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宗旨 在2000年7月于北京举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ICAES)中期会议期间,建立"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的动议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CAES)的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提出.2001年7月哥廷根中期会议期间,IUAES常任理事会正式批准了委员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民间法和法律多元主义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法律学者组织,该组织由荷兰Nijmegen民间法学院教授G.van den Steenhove发起,于1978年由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联合会创立,并附属于国际法学协会之下.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室主任张继焦教授收到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的来信,祝贺他当选ISSC下属一个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9月,经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推荐,张继焦作为IUAES代表(因为他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相当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  相似文献   

4.
一、委员会概况 游牧民研究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Nomadic Peoples,简称CNP)成立于1978年,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她力求与国内外的游牧民研究者进行跨语言、跨文化的广泛合作,以让更多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官员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7-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40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6.
7月27日,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承办,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协办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在中国昆明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领域中最大的学术组织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英文为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简称IUAES)。它于1948年8月23日正式成立。这是一个为世界各地的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的专家、学者们提供相互联系和进行学术交流机会的世界性组织,宗旨是拓宽人类看世界的视野领域,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搭筑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IUAES,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她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和致力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同时也吸收有兴趣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其目标是加强世界上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集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7月26日在北京会见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贾庆林对瓦格斯一行来华出席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表示欢迎,并感谢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为促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30年代到今天,中国影视人类学电影的创作实践渐趋成熟,本文按照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影展资料提供的<中国影视人类学纪事>所划分的三个阶段,论述了中国影视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的特点与变化,为中国人类学电影的实践历程理清了一个脉络.并且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  相似文献   

11.
都市人类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Urban Anthropology,简称 CUA)在1983年于温哥华召开的第11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简称ICAES)上正式成立.CUA的成立是人们长久以来所认识到的"将涉足都市研究并激发了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的国际学者聚集到一起"的需要的成功结果.自正式创建以来,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1)组织学术会议与研讨会;(2)建设一个国际网络,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都市人类学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成立于2007年3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全国性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研究会是由从事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问题等相关研究的机构、学术研究团体、个人以及民族工作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009年,研究会成功举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来自全球近百个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以下简称IUAES)第十五届(2003意大利佛罗伦萨)与第十六届世界大会(2008中国昆明)之间的第一次中期会议,于2004年12月12日至15日在印度东部名城加尔各答举行.会议由加尔各答大学、IUAES都市人类学委员会、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举办,加尔各答大学人类学系承办.很多其他国际机构提供赞助.这是IUAES继1978年德里第十届世界大会之后,第二次在印度举办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社区发展、宗教、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食品与营养等多领域、多学科,展示了人类学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比较中西社会文化人类学发展趋势、教学和研究,讨论中国人类学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使中国的人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于2008年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有利于推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成就,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和经济交流,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日本学者小泉润二,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主席、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中国社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8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王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正伟指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8年来,成功举办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会要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问题的阶段性特征,把握社团组织、社会力量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东密歇根大学人类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教授、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民族关系委员会主席E.L.赛诺妮-隆(E.L.Cerroni-Long)撰写的这篇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文章,诠释了人类学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理应发挥的作用,对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有一定借鉴之作用。但是,毕竟作者所在国情不同,应该辩证地看待文中的一些观点与主张。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16日至17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内有关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学者共90多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