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萨特的介入理论是其文学社会功能理论的核心。其对文学介入的理解主要见于他对散文艺术的分析之中。萨特认为介入是文学的必然选择与使命,也是作家的必然选择与使命。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还处于“老师一讲就懂,自己去读就不明白”的状态,对诗歌鉴赏题总是没有办法,因此,高考诗歌鉴赏成为复习的难点之一。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读鉴赏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平时诗歌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要克服这一难题,必须从根本上对过去诗歌教学的“满堂灌”作出修正,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主,充满兴趣的诗歌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名著<歌德谈话录>重新进行解读,再现了被恩格斯称颂为"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的天才诗人歌德的思想风貌、精神底蕴、人生情怀.对书中体现的歌德的整体人格加以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开掘,所揭示的歌德的人格魅力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国民素质教育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4.
认为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 ,对知识经济起关键作用的创新 ,可以分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市场创新三种基本类型 ,并对三种创新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许多油气资源国都认识到了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而,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强化了对油气资源的监管力度,资源国纷纷加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争夺正激烈上演。中国作为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几年不断攀升,2011年更是超过了56%,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石油下游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 ,属于文化子系统 ,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文化对艺术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的同时 ,对文化又具有超越性、是文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华严的长篇小说大多以情爱为外衣,却往往加进了她认为合适的佛理的成份,其实透过这两层,可以看到她对人性底蕴的更深入的探究。她的作品与同是闽籍作家的许地山、庐隐、鹿桥及张爱玲等人的风格有某种内在的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时代大量存在着“看客”。他们是鲁迅创作的起因和恒久主题。作家以冷峻的观照 ,对“看客”的心态做了真实记录 :消解猛士、仁人牺牲的意义 ;吞噬弱小作为娱乐 ;互相观看以应付无聊。鲁迅不仅给予其犀利的国民性批判 ,也设法加以疗救 ,提出改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礼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貌用语在日常交流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对不同语言礼貌习惯的了解,可完善我们日益丰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试图从称谓语(form of addressing)、称赞语(form ofcomplimenting)及禁忌语(form of taboo)三方面入手,重点探究中西方文化礼貌现象的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并从经济形态、社会格局、人际关系、宗教渊源的角度,对造成中西方礼貌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以期加深对礼貌现象的认识,有效指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括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过程 ,分析了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里程碑意义 ,阐述了对“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理解 ,强调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把握和贯彻一定要全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诸多伟大贡献中,汉字是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指纹和标杆,最能反映中华文化特性。本文从汉字的起源入手,继而论述了汉字的体式构成、汉字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特别是现代汉字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语境中进行的。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文章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语境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对语境与翻译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进一步说明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拒绝一厢情愿的宣传,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对电视新闻抱持具象性、可视性、趣味性的期待,于是,一个曾被媒体放在角落里的新闻元素—细节,重新彰显光辉。电视新闻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个电视人唯有在内容、声音和形式等各个层面都注意细节的锤炼,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演进的方法论入手 ,对均衡———非均衡———反非均衡的发展历史进行评价。在对一般均衡理论评价的同时 ,作为其逻辑后承 ,作者还以科尔内的《反均衡》作为今日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开始 ,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的非均衡进行分析与评价 ,从而揭示出殊途同归、一致百虑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15.
菊花——多元象征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从女性批评的角度,通过对文本多视角的解读,研讨作者在故事的情景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使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丰富的内含意义对故事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素描的观念--中德艺术对谈"是中德艺术家、史论家关于素描问题的一场讨论。素描一般作为艺术中的基础性概念被提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德两国艺术界对素描的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变化。中国对素描这一概念的理解相对稳定,或者说相对保守。而德国目前对素描概念的理解更加开放,打破了对素描共性的理解,呈现出另一种景象。本次讨论不仅介绍了大量欧洲当下对素描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反映了中国当下对素描乃至素描教学的许多问题,极具现实意义。本刊特节录此次对话内容,以期能够引起对素描的重新认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历经坎坷流离。在挫折打击下,他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观:对身体的爱惜,对生命的自信,对理想的执着,终于成就了他历史的地位,同时也成就了中国文化的品格。孔子"乐天知命"的生命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我们生命个体的起点来说,我们对于自己的父母要孝敬感恩;在生命的旅程中要安贫乐道,以弘扬仁义为人生目标;人生最终的追求就是要领悟天命,然后按照天命行事。  相似文献   

18.
嘉尔曼渴望摆脱任何形式的束缚,她唯一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她是自由的象征,梅里美借嘉尔曼这一形象,阐释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观,把自己心中对自由的幻梦形象化。  相似文献   

19.
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从社会方言中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使用得体的语言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学习社会方言中找到。社会方言中年龄、性别、行业对语言的限制以及语言中俚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得体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从社会方言中寻找语言的得体性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清明节——中国人的一个沉沉的节日。纵观中国历史,清明节在2500年前为感恩而设,以后人对先人沉沉的感恩情结而维系、延续,成为传统。清明节,可以称为中国人的感恩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