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宗教学三个层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深层剖析.从政治学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中东各国的民族主义自身弱点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化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正是由于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乘机崛起;从宗教学角度看,原教旨主义国家观与西方式政治理论迥然不同,加之传统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激发起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2.
埃及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埃及为个案,论述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在于回应民族主义的挑战.本文认为埃及地方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世俗民族主义,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由于伊斯兰教在埃及社会文化中的传统地位,早期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主张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深刻的伊斯兰印记,并成为伊斯兰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合体;中期则渗透着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争夺;而后期则表现为与伊斯兰教决裂的较为彻底的世俗化立场,贬抑和排斥伊斯兰教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3.
近作为苏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哈桑·图拉比推崇伊斯兰教,主张泛伊斯兰主义,鼓吹普世主义;提倡穆斯林共同体,反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主张"认主独一",否定国家权威,坚持真主主权论;革新苏丹社会.建立伊斯兰秩序;推崇沙里亚.主张"舒拉"、"咨议"、"公议"及"伊智提哈德".图拉比以自身思想为指导在苏丹进行了伊斯兰实验.图拉比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在苏丹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他的伊斯兰实验注定要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他领导的伊斯兰实验不仅是北方伊斯兰教极端化的表现,而且是苏丹历史进程的滑轨,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脱节,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4.
宗教民族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雪梅 《民族研究》2007,27(4):12-21
宗教民族主义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现象.本文首先介绍迄今学界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探析"宗教"和"民族主义"如何交融连接形成"宗教民族主义",并简述了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运动和世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宗教民族主义不可还原为纯粹的宗教思想和运动或世俗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的成因不是先验的或纯精神性的,而是情境性的;不存在普世单一、固定不变的宗教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自被视为文明冲突中的主要一方之后 ,似乎就已成为取代“红色威胁”的“绿色威胁”。在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中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甚至不安。本报告建立在大量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基础之上 ,并通过纵横比较等方法进行理性分析 ,试图科学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青海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以便对正确估量形势 ,促进穆斯林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东民族主义与中东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中东民族主义是推动中东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力量 ,但中东的文化整合过程并不顺利。从外部来看 ,中东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政治救亡与文化启蒙的两难选择及伊斯兰文化与民族主义的对立 ,决定了中东的社会文化变迁是十分艰难的。从内部来看 ,中东民族主义还存在三个方面的文化困境 ,即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局限 ,中东民族主义现代政治内涵的匮乏 ,泛民族主义与部族主义对民族主义造成的文化认同混乱。所有这些使得中东民族主义主导的文化整合进程是不成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已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在<伊斯兰哲学全书>、<伊斯兰精神性全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著述中多次论及伊斯兰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旨在阐明伊斯兰哲学与自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近现代西方"世俗哲学"之间的显著区别,解读在当今世界哲学普遍式微的状况下伊斯兰哲学依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通过纳斯尔对伊斯兰教语境中的哲学以及伊斯兰哲学的属性、特征、作用、体现板块等一些重大概念的梳理等方面,对其哲学思想概观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出现了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各种民族主义思潮。而阿拉伯现代文学为这种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民族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唤醒了阿拉伯民众的民族意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阿拉伯各国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现  相似文献   

9.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马丽蓉教授的新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沿着从霸权到话语霸权再到认同的逻辑思路,辅以对西方"东方主义"心理状态的分析,对西方霸权语境之下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于以中东为核心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争夺和控制是西方霸权的重要体现,霸权必然发展为对话语权的争夺以获得话语霸权,从而形成以妖魔化伊斯兰为特征的"遮蔽的伊斯兰"。霸权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是深层的认同政治的表现,如何在文明对话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认同重构,则是当前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内的各大文明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丁俊 《回族研究》2006,(1):38-44
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同时,构建全球伦理也是伊斯兰文明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伊斯兰文明丰富的伦理思想为今天的全球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开展平等的文明对话,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