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国家和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实行阶级统治,一定要建立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法制就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强力工具。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的指导下,在毛主席、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打碎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反动国家机器,彻底摧毁旧法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阶级矛盾运动,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可以表现为对于每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一国两制”理论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体体现为成功地找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调节阶级矛盾、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新的彤式,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和作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语录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奴隶社会第一节奴隶制的确立原始社会瓦解以后,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标志着奴隶制的确立。它是一场政治革命,经过了顽强而持久的斗争。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进一步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与革命》)原始社会晚期,当氏族贵族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平民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国内外阶级敌人时刻妄图破坏和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断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但是大量存在着的是“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这类矛盾实际上是非阶级的矛盾。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非阶级矛盾”的提法一直讳之莫深,唯恐避之不及。在社会矛盾理论中没有非阶级矛盾的地位,研究就更谈不上了,这就无形中否认了它的存在。然而,非阶级矛盾的大量存在及其运动毕竟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此相应的非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毕竟是一个客观事实。实践和理论迫切要求我们对它们作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必然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时,为了使阶级冲突得到控制,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建立统治秩序,这就产生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同原来的国家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过渡到国家完全消亡中的新型国家。在这里它第一次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变成了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自己的官吏,但是由于国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国内外阶级敌人时刻妄图破坏和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 ,阶级意识泛化 ,文学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文学研究中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矛盾等话语逐渐退隐。那么 ,文学研究与阶级 ,特别是古典文学研究与阶级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汉魏文学的历史予以探察 ,本文认为 :阶级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阶级社会中的文学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对文学中的阶级性既不能夸大 ,亦不能漠视。正视阶级 ,梳理、探察文学中的阶级性是古代文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史学界颇多争论,有“农民政权”论,“封建政权”论、“转化”论等等。这些观点,各有所据,各有其理。持“农民政权”论者,多以其国体为依据。持“封建政权”论者,多从其政体来剖析。笔者认为,必须就太平天国的国体与政体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公允的结论。 一个国家的国体,是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它的政权构成形式。政体与国体互为表里。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国体与政体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其中,国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体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政体受国体制约,并与之相适应,这是一般规律。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一致的。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国家的政体性质与国体性质不符,发生矛盾,这就叫做政体与国体不相适应。这样,在国家这个矛盾体中,互不适应的国体与政体这两个矛盾的方面,相对立而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转化。太平天国就属于其中之列。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延座讲话)发表49周年了。今天,重温《延座讲话》,对于我们澄清前一个时期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乱了的文艺与政治关系,以便正确把握文艺与政治内在的审美联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把握文艺与政治内在的审美联系,一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原则。文艺史充分表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阶级无不利用文艺维护本阶级的需要、利益、要求和理想,使文艺与集中表现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发生内在的审美联系,因而使文艺带着一定阶级的政冶倾向性。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且有时还相当  相似文献   

14.
法学界大都认为,国家与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此,本文并无异议。但是,法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这种阶级矛盾具体说成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例如,现行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在谈到法的起源时就作如下论述:“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由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在思想感情上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分歧。这自然使过去那种反映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的习惯无法适用。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新兴的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有必要,通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新的行为规则,……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本文试图提出一点与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理论界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点,即认为斯大林在理论上不承认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过早地”宣布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犯了“阶级斗争熄灭论”的错误。斯大林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到底是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还是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通过不调和的阶级斗争,彻底消灭阶级的时期。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手中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法学理论上多数学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唯一的质的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法的根本属性;以此为核心,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法起源于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起源论),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论),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功能论),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发展论)。并由此推论出两个附加定理:一、原始社会没  相似文献   

18.
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所发生的政治动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特别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方法论问题,尤其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采用哪种政党制度,是同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以及该国家的阶级结构、阶级斗争和党派斗争的历史特点相联系的。我国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党体制上,采用了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是以深厚的历史根源为基础的。一中国近代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一种阶级结构,而是存在多个阶级,即存在着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建立后,虽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纲领,然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在国民革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