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部与湘楚毗连 ,是岭南与中原内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原文化南传的必经之区 ,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自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后 ,便致力于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和城市建设 ,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岭南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战国至汉初,广西为百越属中的瓯骆族群之聚居地。迄今,广西一地发掘的大量越人墓葬,当为瓯骆人的葬制。到目前为此,按资料业已公布者计,广西考古工作者已经发掘了114座战国越人墓,1座秦代越人墓,22座汉初越人墓,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墓葬及其随葬品,既使我们看到了战国、秦和汉初三个时期广西越族的物质文明,也使我们知晓本地区当时越人墓葬发展与演变的大体情况。本文欲就后一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粗浅看法,借以求得知者的赐教。一、墓葬形制原生态的人类,人死了不是充作果腹之物便是委之沟壑。自从古人萌生发展了灵魂  相似文献   

3.
文献无征,要了解广西原始社会文化,主要根据考古资料。解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广西事业的发展,广西地区发现了不少原始社会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为我们展示了广西原始文化的面貌。本文拟就考古资料,谈谈关于广西原始社会文化的粗浅看法。 (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概况广西地区是研究人类发展中心地区之一。目前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广西区域社会开发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而且明显表现为东西发展不平衡,这与周边省区特别是两广的地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其以强大的地缘经济辐射力影响着桂东、桂东南地区,并且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造就了桂东地区与桂西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桂东北地区是广西人口迁徙较为集中的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徙占有一定份量。本文主要考察了这一时期桂东北地区回族的分布与迁徙概况及特征 ,并分析它在迁入这一地区后与其他民族所发生的相互影响 ,认为回族迁入为桂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广西壮族地区药物种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广西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自秦始皇于岭南设置郡县以来,大量汉人南迁,与壮族先民(越人) 杂居,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也因之大量输入。同样,广西壮族地区的医药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三枚用于针灸的银针及不少的药物,具体地反映了当时针灸术的发展和药物知识的丰富。但关于广西壮族地区古代医药学的情况,很少有人涉及,即便一九八○年出版的《壮族简史》一书,也省略不提。因此,本文拟就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广西地区汉墓出土的与医药有关的实物,并  相似文献   

8.
饮茶文化创始于中国古越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饮茶的起源,自唐代陆羽始至今,论述不少,却从未有人提及饮茶创自于古越人。然而,只要细细考察,便可发现:但凡古老的茶区均处于越族分布区域,而且其茶民也与越族有直接或间接的渊属关系。此外,最早的茶书——唐代陆羽《茶经》中“八之出”的茶产地不仅全属越族分布区,且多为中原文化难以伸及的夷乡僻壤。而“七之事”中的茶史料,除敦煌人单道开一条外,全都属越族区域内事。由此可见越人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依据资料考证,得出饮茶文化创自于中国古越人,是中国古越人创始了辉煌的茶文化的结论。现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代表匈奴文化特色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除集中出土于原匈奴驻牧的“河南地、新秦中”外,还广泛存在于今华北、西北、江苏、四川,甚至广东、广西地区。匈奴文化特色浓郁的饰牌、短剑亦被中原人使用和喜爱。游牧社会用人字形纹饰刻写动物身躯或装饰器物的表现手法,也被中原人借用。中原居民长襦博带的服装式样,因受胡人服饰文化影响改成上衣下裤。匈奴风俗文化强烈地影响了中原。中华文化多元一统。匈奴人民与中原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  相似文献   

10.
商周秦汉时期,居住在今江、浙、闽、粵、赣、桂、台等属于东越、南越、西瓯、骆越地区的百越民族各部落,随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运输也逐渐得到了开拓。一古代东南越地交通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可以分为陆路与水路两个部分来论述。 (一)陆路交通的开拓与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些地区的越人及其先民就与外界有了一定的交通往来。商周时期,浙江、广西等地的部份越人业已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携土特产品进贡于中原王朝。《商书》及《竹书纪年》等古籍对此都曾有过零星记载。但截至春秋战国以前,当时东南越各地交通状况总的说来还是比较闭塞  相似文献   

11.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客观上形成了少数民族相对聚居于桂西北地区和汉族相对聚居于桂东南地区的格局。桂东南紧靠广东和沿海,交通比较便利,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借助于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利用中央给的沿海开放政策,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在自治区内占有较大的比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而桂西北地区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科技教育文化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贫困面大,全区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500万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这一地区。但是,桂西北地区水电、矿产、林业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对日后广西经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岭南,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这一区域。从战国以来,史家多将此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据文献考证,沿袭史文记载,将岭南的古代居民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及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可明显地分为两大系统,它们应属于不同的民族集团。它们具体地表明了先秦两汉的岭南人,并非是清一色的越人。下面我们试将这两类不同内涵的考古学文化与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联系分析,探讨其归属。谬讹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卢敏飞(广西民族研究所)毛南族操毛南语,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语言。战国、秦、汉时期,毛南族先民属岭南越系族群之一;魏晋以后,是组成“僚”人群体的一部分。南宋初年,毛南族已有自己独立的称谓“茅滩”。元、明以后,史籍中“茆滩...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落后于汉族地区,如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越人实行了“和辑百越”的政策。一、“和辑百越”政策的具体内容古越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汉水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西汉建立后,为了处理好和周边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宋太宗至道三年(977年),置立广南西路,治所于桂州(今桂林市),简称为广西。自此,广西便以行政区划的名称出现了。在此之前,这一片南临大海,北倚五岭,境内多平陆坦途的广袤地域,秦置桂林、象郡;汉改设苍梧、玉林;唐初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分置岭南西道。古代这里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也是中国古代对外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就古代广西的对外交通问题,率尔操觚,略作陈述。不当之处,祈大家匡正。 海上对外交通的启锚地 中国很早就开展了对外交通。有文字记载的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始了陆上对外交通的历史。而岭南沿海的合浦、徐闻,汉代时也能经由南  相似文献   

17.
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涌现出数量较多的进士,他们的籍贯多集中分布在桂东地区,桂西地区中式进士者寥寥无几,进士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寡的格局,这与桂东与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先秦越人的青铜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人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古老民族群。它的种系繁多,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活跃,创造了很高的文化。越人有许多不同于中原华夏的地方,他们铸造和使用的青铜器很有地方特色,其中较突出的有铜鼓、铜桶、铜羊角钮钟、铜剑、铜刮刀等等,铜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器物。钺,古文作“戊”。《说文解字》解释说:“戊,斧也,从戈l声。司马法曰:夏执玄戊,殷执白戚,周左仗黄戊,右秉白髦。”在商周之世,钺是兵权的象征。帝王出征时手执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相关传说,表明了民间社会对东汉马援征交趾史实的一种集体记忆.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大体上与马援南征路线相吻合,形成了一个以马援为主神的祭祀圈,折射出汉文化自北向南传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绿宝石”──水泥骄子龙洁广西浦北水泥厂生产的绿宝石水泥,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多的用户。海口、深圳、北海等地开发区许多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指定要用“绿宝石”水泥建造;韩、泰、新、越、台、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物亦凝结了“绿宝石”人的骄傲。“绿宝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