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M2/GDP畸高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M2/GDP影响的动态轨迹。从轨迹中可以发现,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有正有负,储蓄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对M2/GDP有拉升的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能抑制M2/GDP上升,但效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中国M2/GDP水平的国际比较与畸高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2/GDP本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不但存在M2/GDP持续上升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相时其他主要经济国家表现得更为异常.造成中国M2/GDP畸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货币化论、货币沉淀论及货币反替代论.M2/GDP的比例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任由这种局面发展,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都将逐渐蚀空.文章提出提高我国金融配置效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现行外汇体制改革是有效解决我国M2/GDP畸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1—2010年间的季度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M2/GDP比率对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2/GDP比率与股票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还存在着时延性,M2/GDP比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为零。这一结论为中国股市价格泡沫提供了一个早期预警指标,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江  张莉 《统计与决策》2006,(23):105-106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总量描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这里主要是考察代表金融发展的两个典型性金融总量指标:农村金融相关系数(RFIR)和金融深化程度(M2/GDP)来完成这一描述。有资料显示1979-2000年间,我国实际农村金融相关系数略呈上升趋势,2000年的系数约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的金融抑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鑫 《统计与决策》2005,(19):120-121
一、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西部农村金融深化程度 考虑到影响货币化程度指标(M2/GDP)的诸多因素,如货币流通速度、居民的货币需求和储蓄特征、经济信用化程度以及实物资本的产出效应等,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受到某一或是多重因素的影响,M2/GDP的数值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实际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1995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货币供应量及Mi/M0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央行历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分析了货币供应量比率的发展变化趋势,从一方面证明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其次,文章利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Mi/M0比率进行分解,求出其季节波动、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整个季节指数表现为上凸型曲线,且M2/M0比M1/M0的波动性更大。从长期趋势因素看,M2/M0上升趋势较之更明显,也说明广义货币的派生速度强于狭义货币。最后利用分解指标对2011年的Mi/M0比率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自从我国采取强制结、售汇制以来,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无疑会增加基础货币量的投放。 在我国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面,央行的货币供给调控功能主要是通过国内信贷规模的控制得以实现的,随着外汇占款逐年增加也会逐渐导致这种控制的明显弱化,这从中央银行货币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国内信贷/M2的值由1993年第一季度的0.925逐年下降至1996年的0.78。在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从而导致了M2的快速增长,并且货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一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省份相比,重庆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乌海市第三产业现状暨存在 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 对偏低,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 几年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乌海 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上升,分别为 12.5%、17.1%、26.1%和31.9%。而 2001年至2003年第三产业增长值的 增长速度却呈放缓趋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移动平均、HP滤波、VAR模型等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循环及趋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能源消费对新能源消费影响通过GDP波动而发生作用,强化能源利用效率,维持GDP的稳定增长有助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克服循环因素波动的影响。从强化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的角度看,煤炭/石油消费量的上升会拉动新能源/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而新能源消费量上升会抑制煤炭/石油消费量的上升。因此,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上,新能源与煤炭/石油之间存在一种制衡机制,这也印证了中国产业政策取向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合理性。基于此,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