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价格是支撑商品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建立社会主义价格新秩序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价格新秩序在总体上应具有商品交换等价性、价格体系有序性、依法治价的刚性和价格调节的适度性。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在理论上深刻把握价格新秩序的这些特征,对于指导和加速建立社会主义价格新秩序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结束过时的集团政治模式、势力范围模式,以独立自主和不结盟为依托。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道义权威,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企业公司化的意义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划时代的英明决策。它标志着我们将彻底地与旧的体制和观念的大决裂。这种新的经济秩序将会给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解放,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将进入她的黄金时代。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的企业也将面对新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在这种新的经济秩序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8年,就敏锐地觉察到旧格局已经摇摇欲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处碰壁,越来越行不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据此,我国在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1991年3月26日,李鹏总理在向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重申:“今后10年中国政府仍将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但是,各国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确立具有变革性的突破意义。它应当回答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二者的结合点之所在;应当解决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走向及其运行秩序问题,这一理论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范和制度的建设,其内容和范围包括四个层次,其中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得以形成或建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分析地区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影响.指出,亚太地区合作不仅极大地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成员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走向国际经济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模式问题便成为争论的焦点。全球化在提高经济效率、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的同时,是否必然就要以牺牲公平、拉大贫富差距为代价呢?“小城镇方案”认为,全球化完全可以采取一条更为人道的途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华盛顿共识”进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史表明,每次国际格局变动都会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新格局形成中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旧秩序既不合理,又不公正,并给世界人民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因此否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各国根据其国家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需要,纷纷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主宰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故其斗争的实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故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当前的世界正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都在重新进行分化与组合,一个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就摆在了世界各国人民面前。为了使自身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新秩序的主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国际新秩序问题作一点探讨。一、新秩序的建立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新秩序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在概括一定时期国际关系的总体面貌时,国际秩序与战略格局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权问题颇令人欣慰:冷战结束、第三世界的民主化自由化浪潮、滥用权力的苏联与东欧的解体,将使人权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但这种乐观多为非理性的,体制的崩溃并不一定就能衍生出人权保护的新体制、新政策。某些国家如前捷克和阿根廷,尽管有望过渡为民主政治,但多数国家,将象海地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军事政变一样滑向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1.
无政府状态下的能源博弈存在有序性,但也有博弈规则的创制民主不足、约束不平衡等法治阙如.而国际法律新秩序是一种有序有法的状态,能源猎鹿博弈为国际法律新秩序的必然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能源博弈的全球性与重复性是其生成动力.正在生成的国际法律新秩序有以下品格:以国际和谐社会为理念,以国际能源合作为路径,以运用国际法的治理为依托.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能源博弈,我国在国内层面应加快能源法的出台,在国际层面应推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际事务和各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中国一向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明显具有“泛美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特征。二者主要在目标、基础、本质、利益倾向和设计模式上存在不同。国际秩序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相关联。由于中国主张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它最终一定通过战胜代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美国的国际新秩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 国际经济新秩序要否建立和能否建立?这个问题不仅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也为整个国际社会所瞩目。对此问题目前存在相反的两种意见。持肯定意见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现存国际经济体制只会导致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只能通行强权政治、强权经济。最终结果是危及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所以应该尽快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入则认为,穷国不应该要求富国降低生活水平和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提供援助,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个不切实际,不尚时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制度的改革:关于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三个范畴,即制度、秩序和目标。这三个范畴的基本内容和结合方式可以衡量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在这三个范畴上都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商品经济的这三个范畴不同于价值、成本和利润等范畴,它所展示的是人们从事商品经济的思想线索。对现实经济生活直观地看,人类社会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维持相应的秩序,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即制度→秩序→目标。这是现实经济活动的表层描  相似文献   

15.
南北关系,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基本的方面。南北关系的核心,本质上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垄断地位,继续控制和剝削发展中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发展民族经济,要求打破这种垄断,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剝削。因此,今天南北之间的矛盾和斗爭,在经济上集中反映在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国家则极力维护现存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爭上。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科学地分析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客观必然性 ;并在此基础上 ,深刻地阐述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 ,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作为可靠保障 ;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层面全面揭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江泽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具体主张.  相似文献   

18.
“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1972年,“埃切维利亚原则”提出时,包含下列反映发展中国家方面愿望的要求、主张及宣言: 1、各国享有任意处理其自然资源的自由; 2、尊重各国在采用它认为最合适的经济结构以及根据公共利益而对私人财产采取措施方面的绝对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政治文明及其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是要使人民当家作主,要使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人权得到尊重,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而保证实现这些内容和要求的基本条件是民主制度的创新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秩序,即运行规则,或规范、规矩。②指与经济运行秩序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法规。③指与商品经济运行秩序有关和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商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其内涵可概括表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及其法律的、思想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