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期创造社与前期新月派既有所侧重地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想进行了吸纳,又以开放性的思维和视野,融合了西方其他文艺思想和中国古典文论的某些特质。因而,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呈示出一种相同的复杂性:既反对文学的功利目的,又重视文学的功利效果;既拒斥现实,又认同现实的真实性。这种文艺思想的复杂性,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五四”文学的审美形态,而且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早期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作品,郁达夫的《沉沦》的主题经常被解读为爱国主义。在这个文本内部确实存在把爱国主义话语作为一种超级能指的倾向。以此为代表的留学生文学,以及当代的后殖民主义批评都存在这种倾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王朔的小说《许爷》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小说的小说,它通过讲述一个留学生故事,质疑了留学生文学中爱国主义话语背后情感的真实性,因而实际上解构了这种故事的主题和文体。通过考察王朔与郁达夫作品之间的对话,结合对当前中国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观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王朔与郁达夫的对话,就不是一个带有偶然性与任意性的建构,而是一种有关中国人新的身份话语模式与旧的话语模式之间的对话,这种新的身份话语模式不但反映了中国人身份意识的变化,而且有可能颠覆留学生文学这种特定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3.
在后结构主义的差异、欲望和主体理论中存在着两条不可通约的核心线索:内在性与超越性传统。德勒兹通过"直接的二元性",创建了关于纯粹差异的绝对内在性分析,德里达则根据"中介的统一",在差异游戏中设置了一个超越性机制。德勒兹基于本体论的充足,构想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欲望主体模式,拉康则立足创构性的缺失,揭示主体欲望通向不可能性限度的绝望命运。福柯以认同的僭越为中心,将主体归结为主体化过程,拉康则以僭越的认同为目的,把主体与主体化过程严格对立开来。以二者为关键资源,当代后结构主义的政治理论同样分化出两大敌对的本体论阵营。  相似文献   

4.
黄南珊 《江汉论坛》2004,(10):125-128
弗朗西丝卡作为《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是当代西方情爱文学中富于奇情异彩的独特形象,其所体现的梦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执著与超越的张力关系,构成其浪漫情爱世界的三个叙事节点;其婚外情缘的冥冥注定、自由天性的焕然激扬、理智舍弃的相反相成,昭示了情爱本体与情爱主体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虽然深受西方“为艺术的 (而 )艺术”这一文学观念的影响 ,但他们并未全盘接受这一观念 ,而只是与其产生了局部的共鸣 ,即在艺术发生学上坚持“为艺术而艺术” ,但对艺术产生后所具有的社会功利作用却积极认同。这就使前期创造社与西方唯美主义有了根本的区别 ,创造社是对“为艺术的 (而 )艺术”观念进行浪漫的变形后 ,借以表达对艺术特性的重视 ,要求艺术表现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在以"仁"控欲的中国传统伦理系统中,个体情爱的叙事空间非常逼仄.个性思潮的萌发以及传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为欲望形态的个体化呈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与叙事空间.承袭晚明"以情抗理"的人文思潮与叙事传统,清末民初的小说开始注重情爱过程与心理描写,其叙事伦理呈现出在情欲与伦理之间徘徊的姿态.这种姿态恰是五四"人的文学"冲决传统文化罗网的前奏.  相似文献   

8.
刘小平 《江淮论坛》2003,(2):146-151
本文从欲望叙事的角度对<小鲍庄>及其评论进行个案再解读,试图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叙事的进入和隐藏在文本中的欲望叙述策略,在解读中揭示了三个问题1、仁义欲望和本能欲望的冲突表现以及正确把握欲望结构的方法,2、涝渣的欲望结构及其被主流话语改造的过程,3、现代性欲望话语改造仁义欲望话语并建构当代历史文化的策略.本文认为<小鲍庄>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儒家仁义观念的现代寻根,更重要的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寓言书写,并展现了中国当代的现代性建设的踪迹和缺失.  相似文献   

9.
欲望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中西方文学史都曾有过压抑或限制欲望话语叙述的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欲望话语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五四文学发现并张扬了人的个性和本能欲望,又巧妙地将欲望叙事转化为国家民族叙事;京派和海派作家以不同方式肯定了人的世俗欲望;女性欲望的表达却相对滞后.十七年文学压抑并将人的本能欲望转换为生命主体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热情,文革期间人的本能欲望在文学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