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翁二题     
有关西汉循吏、教育家文翁籍里和生卒年等生平基本问题异说较多。据《汉书》所载,文翁的籍里应当定为安徽庐江。文翁生年下限基本可定,而卒年则无从考察。安徽舒城发现的《文氏宗谱》中有关文翁生卒的记载基本不可信。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西夏秃发令颁布的时间、执行的期限、流行的范围以及发式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探讨,认为元昊下秃发令的时间只能是其继位至景韦占元年十月之间,而且秃发现象遍及西夏全境。不过秃发令实行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可能在元昊死后不久,就不再为人们所遵从。至干发式则是模仿了契丹族的发式,并非是模仿或恢复鲜卑发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夏完淳的名、字、又号问题,他被捕的原因、时间、地点等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文章分别对以上问题作以考证,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山洞是沈文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自然象征。山洞代表 “过去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山洞是死亡之地,亦是再生之地。作家对山洞死亡约会的“反复叙写”,凸显了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及其关系,也体现了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考据学鼎盛期,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并形成“时代思潮”。清人考《孟》,涉及孟子本人与家世,孟子生卒年月与游历时地,孟子游事之君与弟子,《孟子》作者与篇章次序,《孟子》字词句章与思想主张,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可谓无所不考,卓然有成。成果丰硕,考证全面,研治深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通过宁波市镇海区档案馆藏宣统《镇海虹桥朱氏重修族谱》所载朱祥麟史料,并结合光绪年间地方志,考订其生卒年代、军旅活动,以及家族、婚育和封赠等情况,纠正一些流行已久的误说。通过对朱祥麟的研究,丰富我们对其次子、宁波帮代表人物朱葆三的家庭出身、赴上海学艺背景和家族封赠等方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又和他的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女人和写作相关联.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自由受到严重压抑时 ,人们常常会对自由与死亡作出一个二元价值判断。普希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死亡意识的诗人 ,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民族自由和公民自由 ,以此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他的自由诗歌就是这种死亡观的诗意表达 :以“立功”和“立言”的形式来战胜来自死亡的威胁和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以《论语》为原典,集中分析和讨论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有命"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等人生哲学思想,指出:孔子重视"生"并不意味着忽视"死",强调人之"知生死"就是"知命",即明白"死生有命";面对"求之在天者"而非"求之在我者"的生死问题,人所能做的就是以"践仁"来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并借此获得对个体生死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