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自然辩证法》在解放前及解放后到 1978年的传播和发展 ,着重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教学科研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被确认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学哲学(含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等诸多学科的发展,使人们把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同社会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的认真阅读与分析,发现虽然是一部零散的、没有完成的著作,但其写作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全书呈现出一种自相似的有序结构,这有利于人们理解原著,同时也说明认识到认识和自然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知识、思维方式和话语的三位一体,是西方对东方他者的想象。文章就东西方历史中的想象诉求进行分析,并把东方学本身当作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放在人类东西方传播的大背景下给予解读。作为一种单向传播的话语,东方学归根到底是东西权力博弈的结果,是西方权力向东方渗透的水到渠成。尽管当前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情况,但本质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控制下的东、西方平等交流仍是一种梦想。  相似文献   

5.
近期公开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个特点:(1)维持了"三大块"的理论框架;(2)实现了从辩证自然观到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的转移;(3)扩大了技术论和创造性思维内容的比重;(4)突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体制属性,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问题导向。总的看,"新大纲征求意见稿"时代气息明显增强,服务现实意识强烈,但基本理论进展不大,逻辑性似有遗憾。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声音"是当代女性主义者对作为大众媒介的文本进行研究的最热衷的话题。在《红楼梦》,一方面,男性作家曹雪芹使其文本中的女性发出她们的声音,极力使自己成为她们的完全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在女性声音传播的背景和缝隙处,曹雪芹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观的传播。男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这样的文本中传播女性声音...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麦克切斯尼所著的《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是一本传播政治经济学著作。作者从美国媒体的集中化入手,进而将分析扩大到全世界,论述了媒体与民主的悖论。认为当今美国的媒体过于集中化、商业化,随着媒体对商业利益的无止境追求,由于商业逻辑的驱使,媒体成为反民主的主要力量,最终背离了新闻的要义。  相似文献   

8.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也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田园牧歌.如今,这部小说以多种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本文侧重于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边城》从小说到舞剧、电影、电视散文等各种形态的变迁,解读其传播形态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生态自然观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理工农医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要求他们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识并关注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21,41(1):15-21
影视、评书等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历史故事的传播与普及,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历史上的不朽之作《史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很多,如影视、歌舞、戏剧、评书、有声小说等,它们或选取《史记》中的故事,或以《史记》中故事背景为由头进行加工改造,或故事源头在《史记》,等等,将中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给普通大众。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它们是相通相融的,要想传播得更为久远,需要高雅与通俗的结合。艺术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地域的变化增入新的内容与形式。当然,艺术传播历史与文化也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如不以史实为基础随意篡改、没有与现实结合起来以及可读性不强等。  相似文献   

11.
  《一千零一夜》小说文本在中国的传播,时间较晚而且早期译本水平不高。但是从社会文化生活和民众接受心理来看,中国民众对《一千零一夜》这种类型的阿拉伯故事比较熟悉,而且容易接受这些作品。从历史文化角度考察,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已久,传播地域相当广泛,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和受众基础。这种文化传播弥补了《一千零一夜》作品传播的薄弱之处。文化传播与文本传播不同步但是可以相互推进的特殊现象,很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是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翻译与自主学习为核心而开展的。本文以两部苏联学者撰写、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翻译的《自然辩证法》导读著作《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和《辩证法的自然科学概论》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然辩证法》的译名产生和传入中国的日本通路。本文揭示了在自然辩证法接受史研究中被忽视的两个面相:恩格斯的“科学的哲学家”身份和中国学者对日译苏联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性接受史。由此探讨早期中国学者是如何接受和评价“自然辩证法”这一知识体系的,又是如何应用自然辩证法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传播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受众成为完成党和政府的政治文化建构及政治行为实施的一部分。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兴起为政治传播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和多元化的言说空间。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以及这一代人所创造的新生代文化在客观上影响着当代政治的叙述方式,这种文化特征要求政治叙述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时,政治人物的个人形象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传播中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走进》(简称)一书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奠基性贡献作了评价.指出这一奠基性贡献的理论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导向性的特征.这显示出该书作者在经典理论探索上的洞察力和创见力.读书又读人从而走进恩格斯,走进《自然辩证法》,探思溯源,深入核心.  相似文献   

15.
享有"世界之眼"美誉的《时代》周刊封面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名人要事为主,密切关注政坛动向和中美关系变化,通过直接描述或问题影射来突显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差异,并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对中国进行报道,辅以价值观传播。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促使《时代》周刊在择取中国信息问题上产生严重的偏向性,造成读者片面地掌握中国各方面信息,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歪曲。中国应主动出击,加强对外传播力度,增强国家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构建良好国家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知中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左翼文学的扛鼎之作,《子夜》在近30年以来却被认为是主题先行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传声筒。通过对文本的再解读可以发现,《子夜》既有政治理念左右下的鲜明痕迹,又是作者的艺术感觉和生活经验化育的结晶,而且政治理性与文本实践之间既有关联也有裂隙。浓厚的经济现代性的悲剧意蕴,文化、伦理、阶级、民族等多种视角与维度的纠结互生,都突破和超越了左翼政治意识形态框架。《子夜》是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巨型存在,其内涵绝非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写作的裁决所能穷尽。  相似文献   

17.
政治转播是一种对政治信息和政策信息有目的的传递过程,与特定时期的政治意图和政策实施密切相关。国家权威的新闻发布系统是国家政治意图和政策方向转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官方权威新闻节目所涉及内容的动态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政治意图和政策关注方面实际内容和变化。基于《新闻联播》栏目2003—2013年的新闻文本,以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的5W框架中传播内容说什么作为研究重点,将自动文本分析运用在政治传播研究。基于以天为单位的《新闻联播》文稿,对年度词频最高的11 524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2003—2013年间,国家是新闻联播的叙事主体,行政执行与决策权威是主要传播功能,经济建设是宣传主旋律,2010年国际事务内容攀升凸显大国姿态,宣传对象注重党政机关和领导层,国际事务上注重大国间双边关系,国内注重经济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  相似文献   

18.
《妇女杂志》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历时最长的刊物,且在当时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妇女杂志》诞生于新旧杂陈的社会背景中,在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与商业的共同考量中历经了从保守到激进再到保守的话语变迁,建构起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女性和独立平等的"社会"女性两种女性形象,而其女性启蒙效果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妇女杂志》所透出的女性启蒙图景处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虽然通过刊物出版传播了启蒙思想,但在民族救亡的历史浪潮中,女性启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论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孔子丰富的传播思想,内容涉及:传播与政治、伦理、人际关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传者修养,传播与反馈,传者与受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后民族主义的勃兴,地处首都的中央大学出现以法学院教授为主体的《时代公论》社,对于当时讨论热烈的政治热点问题不断从学理上建言。该杂志鼓吹国民党一党独裁论,在宪政、民主与独裁、国民党的抗日政策等问题上,与北方的《独立评论》派进行激烈的论战。就本质而言,这次论战表现出民族主义高涨时代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碰撞、分化与重新组合,均表现出功利主义趋向。《时代公论》与《独立评论》的论战,无疑为20世纪30年代的南北政治、学术文化的地缘与派分提供了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