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以他富有战斗性、建设性的理论和突出的创作成就,扫荡“西昆体”余风,与怪癖的“太学体”文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培养了大批人才,才使北宋古文运动朝着胜利的方向大步前进。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利大致决定了我国后来数百年间文章的总体面貌。从这个意义上,欧阳修不仅是一代宗师,更是“文章百世之师”,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产生了深远…  相似文献   

7.
李法惠 《南都学坛》2002,22(5):114-116
<正>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汉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5月7日—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阳汉画馆等35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的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赵世超、熊铁基、黄留珠、王子今、孟祥才、宋超,著名艺术家张道一、顾森、伍国栋、王子初、贺西林、廉静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  相似文献   

8.
由宝鸡师范学院、宝鸡市民盟、宝鸡市社科联、宝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来自西安、临潼、宝鸡等地的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31篇,陕西省秦俑  相似文献   

9.
1995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敦屏于8月10-15日在中南民族学院和恩施市举行的“把民族高校文科学报办出特色来”的学术研讨会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的特色是什么与会同志认为,民族高枝文科学报的特色是指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所显示出来的与其他...  相似文献   

10.
10月23日下午,当代著名作家,我院特聘教授贾平凹先生与中文系部分师生在中文系会议室进行了"贾平凹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中文系学者和评论家赵德利、冯肖华、曹斌、李晓峰、杨明琪等,当着贾平凹的面,就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次包拯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3日至11月7日在河南开封包公祠举行。这次会议由开封市包公研究会和合肥市包公研究会联合主办。与会代表五十余名,分别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物、旅游、新闻出版等单位。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三十余篇。代表们从历史、文学、艺术、考古、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历史人物包拯和文艺形象包拯作  相似文献   

12.
13.
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5日至17日在西北大学举行。地处周秦汉唐故都西安的西北大学,历来以周秦汉唐研究为其学术优势和特色,在思想史、秦汉史、民族史、唐文学、考古学、数学史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为繁荣学术,开发、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周秦汉唐研究的水平,促进周秦汉唐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北大学根据本校“211工程”建设规划,联合西安地区与周秦汉唐研究直接相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俑博物馆、三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这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1-3日,由中共巴中市委发起并具体承办,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巴中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研讨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巴中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5.
首届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外著名人士黄华、韩天石、季羡林、吴良镛、侯仁之、罗哲文、段文杰、李约瑟、平山郁夫、清水正夫等人倡议,并由中国长城学会主办的首届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是为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10周年而举行的纪念活动之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匈牙利、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聚集一堂,就长城的历史地位、现实意义以及“长城学”的发展,深入切磋交流,审视研讨,共同分享历史传给今人的宝贵遗产。大会提交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长城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历史地理以及文化交流、长城保护、旅游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大学与滕州市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6月4日至6日在墨子故里山东滕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专著)50余篇(部)。著名学者匡亚明、任继愈、张岱年、杨向奎、张政烺、漆侠、田昌五等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与会学者就如下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谭嗣同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宋志明1997年8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中华仁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谭嗣同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华仁学会方面出席会议的代表17人,来自台湾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文化大学、成...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安徽朱子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和“为民”思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构建、朱熹哲学的世界意义、《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 首届三山神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4日至6日在揭西县城揭西宾馆举行。这次研讨会是揭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汕头大学吴金富副教授和原揭阳县志办公室主任贝闻喜同志的建议而召开的。出席研讨会的有广州市、汕头市、汕尾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大学等地的教授、学者、文化工作者五十多人,收到论文21篇,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张肯堂先生,泰国华人学者李少儒先生,也分别寄来了论文。在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