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郁达夫是以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闻名于世的,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往往偏重于此,至于他的戏剧理论,自然就很少有人问津了。郁达夫从小喜爱戏剧,早在中学时期,就“看了不少浪漫曲本,其中最爱读的是《桃花扇》和《燕子笺》等。”①留学日本时,又接触了大量西洋戏剧。步入文坛之后,除了醉心于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外,对戏剧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尽力于戏剧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1922年发表剧本《孤独》;1925年写成理论专  相似文献   

2.
关于戏剧的专论,在郁达夫的有关文艺理论、批评文章中,并不多见,恐怕只有像《戏剧论》、《戏剧与人生》等这样为数不多的几篇。然而,仔细研读郁达夫的这些文字,可以发现,这些理论表述也有相当完备的系统性,体现出作者站在现代文化高度的现代戏剧思想来。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戏剧作价值定位,成为一代论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时代的迅速发展,提高戏剧的社会地位,已成当务之急。当时的普遍看法,倾向于把戏剧提高到改良人生、改革社会的层面来重估现代戏剧的价值。戏剧家洪深就曾强调指出:“以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  相似文献   

3.
斯蒂纳、卢梭、戈蒂耶、王尔德、施笃姆和尼采这些关注人的感性生命的西方文学家都对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郁达夫也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他的情爱书写,缺失了将好色与物哀等日本传统审美理念相结合的审美特征.俄罗斯文学也对他的创作有影响,屠格涅夫塑造的多余人形象,曾经引起郁达夫的极大兴趣,然而,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不是消除男权的斗士,而是维护男性自尊的最后一根稻草.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于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的描绘也给了郁达夫以有力的影响.关于郁达夫作品的文学批评,一个观点值得商榷,现代社会不是不受限制的性自由时代,性仍然要尊重道德的界限、人伦的规范和法律的限制,而宗法制社会也不是一贯地否定性欢乐.颓废是西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化语汇,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所以郁达夫性叙事的革命性并不能成立,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来得比较牵强.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超越性亏空:郁达夫出世心态的文化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隐意绪、逃禅意向和自然意趣是郁达夫出世心态的现象学呈现 ;所反映的是郁达夫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释文化和西方启蒙理性所隐含的某种超越性亏空。这种亏空 ,既是郁达夫出世心态的文化根源 ,也是整个汉语思想界的现代性缺损 ,它由此带来了今天现代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6年是郁达夫诞生100周年,在这百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倍加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兼爱国主义战士。可是,历史也曾经给过他不够公正的待遇,这在半个多世纪的郁达夫研究历史中反映得最为清晰具体。下面试把郁达夫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逐段评述。  相似文献   

8.
“自我”主体意识突出是郁达夫小说的显著特征 ,也是其获得永远的认识价值的重要因素 ,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郁达夫的贡献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以饱含抒情的笔调将“我”贯入小说之中的,郁达夫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却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当时写作这种包含作者身世“自叙”的作家很多,有早于郁达夫的鲁迅,也有晚于郁达夫的王以仁,以至女作家庐隐等.可是真正把“我”带入文坛发扬光大,而且经久不衰的要算郁达夫了.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我”的不幸,突出地映衬着国家和人民的不幸;“我”的悲哀,始终流贯着时代和社会的悲哀.“我”,是郁达夫在全部创作中精心塑造的一个艺术典型.当我们今天希求以客观的态度评价郁达夫时,不能不注意他这些为数众多的“自叙传”小说,注意小说中“我”的变迁与作家生活及社会时代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接触 ,是从阅读俄国文学作品开始的。在郁达夫欣赏和喜爱的 19世纪俄国作家中 ,最得郁达夫的偏爱并且在创作上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不仅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 ,而且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对病态人格的刻画对郁达夫构成了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李南蓉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竟被某些人排列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后边,这里的因素很多。目前即使是对郁达夫创作的研究,也依然停留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篇上。就以几十年来评论家...  相似文献   

13.
沙底拾贝     
郁达夫与安庆学校 我自幼喜爱文学,当然知道郁达夫。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总要大讲特讲郁达夫。也要求学生必须读他的作品。因为他是同鲁迅一起编杂志的文学青年。他是受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他是日本人杀害的中国烈士(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追认)。可是我却实在只知其名,而不大知其实。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间,郁达夫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接受姿态。与“为人生”派作家普遍看重陀氏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不同的是,郁达夫更为注重陀氏创作个性中一些更具本质性的特征,如对痛苦的宣泄,对于二重人格、变态心理的表现,对人性真实的深度探索及其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等。在这些方面,郁达夫的创作无疑也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郭沫若作为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作家,除诗歌创作外,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早期的小说创作数量虽不算多,但成绩斐然。其中随笔式的自我小说,或表现个人遭际的坎坷与不幸,或倾吐对现实的愤怒与不满,或叙写凄绝哀婉的爱情故事,“主观的燃烧强烈地吸引读者”。它们和郁达夫、王以仁、(亻免)贻德等的自我小说一起,以其内容的进步和形式的新颖,成为我国新文学园地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郁达夫的影响研究,学术界对郁氏受西方浪漫主义和日本文学影响的探讨较多,而就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于郁达夫,则一直是郁达夫研究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从郁达夫文艺观形成和建立的实际情况里,探究和辨析出传统诗学(尤其晚唐、元、明、清几个时期的诗学理论)在其间的潜...  相似文献   

17.
刘久明 《江汉论坛》2003,4(5):83-85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间,郁达夫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接受姿态.与"为人生"派作家普遍看重陀氏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不同的是,郁达夫更为注重陀氏创作个性中一些更具本质性的特征,如对痛苦的宣泄,对于二重人格、变态心理的表现,对人性真实的深度探索及其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等.在这些方面,郁达夫的创作无疑也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旧体诗的取径,学界存有宗唐、宗宋二说。郑子瑜《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考》论证郁达夫旧体诗多从宋诗化出,实则其中一半例证皆本自唐诗,另有数例强考出处,没有必要。本文即尝试对此略作辨证,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19.
邱睿 《殷都学刊》2008,29(4):97-101
郁达夫的《采石矶》以乾嘉诗人黄仲则为题材,初次体现郁达夫“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借以影射郁达夫与胡适的一段纠葛。《采石矶》蕴含了郁达夫对名士“狂狷”精神的回溯,并揭示了以“立言不朽”来对抗“在世寂寞”的途径。郁达夫对黄仲则等旧名士的追慕,不仅仅止于其诗文,更是一种名士精神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郁达夫其人的研究,有人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提出了"自我分裂人格"说和"病态人格"说:他们把郁达夫当作精神病患者,将弗氏针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方法,套用在对"艺术家"郁达夫的研究上,完全否定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①,我们不敢苟同。郁达夫的人格表现确非"常态",考察艺术家的人格,既不能撇开作品光看他的生活,也不能完全以其作品为依据,以艺术形象代替创作主体的人格。李建中道:"文学家的人格,在其审美创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行为中生成,并整体地呈现于他的文学作品。审美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