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意在从经济上依托东亚经济发展来解决其自身的经济问题,并谋求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但是,在安全领域日本却借助美日同盟以及构建所谓的"民主价值观"联盟来遏制崛起的中国。这导致日本的东亚安全战略与经济战略的内在矛盾。不明确"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与核心推动力,日本难以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而在不对等的美日同盟结构下,日本的东亚外交也引发美国对其离心倾向的猜疑。在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峰会等包容性多边组织存在的背景下,日本重构一个成员重叠的"东亚共同体"缺乏实际意义。在东盟主导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应该加强与中国互信来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而非依据对抗性的权力政治逻辑来遏制中国。  相似文献   

2.
日本鸠山内阁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自提出之日起即引起各方的关注.各国对其反应不一,虽然相关国家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意愿和积极态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的这一构想和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缺陷和弊端,尤其是没有现实可行的具体步骤,而只是一个积极的政治愿景.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应该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推动 东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同时,"民本主义"在近代日本遭遇挫折的教训则揭示出平衡"民主"与"自由"、正确认识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是现代国家健康发展之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建设“黄道婆文化公园”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在一个中国的原 则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来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坚持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和平解决台 湾、香港问题的方针,以中美关系改善为契机而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小榄是全国的五金基地,也是全国十大经济强镇之一,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如何使小榄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教育。而构建"榄实"教育体系,应从四方面着力:一、综合高中分流体系;二、直向专业分流体系;三、构建完整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四、完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曾给东亚的历史进程造成不利的后果,但冷战也为东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冷战背景下东亚地区构筑了趋同的政治体制即中央集权,同时在这一体制下该地区又形成了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后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减弱,美国在东亚地缘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东亚经济的地缘一体化趋势增强。冷战时期东亚形成的共同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以及后冷战时期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强化,为东亚共同体的最终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8.
南原繁在日本战后提出了放弃战争、“全面讲和”、不搞再军备、与世界“和平共存”、保持中立,构建“人类世界共同体”的“和平构想”.“全面讲和论”等政治主张,遏制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在日本死灰复燃的危险走势.南原繁所提出的“和平构想”依然对21世纪的日本学界具有极大的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观日本“郑成功文学”形成、流变及其研究态势可以看出,江户时期是日本“郑成功文学”的先声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出强烈的国家主义意识;明治、大正及昭和前期(1945年以前)为发展期,相关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政治色彩;“战后”以来为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摆脱了“战前”意识形态的束缚,而以历史小说创作为主,“海洋”因素融入其中.日本“郑成功文学”的研究态势体现在《国性爷合战》文学文本的研究态势、《国性爷合战》的戏剧视角研究态势、日本“郑成功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态势、《国性爷合战》翻案剧的研究态势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国家谋求官方合作的构想之一.历经多年,时隐时现,既有良好的构建基础,困难和挑战也十分明显.本文旨在分析东亚国家构建共同体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所应具备的理性思维.本文认为:东亚以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先导,以政治、外交、安全合作为保障,扩大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培育地区的积极正向认同,使得合作给各成员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好处,东亚共同体的远景规划最后就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桑田六郎在1925年发表的《明末清初的回儒》文中,介绍了明末清初的“回儒”的略传及其“回教文献”,对“回儒”名词给予最初的解释。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回儒”概念出自于当代学者之手,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位学者对此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笔者为了尝试弥补此方面的学术不足,在本文中,初步把日本的“回儒”研究作为对象,以“回儒”概念的提出之问题、桑田六郎及其“回儒”研究、“回儒”研究的'-3今动向等几个内容来进行了概述,并加以简单的评价,是为了今后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回儒”概念做初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公元前3世纪或从更早的时期,东亚大陆居民数次从朝鲜半岛集体移居日本列岛。关于这些移民的民族成份,目前,日本、韩国学界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他们属于朝鲜系民族。然而,经过仔细考证可以认为,4世纪末至5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社会群体“汉人”,其主体部分是两汉魏晋时期移居朝鲜半岛的中国人的后裔。“汉人”对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和文明进程的飞跃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这一战略促成了日本今天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史观 ,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也使本国国民成为军国主义的牺牲品。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制定了和平宪法,宣示与军国主义诀别。但是,仅仅5年之后,日本又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重新开始再军备进程。战后初期日本再军备重新武装的进程与冷战的开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密切相关,是美国占领政策转变的结果。美国出于称霸全球和反共的需要,对日本的纵容与扶持是战后日本再军备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未得到彻底清除的军国主义余毒,是日本战后再军备以至今日右翼势力猖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国家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为了由全社会共同支撑老年社会福利,日本政府实施了新增长战略经济社会展望和产业复兴计划,并鼓励老龄企业开拓亚洲市场。为了保证各项战略及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政府建立健全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内外激励和保障体系。而日本老龄企业则采取管理高效化、业务精细化、服务差别化战略,有秩序、分阶段地走出去,并逐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掀起了“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中央教育审议会首先明确提出了改革现行教育制度的主张,并进行了“四六答审”,但由于受到“日教组”为代表的大多数人的反对没有取得成果。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针对现行“赶超型”教育机制的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987年,日本内阁通过了《推进教育改革大纲》,正式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帷幕。日本教育机制正在发生渐变,“赶超型”终将被新的教育机制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了这一构想 ,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济案”——“九一八”前日本挑战华会体系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 1 92 8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途中 ,日军出兵屠杀中国军民的“济案” ,以往研究中大多将之简单地归诸于日本阻挠中国统一 ,挑起中日冲突的恶例和暴行 ,本文则充分利用国外档案馆的外交文献资料 ,将此案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英、日主要列强在中国和远东争夺的国际大格局之下 ,对引发这起惨案复杂的国际背景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进而对战后至“九一八”期间 ,远东和平逐步丧失与华盛顿体系的关系 ,美、日、英在华利益难以协调、冲突加剧的原因 ,以及最终导致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祸变的根源作了分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