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增长阶段中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多种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具体表现为,1994~1999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但较弱的促进作用;2000~2011年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2012年以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已经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和分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都体现出这一阶段性特征。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实际基础设施的能力降低,而且基础设施的直接产出近年来开始下降;二是投资形成固定资本形成的比率显著降低,大量投资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直接投入或大量补助,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增加了全社会的资本错配程度。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4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及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企业家精神、外资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资依存度对整体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对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推动作用,而外资依存度在各区域则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其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对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37):27-2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地区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何解释这种差异,不同的专家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和刘生龙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利用中国28个省区市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给出了每个省份平均实际增长率与全国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经济特征将全国的省份划分成四组。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但基于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分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使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对不同区域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公共健康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全国、东部和中部的公共健康关系呈现倒U型的特征;具体而言:东部区域,曲线已达到拐点,中部区域,当人均GDP为3311元时,曲线达到拐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呈正向关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只在中部地区显著正相关;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人均医生数与人口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未呈现这一特性;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口死亡率在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因此,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服务政策等有利于提升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不同视角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着重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增加生产效益等对策;以期促进信息化产业改革创新,助推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0-2016年经济运行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边限检验法和MRW模型,研究房地产发展、经济增长动力要素和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商品房销售额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房地产过度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房价持续上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商品房销售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的提高而降低。外部环境(国际利率水平、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冲击会削弱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不稳定性。在经济增长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房地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基于2003-2011年的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构建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涵盖整个互联网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新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度、互联网产业人力资源规模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即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得较好,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欠佳。  相似文献   

8.
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视角拓展到多维的生态效率视角来考察资源诅咒是否成立,对于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的数据包络模型测算2001年-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比较了资源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差异,测度了规模效应的贡献,提出并利用结构控制法构造对照样本,考察了资源开发型区域中两类部门的效率差异及其贡献。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增长维度的比较表明资源诅咒现象不明显;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平均为资源开发型区域的1.6倍以上,表明基于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维视角时资源诅咒现象显著存在。对资源开发型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其生态效率有60%以上来源于规模效应,且其资源利用部门的效率严重低于资源开发部门的水平,对总体生态效率的贡献不到40%。资源诅咒现象和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源开发,而是资源丰裕环境下的资源浪费行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资源开发策略,而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99~2013年中国26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工业用地供给对中国及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应控制工业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工业用地供应实行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全国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对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对绿色增长有负面作用,但是区域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绿色增长正效应最显著,开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部地区的负效应系数最大,中部地区"污染避难所"的环境成本转移效应明显,要避免污染产业的进一步转移,中西部地区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工业型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1.
詹新宇  刘文彬 《管理世界》2020,(3):23-38,75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贾珅 《管理世界》2020,(1):37-44,M0004,228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达目标和所需的结构条件进行分析,是编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有助于为新时期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确政策重点。本文结合典型后发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的增长经验,我国在2020年预计达到的要素条件,以及利用联合国国际比较数据集进行国别层面增长核算所估计的参数,对我国到2035年的经济增长可达目标进行了测算。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有效应对资本产出效率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增速下降、创新环境变化、城镇化速度放缓等挑战。未来,要坚守投资率底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战略,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一般劳动力就业;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研发效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考虑农民工和城市非农产业工人的生产率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给出了贡献率和年平均贡献率的定义及测算公式,最后利用我国1995 -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经典文献和权威机构观点的基础上,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出发,尝试运用指标海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大维度的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评价2000-2015年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及各维度。研究表明: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呈现显著升高的态势,符合国家的发展大势,具体可以分为初始阶段、企稳回升阶段和显著上升阶段,这归因于四大维度的协同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机会公平维度的协调发展对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的升高具有显著贡献;而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的波动上升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Only a small set of employee scheduling articles have considered an objective of profit or contribution maximization, a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objective of cost (including opportunity costs) minimiz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one such formulation that is a market utility‐based model for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in mass services (MUMS). MUMS i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market‐based service capacity scheduling. The MUMS framework provides the structure for model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ligning competitive priorities and service attributes with an element of the firm's service infrastructure. We developed a new linea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for the shift‐scheduling problem that uses market share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customer preferences for service attributes. The shift‐scheduling formul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MUMS provides a business‐level model that predict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employee schedule. We illustrated the shift‐scheduling model with empirical data, and then compared its results with models using service standard and productivity standard approaches. The result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ovides further justif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based approach. Last,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this methodology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吴凯  蔡虹 《管理科学》2012,25(3):102-111
实证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论述知识产权保护与R&D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的交互作用,分析其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并确定采用R&D知识存量作为R&D活动的代理变量,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国际贸易的代理变量,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理论模型,基于影响因素分析推导并建立实证回归模型;依据传统的永续盘存法分别测算固定资本存量和R&D知识存量,利用1980年至2005年27个发达国家和22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相结合的方法,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扩大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R&D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对地区经济分布进行分析。首先考察了我国1991 ̄2002年人均GDP基尼系数逐步上升的变动趋势。然后从理论上探讨地区分解对基尼系数的影响,证明地区分解时基尼系数不降只升,并计算了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从而指出东中西部差异是我国地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表现。最后计算了各省市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并利用人均GDP指数和基尼系数构成了综合判断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均衡程度的4区域模型。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wo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financing post-disaster infrastructure rehabilitation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countries: relying on ex ante financing instruments (including insurance, catastrophe bonds, and other risk-transfer instruments) and ex post borrowing or credit. Insurance and other ex ante instruments will increase a country's stability, especially if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have a difficult time borrowing or otherwise raising funds after a major disaster; however, these instruments have an opportunity cost and can reduce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The cost-benefit tradeoff is therefore on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added solvency and stability for the economy.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model to illustrate this tradeoff. The model, which views the infrastructure of a developing or transition country as a nondiversifiable portfolio that generates return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alternative financing options depending on the country's objectives in terms of growth, solvency,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发展战略看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没有考虑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没有发挥土地利用的空间比较优势原则,并提出了基于空间效率差异的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