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社会关系是根据民族集团的利益需求和在民族之间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性、复杂多样性和广泛性是民族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而民族利益、权利、发展是民族社会关系的核心。民族社会 关系是由不同民族形式之间的等级关系结构、政治关系结构、经济关系结构、文化关系结构和婚姻关系结构所构成 的一个复杂多元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在民族关系调适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用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分析民族关系的调适。民族关系调适的视角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制度、体制、政策等方面,这些研究视角很重要,但还不够全面,因为它们忽视了民族关系调适中“无形”因素的研究,诸如信任、互惠规范、社会关系网络等,这些因素正是社会资本。文章就是寻求社会资本理论与民族关系调适的结合,为民族关系调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民族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承认。但在民族法的调整对象的问题上,却众说纷云,认识很不统一。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民族法这个法律部门的确立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民族法调整原则的确定,调整方法的运用等,也都与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进一步开展对民族法调整对象问题的研究,仍然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民族法学界对民族法是调整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一总的看法虽无异议,但对民族法调整民族关系的范围的认识,却存在着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族法是调整与一切民族事务有联系的社会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只有变通性规范和补充法规所调整的那一部分社会关系才属于民族法的调整范围;第三种观点认为,民族法是调整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相联系的那些社会关系。笔者基本上同意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闩题。宁夏是我国唯一曲回族自治区,由于特殊的人支和自然条伴,正确处理回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联动、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民族自治与民族共治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民族关系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目前,国外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内容和方法比较成熟,国内在改革开放以后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贾春增等学者就对民族社会关系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及衡量民族社会关系的指标体系及当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调试等作出了极有价值的论述。同时学者们对民族社会学中的民族关系内涵也进行了界定,但还未形成共识。除了对民族关系社会学研究学科建设、理论探讨外,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对民族关系的社会学专题调查研究,作者们分别从历史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视角,探讨我国当前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问题,促进了理论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我国民族法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法有其独特的调整对象,它的客体是特定的.不同时期,由于民族社会关系的表现不同,民族法的内涵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民族法客体的内容,才能真正认识到民族法的价值追求.本文欲以民族法的客体为出发点,来阐释民族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保障良好的民族团结局面必须协调好民族关系。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关 于民族关系相关规定为研究视角,结合全国人大常委开展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的相关情况,论证了用法律调整民族 关系对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了自治法对于调整民族关系的具体规定,并集合这些法律规范的具体实施情况,针对当前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困境,提出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民族社会关系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然而影响各民族密切交流的因素还存在。作者认为消除形成民族交往围栏和隔膜的土壤,使民族间交流畅通无阻,这是各民族最终实现共同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关系的结构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种,它与关系的承担者———个体所处的社会及其各种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总体社会模式决定民族关系的格局和性质,直接群体及其文化形塑民族关系的基本状态,建立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经济类型和依赖状况决定民族关系的广度和密度,而交往赖以进行的手段则对民族交往的范围和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正朝着新型城市化格局迈进,大规模人口流动及复杂化社会关系网络,对当前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为这一挑战之解决提供了崭新路径。城市民族工作无论是规范层面的建设与执行,还是认同层面的融合与深化,乃至价值层面的重塑与转换,其内在驱动均在于此。以宁波北仑为例,着力探讨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对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起民族经济关系的新变化,表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成员职业技能转变难,资源开发造成环境退化、民族传统特色经济萎缩,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这些变化要求协调民族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益协调机制、能力建设,使少数民族融入工业化进程中,共享工业化发展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赵刚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120-124
朝鲜族迁入到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在谋求生存和反抗强权的斗争中,其社会理想发生了历史的演变:在迁入初期他们是以谋求"生存"为理想;1910年朝鲜亡国后,朝鲜族形成了"复国"和"民族自治"的社会理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提出了"新社会"的社会理想;1930年,朝鲜族早期共产主义者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朝鲜族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朝鲜族社会理想的演进,体现了朝鲜族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朝鲜族在实现社会理想过程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民族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文化保护、社区建设、民族关系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教育价值研究主要从民族教育价值的概念、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与民族教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与民 族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民族教育价值的界定、民族教育在人和社会二者之间的取向、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和 现代化之间的价值体现、民族教育价值研究方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民族乡小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民族乡建制为民族镇是民族乡小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法律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民族乡小城镇建设陷入困境。法律法规赋予民族镇以民族乡同样的法律地位,是民族乡小城镇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传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心理和地理环境等构成制约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在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进程中 ,不仅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培育适合于民族社会变迁的政治文化 ,而且要积极引导民族意识的发展方向 ,全面提高民族社会成员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改善和优化民族地区的生存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金炳镐教授所著的《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对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作出了清晰的全景式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轨迹,不仅强调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本源性内容,点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还结合近2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展开论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的应用理论研究进展。此外,该书还对民族关系等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系统而准确地界定了民族关系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实行民族自决摆脱殖民统治;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地方自治或者区域自治。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在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创立并成功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以大理周城白族村和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为例,从历史与结构两种视角分析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认为现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通婚圈与社会变迁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增强。随着现代国家进入,民族社会的通婚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村外通婚的逐步增多,其结构意义在于它恰如一种"文化齿轮"与"文化触须",将某一地域社会与现代国家连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民族社会的封闭性。与此同时,民族社会内部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交融日益加深并逐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认为,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要从民族地域、民族经济需要出发,发展现代教育,走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