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是多年从事文史编辑工作的缘故,浩瀚的书海之中,我偏爱那些上乘的文史之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确有独到见解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所以每当偶遇一部不同凡响的力作,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便油然而起。好书有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叫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读到绝妙之处,又令你不禁拍案叫绝;合上书本,回味无穷,那种心灵的享受是美酒佳肴所无法比拟的。每当此时,我就更对那些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以其不懈的追求给人以绿色精神食粮的作者们,平添一种景仰之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副所长、俄罗斯国家历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宿…  相似文献   

2.
(一) 在欧阳子的笔下,我又看见了那一片阴森可怖的原始森林,一个少妇在心灵怆惶迷惘的时刻迷路了。好久以前,我在奥地利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看见过这片原始森林,这是一片人类理智之光没有照亮的心灵的原始森林,一个少女的感情象热带植物一样在这片森林中疯狂生长,直至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3.
大可 《中文信息》2005,(2):12-12
1月5日下午,与我同去四姑娘山采访的同事告诉我,今晚在东门的达达酒吧有个各地山友专门组织的卢三哥悼念募捐活动。固晚上有事脱不了身,我于是便拿了100元让他为我代捐。在此次到四姑娘山采访前,我根本不认识卢三哥,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然而,通过这次元旦在四姑娘山的采访,从短短两三天与当地村民和一些山友的接触攀谈中,我仿佛看到了在四姑娘那皑皑的雪峰之巅,有这样一颗心灵在闪耀。  相似文献   

4.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的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而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要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延伸解读“我是一个心灵,我有一个身体”和“我就是我的身体”两种姿态,可以看出,人在不同时代针对自然/世界/环境保持着非常不同的创造性关系:存在着从理想的创造到适度的创造再到极度的创造之演变。现代性进程由此表现为人对周围环境不断增强的创造,而现代性反思可以揭示创造性的限度。身体哲学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适度的创造性关联。人总是以操心的方式在世界之中存在,这种在世存在离不开本己身体,而日常经验实为身体经验。从关联性的视角看,所谓“寻找人类的下一个栖息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理应善待现有的家园,并因此从想象的乌托邦走向实在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6.
邓拓同志不幸逝世即将二十年了。我同许多熟悉他、敬重他的同志们一样,常常怀念他。每当老战友们谈到在晋察冀坚持敌后抗战,谈到晋察冀的革命文化工作,总要谈起邓拓同志,语多意长,表现了大家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置身图书馆书库时,面对浩繁的经史子集,便感慨中国文化积蕴之深,开拓之广  相似文献   

8.
北村的写作可称之为心灵写作.他带着终极关怀的热情透视这个世界的苦难和这个苦难的世界.对此,他自己如此概括:"我不过是站在良心的立场上写作,描述在路上的苦难和尴尬,但并不是说我本人是绝望的.正如有光就意味有暗一样,你若退出光明就必进入黑暗.今天站在光的地位向黑暗注视,但不意味着接受它,而是给它一个良知的态度."①这一"良心的立场"和"良知的态度"终于使价值之光不再被事实暗夜所淹没,也使中国当代文学超越荒寒、嘲讽的喜剧风格而拥有悲悯、庄严的悲剧激情成为可能,超越物质人和社会人而走向心灵人和人类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陈立胜 《社会科学》2020,(8):121-129
反省是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一项重要精神活动。人之一生经历、人之一天的行为、人之心灵生活、人之当下的一念均成为反省的对象。反省意识固是一种"向后看"的意识,是意识活动反身涉己的行为,但其旨趣却在改变自身因而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意识,故它在根本上是由一种"向前看"心态定调下的"向后看"意识。基于对未来生命进程的展望、规划而展开的对人生的反省式的回溯意识,与当下生命状况的调整、改变层层缠绕于一起,这是儒家反省意识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份,我去伦敦看望在那里读书的女儿。我们母女已阔别了6年之久,而这20天的伦敦之旅亦显得弥足珍贵。拍摄了太量的照片.回来后望着这堆用做留念的照片突发了一个写游记的念头.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每当我看到它们,我便会回想起我们和女儿在英国团聚的日子.欢乐就像轻快的小溪流淌到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1.
首届“长江《读书》奖”的结果公布后,我和一些朋友一样,感到吃惊和遗憾。如此引人瞩目的评奖居然因为一个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而黯然失色。作为百名推举委员之一,我曾经行使过我的推荐权(尽管我只推荐了著作,而放弃了推荐文章),获奖的著作中就有我推荐过的一种。如果当时主办者让我知道评选的详细规则,我一定会提出我的意见。 我一直没有公开发表我的看法,因为要说的话别人基本都已说了。前几天《文汇报》的记者作电话采访,我才说了几点看法。昨天她又打来电话,告诉我这篇报道星期六将见报,但引述我的话只有一句。今天…  相似文献   

12.
(一)庄子在《齐物论》中以风吹万窍、万窍自然发声为喻提出了"天籁"说。正是这一辟喻,启发后人将脱口而出的自然妙文称为"天籁"。贺贻孙在《陶郡陈三先生诗选序》中说风之感物,莫如天籁。天籁之发,非风非窍,无意而感,自然而乌可已者,天也。诗人之天亦步如是已矣。今夫天之与我,岂有二哉?莫造为天,谁别为我?凡我诗人之聪明,皆天之似鼻似口者也;见我诗人之讽刺,皆天之叱吸叫嚎者也;见我诗人之心思肺肠、啼笑歌,皆天之唱喁唱于刁刁调调者也:任天而发,吹万不同,听其自取,而真诗存焉。①陆机和刘勰的文学理论指出,普通的创…  相似文献   

13.
凌医生 《家庭科技》2007,(12):33-33
我有痛经,每当经期腹痛影响工作时,便去医院。医生给我打了一针,开了些药和几天假期,叫我月经干净后3~7天到医院检查。待到月经干净,肚子不痛了,我也不想去医院了。但是下次月经时又腹痛,医生处理后又嘱咐我经净后去检查。我迷惑不解:为什么疼痛时不查,非得要到不痛了再查? 内蒙 珍妮  相似文献   

14.
自由及其履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由,我有一个不打算修正的认识:自由作为一种传统,并不存在于我们的文明之中。 下一个认识也水到渠成:作为中国人,我必须诚惶诚恐地承认,我的文化骨血里原本不存在对自由的向往,更别提捍卫乃至为自由献身了。无论我的文化母亲还是精神父辈,都没有把对自由的追求作为一条崇高律令内置于我的体内,就像他们同样没有把对经验的尊重内置于我体内一样,所以,较之异域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芸芸人子,我更有可能在自由之路上走岔。我成为自由之士的概率,远低于沦为专制之徒的概率;如果我不幸握有重权的话,这份危险更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北村的写作可称之为心灵写作。他带着终极关怀的热情透视这个世界的苦难和这个苦难的世界。对此,他自己如此概括:“我不过是站在良心的立场上写作,描述在路上的苦难和尴尬,但并不是说我本人是绝望的。正如有光就意味有暗一样,你若退出光明就必进入黑暗。今天站在光的地位向黑暗注视,但不意味着接受它,而是给它一个良知的态度。”①这一“良心的立场”和“良知的态度”终于使价值之光不再被事实暗夜所淹没,也使中国当代文学超越荒寒、嘲讽的喜剧风格而拥有悲悯、庄严的悲剧激情成为可能,超越物质人和社会人而走向心灵人和人类人成为可能。如…  相似文献   

16.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是我们的解释性投射的产物。解释主义是有韧性的。否定和批评不但没有使之消失,反倒使之在回应中上了新台阶。在解释主义的后来发展中,不仅戴维森和丹尼特对自己创立的解释主义有改进,而且有些人对之作出了新的辩护、论证和发展,还有一些人在阐释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解释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些为我们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展示唐君毅先生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的心灵九境哲学.此一哲学以心灵与境界之感通与体相用之开展,建立三重九境的哲学体系,由九境互通而成一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唐先生更由学以成教、言归于默之义,而构造出一立人极之教,使人能得真实知而起真实行.此一哲学系统更由心灵之可不断层层反省和感通,把世间最重要的哲学体系都予以分判和安排在九境之中,成一至大无外的圆教.  相似文献   

18.
李贺诗以"心性"为创作之源,重在表现主体心灵的独特感受并凸现主体精神。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次大胆实践。是主体心灵在苦闷压抑中寻求超越的结果。在捕捉意象、驾驭和组合意象及炼词方面均体现其重心性之特色,为唐诗艺术开辟新径提供了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改朝换代对作家心灵产生的震撼最为强烈,一次是秦朝的灭亡,一次是明清易代。如果说明清易代给文人造成的是天崩地坼之感,那么,秦朝的迅速灭亡,在汉代文人看来无异于天翻地覆。纵观西汉二百年间的文坛,几乎每个时期都能听到这一变故撞击文人心灵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回响,其中有政论家的纵横评议,也有历史学家的客观描述。《史记》通过人物传记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在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的同时,通古今之变,为汉代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对今天仍然富有启示作用。一秦朝迅速覆灭所产生的历史反响不但有贾谊…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象论     
一、意中之象意象是什么?其实意象就是经过诗人思想、情感和想象重新把握与处理过的感觉,它是感觉材料的主观处理,是诗篇中最具体、最细小的形象单元。意象是化合了主观(意)和客观(象)两种元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可以直接当作诗歌材料的元素,就象虹是阳光和水气的作用产生的新现象一样。这个合而为一的诗歌概念,很早就在中国的诗论、文论中有过表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把意象当作心灵构图的具体实施(“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钟嵘《诗品·缜密》则认为,呼之欲出的意象是艺术奇观的信使,连造物主也感到惊异(“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如果不能肯定意象这个概念更多地暗示着诗人心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