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但是有关她生平的事迹存在着许多疑点。本文运用引证和推理得出了韦令得孔雀确切时间的新说;薛涛《酬杜舍人》诗中“杜舍人”非杜牧而实杜元颖;辨析了佚名诗《题从生假山》中“宅相”一词,否定了该诗作者为薛涛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关睢》是一首有争议的诗。当今持汉儒旧说,认为它是讽喻康王君妃“晏出朝”或领“后妃之德”进行美刺的,几乎没有了。但是还存在“婚礼诗说”与“爱情诗说”、“贵族诗说”与“民间诗说”的分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大方。一、《关睢》不是婚礼诗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论《关睢》。“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今人高亨、李长之、郑振铎、余冠英、吴小如诸先生也都持此说。1980年第二期的《文学评论》《〈关睢〉章臆断》一文也认为:“《关睢》  相似文献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人诗作,浩如烟海,而王翰的作品只存十三首,在《全唐诗》编为一卷。历代注家评者都不会放过这首《凉州词》,足以显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以及作者非凡的才华。最流行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选了这首...  相似文献   

4.
北宋熙宁六年(1073)杜陵田概编就《樊川别集》,序云:“集贤校理裴延翰编次杜牧之文,号《樊川文集》二十卷,中有古律诗二百四十九首。且言杜牧始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疑其散落于世者多矣。旧传集外诗者又九十五首,家家有之。”所言“集外诗”,即《樊川外集》。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著录,据田氏序  相似文献   

5.
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的自然背景,各注本说法基本一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宋诗一百首》说是在“绍兴县鉴湖附近”,新出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也说是“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则更为明确,直指为山阴镜湖三山。其它一些注本亦都有类似说法。但这类说法很难成立。我们先从全诗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诗虽含哲理,但它首先是写景诗,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深山野岙里的山村风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迅诗《自题小像》,长期以来争论很大,但有些问题仍未解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对这首诗以至对鲁迅早期思想的了解。近年来我们在探研这首诗时,对几个问题有了一些新见,愿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关于诗的题目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鲁迅这首诗原先没有题目,题目是接受赠诗的许寿裳后来加上去的。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看的,现在看来此说来必妥当。凡鲁迅赠人诗,诗后大抵都有文字,赠许寿裳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曾惊秋肃临天下……”等诗是如此;在《呐喊》扉页上题诗赠日本友人山县初男时也是如此,并明确写明“自题十年前旧作……”。…  相似文献   

7.
蒋智由,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他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主将,曾被梁启超把他与黄遵宪、夏曾佑评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饮冰室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那本中国《近代诗选》中选注了蒋智由的诗五首,可见选注者是注意了这位作家。但由于当时资料不足,没能考出蒋的生年,只注了他的卒年。我在七二年倡读蒋智由所作《潘雨辰先生传》(见《新古文辞类篡稿本》第十五册,民国十一年中华书局石印)一文,其中叙述“(潘)先生(智由的老师──笔者注)以民国八年已来旧历二月二十五日终,年六十有七”,又说:“先生长予十有三。…  相似文献   

8.
《高常侍集》中有《奉和储光羲》这样一首诗,诗中有“山(艹晏)浴兰沚,水若居云屏”句。这“山(艹晏)”不知指什么,这“(艹晏)”字也不知读何音。查历来字典、词典、韵书均未见。《储光羲集》中有一首《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诗题与高适《奉和储光羲》不同,全诗从头到尾句子却基本相同,其中稍有不同的仅“山(艹晏)”作“山戛”,“兰沚”作“兰阯”等。这“山戛”也不知指什么。“戛”字字典里虽然有收,但仅立古代兵器,即戟;礼、法;击等义项,此处与  相似文献   

9.
临安陷落后八年,南宋画院待诏李从训之子李鹤田重游临安,这是南宋遗民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此举意在凭吊故都,寻访旧友,其间与汪元量同过孤山,且作有述怀诗《钱塘百咏》.李鹤田从庐陵动身时,刘辰翁有饯行诗;从临安归庐陵时,周密、林昉、阎宏、姚燧、张广微等人皆有诗赠别.诸诗皆保存在《(道光)吉水县志·艺文志》之中,其中周密《赠李鹤田供奉》十首是周密本集《草窗韵语》及《全宋诗》失收的佚诗.李鹤田的临安之行牵动起多位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诸人往复酬唱,抒发黍离之悲,诗中寓含着师法少陵以诗存史的诗史心态.  相似文献   

10.
《登鹳鹊楼》诗作者考实程希超《登鹳鹊楼》诗是首登临远眺的诗,只有四句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名遏行云,的转桑陌,历岁月而愈荣。其妙处通人见知,已成共识。只是诗的作者有王之涣(矣)、朱斌(佐日)二说,且各执一据,...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乐府《独漉篇》是一首比较难解的诗,后世注家各持一说。陈沆《诗比兴笺》说:“此篇自昔付之不解。”清代王琦说:“此诗依约古辞,当分六解。…………解各一意,峰断云连,似离似合,其体固如是也。若强作一意释去,更无是处。”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诗“中三解未易窥测,恐强解之,转成凿耳。”这些都在说明这首诗难以解通,“未易窥测”到它的主题思想。但真的是“诗无边沽”,《独浪漉篇》已成了“不解”之谜吗?.我们以为并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能够联系诗的时代背景以及李白当时的经历处境等有关情况,特别认真仔细地对诗篇作些探幽发微的…  相似文献   

12.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5,21(4):86-89
《诗经》的篇名,无论从其来源看,还是从其词性看,都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诗经》篇名方式的统一性表现为以诗首取字,为正格;正格的发生与时代风气、社会需要、“兴”的表现手法等密不可分;而命题者的主题意识及其对名篇艺术的追求,又决定了名篇方式的多样性。以诗首名篇,是中国古代诗文命题史上的初始阶段,《诗经》篇名由正格到变格的演化,是诗歌的命名从篇首取字向以意立题的过渡的先声。《诗经》以后,变格逐渐为正格。  相似文献   

13.
在周艾文、于听两同志合编的《郁达夫诗词抄》的第十二页里,有郁达夫先生的“论诗诗”七首,总题目是《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分别评论了古代七位诗家的诗。他们是:李义山(商隐)、温飞卿(庭筠)、杜樊川(牧)、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行列里,冰心的名字是引人注目的。数十年来,她创造出大批艺术珍品。可是,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和评论者多集中于对她的散文、小说成就的阐发,对其诗歌创作却论述不多;偶有论及,也往往限于思想内容的剖析,而对这些小诗艺术形式上的探讨不够。 冰心的诗作主要以《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著称。这两本集子合在一起不过346首诗,且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每首诗的行数,最多不过十七、八行,最少的只有两行,更多的是三至五行。篇幅如此短小的诗,在当时新诗坛上还不多见。周作人在 《论小诗》一文里说过:“我们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15.
一首宣传政见的讽谕诗——读李绅《悯农》诗其一徐玉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的这首《悯农》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歌前三句极力渲染丰收,结句一落千丈,令人惊心动魄。对此诗,人们见解不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绝...  相似文献   

16.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创作经验而提出的一组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太师……教六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颂”。又见于《毛诗大序》 ,但有所不同 ,《毛诗大序》改称“六诗”为“诗六义”。经学家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说 :“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理学家朱熹也认为 ,风、雅、颂是“三经” ,是“做诗的骨子” ;赋、比、兴…  相似文献   

17.
戴叔伦诗杂考熊飞唐戴叔伦诗,《全唐诗》收录了两卷共二百八十一题二百九十九首又两首诗的五个零句。这近三百首诗,窜伪情况极为严重。此种情况,明胡震亨便已注意到,胡氏《唐音统签》将戴叔伦作品分为三类:一是见于唐人选集、宋人选集及明初高《唐诗品汇》诸编“确然...  相似文献   

18.
学贯中西的钱金重书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谈艺录》中论及蒋湘南(字子潇)“极推定庵之文而不及其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落子潇虽极力讳言其诗学龚自珍,其实他有不少诗是从其前辈或同辈诗人如袁子才、蒋心余、龚定庵的诗集中“作贼”似地“偷”来的,而蒋子潇得扯定庵诗尤甚。钱先生举出蒋之《春晖阁诗钞》卷六《偶成》三首,通过与龚诗《秋心》三首之一和之三、浓坐》二首之一的对照,清楚地指明蒋窃龚诗之迹。姑举一例即可说明问题:久堕诗魂不可招,未粘性海复生潮。气寒半夜防身剑,声满中原乞食萧。但得意时杯在手,不如人处级垂腰。群…  相似文献   

19.
《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存对此语最早的注释是何晏《论语集解》所引包咸的《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邢昺《疏》:“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兴起也。言人修身当先起于《诗》也。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学诗礼,然后乐以成之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又有语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据此,后世学者便普遍认为此语说的是修身所学三门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为其意是说“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把音乐作为他的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研读再三,总觉此解于理难安。孔子讲授课程也许真象《大戴礼记》所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此语却未必是陈述讲授课程的顺序。疑之者有四:  相似文献   

20.
陶元庆是“五四”后的优秀画家,鲁迅两次撰文(一是《〈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收《集外集拾遗》、一是《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收《而已集》)推许其艺术。元庆为新文学作品绘制的封面尤著成绩,鲁迅早年译、著封面多出于元庆手笔。刘半农对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在旧社会的坎坷遭遇素表同情,一九二七年在一次由北新书局负责人李小峰举行的宴会上和元庆相遇,后来在《语丝》第180期发表一首小诗:“小小柔柔弱弱草,也当风雪强支持。怜他多少荣华草,早到荣华衰歇时。”诗下有附记云:“小峰宴陶元庆画师于长美轩之日,余携小镜就公园中摄得寒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