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歌曲译配对于增进中外艺术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但歌曲译配的理论研究在中国翻译界却久被忽视,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亟待深入探讨,歌曲译配的步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结合北京奥运歌曲Forever Friends的英汉译配实例,系统探究了这一问题,提出歌曲译配一般包括原文分析和配曲改译两大步骤,以期对歌曲译配的理解与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歌曲译配"与"歌曲翻译"是一对易混的词,目前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尚缺乏严格界定与辨析.其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歌曲翻译"是通称,而"歌曲译配"是专称;"歌曲译配"的内涵在于翻译歌词,并使之配上原曲.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歌曲译配,要求译词既能准确传递原词的意义、神韵、风格,又能谐韵合乐,这几乎将译词与配乐的关系定性为矛与盾的关系。这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译配策略的指导。歌曲的基本译配策略包括:音译、谐音赋义、嵌套、绎译、转译、归化直译、归化意译和代偿功能等。歌曲译配的难度在于既要使译词保留原词的文学性,又要兼顾其音乐性,选择恰当译配策略实现“译”与“乐”的“双剑合璧”,才是歌曲译配的理想之途。  相似文献   

4.
歌曲译配是糅合翻译、音乐、文学三维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包括译词与配曲两个步骤,难度在于既要忠实传递原文的意思又要与音乐配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歌曲译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歌曲译配中乐词与乐句的调整策略包括乐词的词性转换、乐词反复、乐词增减,以及乐句句序、句式的调整等。其调整的目的除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译词谐韵合乐,重现原作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通过理论教学与审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  声乐教学需要声乐理论,但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提高声乐的实践。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学生的演唱实践结合,使学生的演唱以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聆听、表现、鉴赏,分析和理解,把他们从枯燥的乐理、试唱中解脱出来,在音乐美的愉悦和享受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在学习新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歌曲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了歌曲的时代背景,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同时…  相似文献   

6.
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其宗旨是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开设本地区乡土民间音乐教学,让学生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乡土民间歌曲、说唱、歌舞、戏曲、民族器乐等五大类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因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和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亦有所差别。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让学生熟悉主题、整体欣赏、作者介绍、分段欣赏等方式让学生对歌曲(乐曲)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教学就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歌曲是文字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当前翻唱歌曲的流行表明,传统翻译观的"信"或"忠实"已经受到挑战,歌曲的传播性和商业化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选择。文章就歌词大意和具备可唱性的歌词译配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优劣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南非世界杯宣传歌曲Wavin Flag的中文版《旗开得胜》,探讨了歌曲翻唱现象,指出针对依靠媒介载体传播、面向市场的歌曲文本不仅要考虑"忠实"的翻译观,还需满足歌曲翻译在特定场合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9.
即兴配弹作为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在实际运用中有固有的几种模式和各种手法。在掌握和领会了基本的几种模式后,针对常见的几类歌曲类型找到合适的伴奏模式,再加入自己的一些有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迭奏(简单的加花或减花)使即兴配弹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感而发,更好地贴近歌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这点石成金的科学方法,激起学生对作品的情趣感知,叩击情感,打动心灵,调动其理解、体验等心理能力,培育学生健全歌曲演唱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孕育、体验,创造歌声美,不但能演唱教授过的歌曲,更能具备驾驭高难歌曲,继续开拓思维,再创造更新、更美的歌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音乐课堂教学,还是音乐课外活动,当学生唱会了一首歌曲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歌曲作一定程度的演唱处理。所谓演唱处理,就是在分析、理解和把握歌曲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表现歌曲的手法,使歌曲变成生动感人的、具体的音乐形象。简言之,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造。表现歌曲的手法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比。对比,不仅是歌曲创作上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要采取适合低龄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笔者运用了快乐教学方法:利用趣味性的师生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肢体语言辅助,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取知识;利用文本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用好歌曲歌谣,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3.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徐凤一、在唱歌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学音乐教材选编的歌曲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唱法的最大特点是"原汁原味",现代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原生态歌曲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即流与源的关系.原生态歌曲是一切现代民歌创作和发展的源头,而现代民歌一方面要继承原生态歌曲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其中有益和有用的东西以为己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原生态之所以称为原生态,就因为它是一种最初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对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应立足于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上,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与技巧,这才是声乐教学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需考虑音乐性对歌词译配的制约,其翻译规律很值得探讨。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讨论了歌曲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比如韵律、节奏、风格等,归纳出歌曲翻译的基本原则,即“可听”“可唱”“可赏”。  相似文献   

16.
桑林峰 《社区》2014,(17):58-58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感怀感动。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它让人深思:过去的日子,你是否留下痕迹、留下记忆、留下价值、留下亮点,抑或是蹉跎复蹉跎,白白走一遭?  相似文献   

17.
笔者针对农村中学生淳朴好动,天生对音乐和歌曲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熏陶实验,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等数据分析验证英语歌曲的熏陶,在短期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上学期开始,铁岭市银州区第七小学就开展了“歌满校园”活动,迄未间断。全校25个教学班以班为单位,通过音乐课、文活课、班会、晨会等,集中时间,组织同学们学唱、演唱健康向上的歌曲。学校还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每天都在大课间专门集中播放有意义的经典歌曲,并多次召开校园歌曲演唱会、“歌满校园”歌咏比赛,让学生们人人参加、人人高唱、人人展示自己。歌曲以学雷锋、做新世纪小主人等内容为主,形式有合唱、领唱、伴奏、伴舞等等,除特殊情况教师给  相似文献   

19.
<正> 国旗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国歌则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声,她们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歌词曲都是特意创作的,一部分国家则是运用传统革命歌曲、爱国歌曲或古典歌曲的曲调另填歌词,如罗马尼亚国歌、奥地利国歌。另一部分国家的国歌是古老的歌词配以新创作的曲调而形成的,如日本国歌。还有一部分国家采用传统的革命歌曲作为国歌,例如:法国是沿用1792年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首表现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革  相似文献   

20.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是一个长期困扰高师声乐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歌曲处理要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 ,把握作品风格 ;分析旋律进行的特点 ;设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抓“关键字”的处理 ;注重演唱时的形象感染 ;注重个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