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经济生活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说,文化适应与牧区经济发展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事实上,祁连的实际情况也证明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特殊的高原环境 ,青海自然生态条件特别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则很难恢复。因此 ,要发展青海地区的民族经济 ,必须要走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在青海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关系到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青海牧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并就如何加快牧区经济建设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牧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作为生态畜牧业建设载体的合作社,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构建了具有高原牧区特点的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调查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对合作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影响合作社绩效的因素依次是组织运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组织运营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经济效益中要重点关注人均纯收入,生态效益中要重点关注草畜平衡,社会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展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先进文化对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席卷全球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我国未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经济模式 ,是牧区生态 -经济恶性循环关系链的基础 ,是导致牧区经济贫困落后和草原生态急剧退化的共同根源。由于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措施都只针对已经浮现出来亟待解决的牧区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并未触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牧区生态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农牧业经济模式 ,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转变。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生态经济模式 ,是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治理草原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间禁忌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随着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民间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还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构建的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整个实证研究以及对阿克塞县的个案研究,指明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草地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该建立在保护环境、减少污 染、合理开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持续能力的基础上。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 省,人均环境空间和资源量严重不足,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 度重视环境减灾。本文结合河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论述了维护自然资源的永 续性,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环 境减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人WTO之际,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恢复息息相关,在国家实施"三北"林防护建设、七大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草)保护、风沙治理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牧、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三废"资源利用等措施中,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环境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严重环境退化问题,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南漪湖的水产捕捞业、养殖业、水产品流通和渔业管理等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提出了南漪湖渔业经济开发中存在的诸如生产要素投入过度,水产养殖技术贡献率偏低;湖泊环境污染,制约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种植业农民大量兼营渔业带来的渔业管理等问题.作者认为,为实现南漪湖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建立生态环境互惠型渔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初期,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自治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规定了积极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经济总方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本文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人类经济道德观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的必然结果 ,是人类“环境哲学”的重大进步 ,也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生态产业观、技术观、资源价值观 ,倡导文明生产观、生态消费观、国际经济合作观 ,是构筑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道德新体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目前,青海省虽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也存在许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平衡因素。这些不平衡性因素的存在致使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强。因此,正确认识当前影响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平衡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青海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庇古、科斯手段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牧区草畜失衡生态问题展开对庇古、科斯手段的有效性及有限性分析,目的一方面在于把一种经济学理念引入到牧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另一方面要说明生态问题只是环境问题的一种,它具有环境问题的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用庇古、科斯手段在解决环境一般性问题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各种社会问题增多,与经济文化理念的偏差有关。按照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原则,推进经济与社会伦理转型,形成以包容性增长为特征的经济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然而,中国环境法制的现状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以保障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具体来讲,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力度.民族牧区应当根据不同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影响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青海各民族为求取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及和谐共生中,创造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审美文化,各种审美生存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其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则是最突出的审美生存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黄雪英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45-48,32
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文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从本质上说是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可持续的属性;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的文化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消费方式及其结构的改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