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栋 《学术探索》2001,(5):11-14
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具有三个特点监督的前提是承认共产党的领导,监督的作用是进行平行制约,监督的目的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作为监督的主体,参政党应把握监督基本原则,应汲取古今中外监督思想精华,应力求监督方法创新.作为监督的客体,执政党接受监督范围要扩大,接受监督的渠道要畅通,接受监督的整改要到位,参政党的监督权利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人大对监督人监督行为的监督,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形式.目前相关法律已经对前者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后者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规定得过于简单,致使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监督刚性.因此,应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网络监督实质是公民监督,也是舆论监督,监督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官员行为的合法性.要从法律上规范、保护网络监督,应制定网络监督的法律程序,让网络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建立网络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制度,树立其权威性;加强政府合法性和权威性渊源教育,让官员认同"应该被监督";对网络监督进行引导,提高网民监督的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一、综合监督的提出综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在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对侦查、审判、执行机关在执法中存在的普遍性、共同性问题提出综合性的监督意见,从而向执法、司法机关通报提出建章立制、加强整改建议的监督方式。而综合监督具有规模性、全局性和政策形成性等特点,是拓展、延伸和提升检察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个案监督难以比拟的监督作用。目前,类案监督已跳出个案监督的窠臼,实现了对某一类案件的监督,诉讼监督的视角呈现出从微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新方式,可以从监督对象、监督范围、监督方式和监督目的四个方面予以界定。类案监督针对的是类案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监督方式包括对类案进行审查、分析、比照后提出监督意见等,目的是规范某类司法行为、改进司法工作。与个案监督相比,类案监督具有能动性、对事性、普遍性、建设性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增强检察监督的效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检察机关可以从类案的收集与分析、监督意见的提出、监督效果的保障三个方面开展民事检察类案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下行政检察监督体制亟需实行适应时代要求的变革。在我国现行宪法框架下,以行政权为监督重心,从监督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三个层面来构建行政检察监督新图景是一种可行选择。监督重心因应检察实务的困境而转移,在检察权向一般监督权回归新的理论范式下应重点关注行政权监督;监督范围的确定既考虑进入诉讼程序的行政行为,又顾及诉讼外的行政行为,将抽象行政行为重新纳入监督视野;监督方式选择一种多元化路径,在坚持抗诉监督的同时,吸收支持起诉、参与诉讼等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7.
纵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IMF的事前监督作用显得微乎其微,被质疑对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与金融体系监督不力。IMF运行机制的局限性,IMF现行法律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是造成IMF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然而从根本上解决IMF监督薄弱的诟病面临很多挑战。从微观层面应力争扩大监督范围、实现公平监督,建立按国别分类的监督框架,推动重点监督工作,保证发表监督结果的独立性,增强监督结果对发达经济体的约束力,以加强IMF对发达经济体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有种片面的观点认为,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不包括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本文论证了检察机关具有民事执行监督职能,并探讨了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执行监督的程序建构。第一,明确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方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中法律监督原则的要求,应当规定具体的监督方法与程序,使监督规范化、程序化;第二,现阶段对民事执行监督的实践,有抗诉、检察建议、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暂缓执行建议、现场监督、其他执行监督相关的方式;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监督方法与程序,针对不同的对象所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的监督方法和监督程序,确保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内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同级监督,不断健全权力监督体系。但目前“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仍面临严峻挑战: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一把手”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和纪委主动监督意识薄弱,同级监督权威不足、监督合力尚未充分构建等。为加强党内监督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从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意识、构建监督合力等方面入手破解这一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公司监督可以按照主体的不同分为股东的监督、职工监督、机构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等多个侧面,当代公司法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以股东利益为代表的内部机构监督的范式,呈现监督的多元化理念.我国应当借鉴世界各国在公司监督方面的探索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突出强调民事审判监督的社会背景下,检察机关仍应慎重拓展民事监督领域,事后监督为主的基本制度框架仍需坚持。而就比较成熟的民事抗诉制度而言,适度的模式转换成为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出于对法院独立审判的尊重,以及实体监督情境性和监督标准不确定性的考虑,检察机关应逐步放弃实体监督为主导的监督模式。比较而言,程序公正的重要性使得民事检察程序监督地位更为突出,同时,监督标准的确定性也使程序监督较为便利。因此,由实体监督为主转向以程序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同时兼顾实体裁判显著错误案件的监督,是当前我国检察机关顺利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对政府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部分,人民政协对政府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因此,明确人民政协对政府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的性质、作用和方式,对加强政协的监督作用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大对政府监督乏力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人大监督乏力现状,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动力;改革监督体制;加强人大自身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人大监督法制化、规范化;变革监督方式和手段;突出监督工作重点;理顺关系、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4.
何谓“监督”?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监督有多种形式和途径。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5.
监督过失理论的产生对于风险社会下事故型犯罪的防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监督过失行为构造的特殊性,其应被定位为过失犯的一种独立类型。监督过失的本质特殊性表现为行为人在监督、管理或者指挥工作中没有正确履行监督注意义务,从而导致被监督者的过失并间接引起法益被侵害结果的发生。监督过失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业务中的监督过失与公务中的监督过失、危险制造型监督过失、危险促进型监督过失和危险未防止型监督过失,但管理过失、平行监督过失不应属于监督过失的类型范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在监督机构、监督程序、监督对象、监督结果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适应宪法监督的世界趋势,我国应建立以宪法法院为监督主体的宪法监督制度,使监督机构专门化;监督职能司法化;监督程序法定化;监督对象明确化;监督结果具有法律强制性。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监督条例》)颁布后,全党正切实地加以贯彻、落实。通过对干部监督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从监督意识、监督对象、监督范围、监督机制、监督法规和群众监督等角度,探索了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如何全面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关系到检察机关存在的必要及中国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监督在检察机关自身、被监督对象、监督的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需从完善各种法律监督机制入手,杜绝在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中出现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作用,保证中国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9.
政府预算的公众网络参与式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府预算进行有效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监督模式呈现出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主体缺乏专业性、监督主体缺乏权威性的弊端。政府预算的公众网络参与式监督这种新兴预算监督形式,应该是推进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监督权和国家机关的监督权是词义相近但性质和含义却有很大差异的两个概念,公民监督权利的法理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监督权力的法理基础是权力制约原则.公民监督权利行使的强弱和频繁程度主要取决于国家权力行使的合法、合理、公平、公正性.当监督权力弱化或失效时,公民监督权利行使的频率会大大增加以对监督权力的空缺进行补位.在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时,应注重健全和完善监督权力、实现监督权利对监督权力的制约、发挥监督权利对监督权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最终达到监督权力和监督权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