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岩 《文史哲》2006,(5):5-18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2.
“重写历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认为历史学是史实的客观性和史家的主观表述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史学成果都带有主观性,相对性,没有一种历史学是终极的历史认识,历史被不断地重写是史学发展的规律。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史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从沿续几十年的历史学“定本”中找不到他们所关怀的问题的答案。史家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承担起“重写历史”的使命回应社会转型对史学改革的呼唤。重写历史的关键是重构历史理论,重新审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新的历史观念编写新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民 《东岳论丛》2004,25(4):30-38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 ,历史学的研究范型就经历了许多方向性的转变 ,后现代史学理论在近 30年的兴起给传统历史学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其所主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已经对历史学的思想与实践提出了重要的修正 ,其比较激烈的主张甚至威胁到了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基础 ,这就引起一些史家的批评和反弹。不过 ,不管是赞成或是反对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历史学的影响还是在日益扩大 ,不容我们视而不见 ,我们应该既接受它的挑战和批判 ,为我所用 ,同时也要对其偏激之处提出质疑 ,抵制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炳松的历史观和史学观是其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历史、历史记载的区分和对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功用及历史学家的素质等的论述,有助于中国现代史学理论的建设。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历史学能使人们明白过去、把握现在、预测将来,人们应批判地继承手富的史学遗产。何炳松史学理论是中西史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对陈旧的封建史学起过冲击作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光泉 《东岳论丛》2004,25(2):12-16
尽管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性有多重理解 ,但具体深入地分析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 :后现代性虽然承载着“终结”现代性的强烈诉求 ,但在事实上却未摆脱其延续现代性的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和影响 ,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的客观性 ,而是从更繁细、更具体的层面重构历史的客观性 ;它对历史学传统叙事方式的反叛 ,也只是对传统历史学叙事方式的反拨和修正 ;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似应返折到现代主义的立场 ,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平衡 ,来消解历史学发展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中西史学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差异。西方史学在结构上体现为主客体因素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领域的二元对立,其结果是在历史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分裂。与此不同,中国史学内部则呈现为修辞、史实、思想在史著、史家以及史法方面的三元统一,其结果是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求真、求善与致用相互一致。中西史学的结构性差异,源于中西文化传统中的两种不同二分法,它是中西思维方式乃至中西文化类型差异的具体体现,二者不存在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相反有相互借鉴、互为补充的可能。正确评价中西史学的成绩和贡献,综合吸收两种不同史学传统中的丰富养分,有助于深化当代历史研究,推动当代历史阐释学建构。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来,历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史学理论,也有迅速的进步。我们习惯所说的史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亦即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史学本身内在规律性的探讨,如历史研究的对象、功能、价值标准、认识特点等。建国以后,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史学理论研究,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这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当时的史学理论研究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历史学本身内在规律的探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史学理论常常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强烈冲击了现代历史学,尤其是对历史学的客观性全面质疑,认为史学就是如同文学式的一种虚构。然而,其质疑并不能真正否定历史学本身的客观性。历史研究应当把握好其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合理度,这是历史学应对后现代主义冲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21,(1):33-49+165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敌视,但在学界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学说,论著汗牛充栋,多有关经济、哲学与政治,史学方面的研究虽相对较少,但马克思史学仍是西方,尤其是欧洲史学界的一大宗派,出了不少名家与名著。本文聚焦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略论其今昔代表性著作,先简略介绍马恩唯物史观,继则论述马恩史学的后继者——以普列汉诺夫与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俄国史家,以及两位东欧马克思学者葛兰西与卢卡奇。西方马派史家在冷战期间受到极大的压力,同时马派史家也有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激烈的论辩,辩论没有结果,多少造成裂痕,有些马派学者走向虚无的后现代主义。不过,马克思史学在西方经过风雨与挫折,并未式微,唯物史观仍然是历史研究难以忽略的理论。史学与时俱进,马恩史学自有其未竟之业,展望未来,西方马派势必会顺应时代而踵事增华。马克思自谓其学说背景原是近代西方社会,如何以东方经验完善唯物史观,则有赖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张小忠 《北方论丛》2020,(2):94-102
海登•怀特早年受柯林武德、汤因比、克里斯托弗•道森等史家影响,但19世纪英国史家为何未成为《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研讨对象?这一疑问既涉及英国史学及史家,又关乎怀特理论中的基本假设。英国辉格派史学的变迁向历史学家提出反思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等知识论问题,也激发了怀特探讨英国史家批判实证主义的理论兴趣。怀特一方面以反讽为路径阐述了19世纪欧洲历史意识由科学的客观性向认识论的怀疑主义蜕变;另一方面,以历史主义为线索构建了19世纪欧洲历史意识三个不同阶段,而英国却付之阙如。究其根源,19世纪的英国史家仍未产生系统探讨历史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与书写,是在西方实证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兴起的。其发展则从最初的社会总体史探究逐渐衍为社会形态发展史(通史)和社会生活史(专史)两大支流。这一过程不但大大拓宽了人们的历史视野及史学研究内涵,也直接促进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历史科学的转型。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引领,使关注社会宏观历史发展规律和民生事业的休戚成为社会史书写最为普遍的进步倾向。至其所显现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趋势,还具有现代史学初创期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正是以此为起点,历史学开始突破旧史学的藩篱,在进一步吸纳和借鉴现代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较快开启了由传统人文学术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蝶变。  相似文献   

14.
史学与史家︽史学新论︾之二田昌五一历史学是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完成的,但历史学家的创作场景并不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而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包罗万象,就看历史学家如何取景进行创作了。历史学有不同的范型,不同范型的历史学首先是由历史学家如何取...  相似文献   

15.
职业历史学家必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回答什么是历史、历史的真相、历史的客观性以及历史学的功能等问题而构成的知识论预设 ,是 19世纪以来历史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摧毁 ,并业已危及历史学的生存。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作出积极回应 ,不仅是史学理论研究专家的任务 ,而且是职业历史学家的职责。职业历史学家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实际经验 ,可以而且应该为这场辩论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起和比较史学的研究内容 近来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比较史学已成为当代国际史学发展的新趋势,国内也深受其影响。对于此种看法,笔者颇有不同见解。通常所说的“比较史学”,主要指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很少顾及历史学研究的比较研究。但事实上历史的比较研究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研究,一是对人们主观历史学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两者加起来,才是对历史的较为完整的比较研究。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现时通常流行的说法,忽视了对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比较探讨,因而也模糊了人们对历史比较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者当时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直接定义为不讲求史料,只会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的一种学说.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来史学理论发展之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史学理论历经了曲折的发展。由重视史学理论的研究到开设史学概论课程,表明史学理论日益趋于系统化、学科化,反映了历史研究的更加自觉。回顾这五十年来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总结本世纪的史学成就,促进史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区分三个概念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学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严格地说,史学理论是关于历史学学科本身的理论;历史理论是关于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二者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研究史学理论,应该研究史学中对客观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普通高校教学之需和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史学概论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十年间,出版并被相关高校确定为历史学本科生甚至延伸为研究生教学的指定参考书,计有11本之多,代表性的史学理论教材有: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和田昌五、居建文编著的《历史学概论》,被多所高校选定为大学本科史学理论课程教材,影响很大。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对比分析三本著作,它们虽都以"史学概论"相命名,都采用了综合模式的逻辑体系,但是在内容和整体特色方面却存在着很大不同。他们的特色的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对"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定位等问题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差异性阐释;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必须进入史家主体的精神世界,仔细探究史家主体的经历、学历和他们对史学以及史学概论学科体系的理解。无论是从它们具体的逻辑体系及其囊括的内容,还是从它们所确立的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定位来看,其特色之不同就在于,理论视角不同,体系设计不同,编写者的精神世界不同,对历史学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映现在史学概论体系上所进行的探索当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着史学思想的多维度和史学方法的多样性;但他们在追求真理、探究学术,为构建中国风格的史学概论体系所体现的文化炽热却又是那样的相同和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20.
新旧千年交替之际,又有两股西方新史学风潮呼啸而来,令中国史家再次兴奋和躁动:一曰“后现代主义史学”;二曰“环境史学”,又称“生态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高标异帜,意图挑战史学传统,大有颠覆历史科学之势,理论方法新奇而诡谲,魅影诱人而幽然飘忽,虽令一些学人心摇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