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斌 《西部观察》2005,(2):44-47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移民工作中,库区广大移民群众和各级干部,以及对口支援省市和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为了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真正使三峡移民精神成为我市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武装,市委宣传部、市移民局、市文联和万州区委、区政府联合创作编排了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  相似文献   

2.
杨斌 《西部观察》2005,(3):44-47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移民工作中,库区广大移民群众和各级干部,以及对口支援省市和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为了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真正使三峡移民精神成为我市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武装,市委宣传部、市移民局、市文联和万州区委、区政府联合创作编排了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  相似文献   

3.
微山移民语言、微山当地方言和宝应方言的比较分析,可了解微山移民语言60多年来的语音变化,以及它向宝应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的语言有不少闽南方言元素:日本、韩国和越南的汉字音和闽南方言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频繁往来巩固了语言和文化联系;唐宋以来,不断有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这些移民带去的闽南方言渗透到了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中。沿线国语言文化的共同元素,可以为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5.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西域的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能说汉语,元明时期——汉语在新疆的使用有了扩展,清朝——新疆汉语杂胡戎。内地移民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新疆汉语方言北京官话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疆汉语方言呈现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和古汉语的遗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和土话.春秋时期"古代楚语"已经成形,汉朝的"南楚"方言是湘语的直接源头.移民是湖南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古代"楚语",进一步演变成湘语,形成官话和土话.五代以后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的江西、福建、广东,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早期的赣语、客家话和土话.周围强势方言官话也影响了湖南边区官话的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僻远地区产生过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青海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青海汉语方言同青海发展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考察。历史上青海跟内地特别是中原的交往,历史上的移民,历史上的征战和行政管辖,大山、大川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等都对方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的共同性更可以为我们研究青海汉语方言的  相似文献   

8.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12,(3):97-100
包头方言的形成,与"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山西方言的基础上,在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后,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具有"西口"特色的新方言。  相似文献   

9.
朱陶  李艳艳  李鑫 《天府新论》2013,(3):156-159
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和移民迁徙使大批湖广人进入并定居四川,同时带来的还有他们的语言,其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这个大的范畴下的西南次方言;原来的土著居民因为瘟疫和战乱而十室九空,少量幸存者,也因婚姻等原因被外来的方言同化了.早期移民抢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大多居住于岷江和长江流域一带,至今仍保留有入声系统;后来的大批移民主要定居于川中、川北和川东广大地区,形成了今天的成渝方言.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移植--跨省外迁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对江苏、浙江两省343户跨省外迁三峡移民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考察了影响移民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置地政府和居民对移民的接纳状况,是影响移民适应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同时,移民的住房状况、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状况、移民相互间的交往状况、移民对当地语言的熟悉程度、以及两地习俗方面的差别等因素,也对移民的社会适应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八排瑶语属于瑶语支勉语藻敏方言,分布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根据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评估指标,对八排瑶语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八排瑶语已经呈现活力不足状况,并开始出现某些濒危的特征。八排瑶语与汉语长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泽顺 《云梦学刊》2006,27(3):136-138
方言区划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如果仅仅依据某一语音特征,往往会导致逻辑上的悖论:同一个方言区的人无法通话。由于华容地处西南官话、湘方言和赣方言三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华容话也就先后受到这三种方言的侵蚀和影响,但它既不同于湘方言和赣方言,也不完全同于西南官话,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若全面比较,西南官话的特征较多,应归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双方各地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北海道虽然位于日本的最北部,但是那里使用的被称为北海道方言的语言却与东京地区使用的普通话十分相似。本文以研究日本北海道方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北海道的发展史和地理位置,解说了北海道方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各种群体做出的北海道方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北海道方言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特殊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教学实例为依据指出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存在特殊障碍。采用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分析粤语语音特征在英语音位中的负向转移;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说明单方言背景和洋泾浜英语是影响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特殊外部因素;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香港粤语本承接广州话而来 ,在语音方面和广州粤语无别。 2 0世纪中期学者对香港粤音的描述 ,和袁家骅 (196 0 )记录的广州话音系完全相同。不过近年香港粤语有了许多新发展 ,年轻一代说话皆语带懒音 ,乍听起来 ,恍如别一种方言。这种音变对有心正音的人士来说 ,触耳惊心。其牵涉之广 ,进行之速 ,实在值得大书特书。本文试从声韵调三方面研究香港粤语百年来的转变 ,从而描述近日香港粤语中形成的一个新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客家话影响较大.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客家话对粤语亦产生影响.本文论述这些影响,内容有古全浊声母的送气读法;晓、匣母合口读f;疑、日母(细音)合流为鼻音;溪母保留送气;特殊的kv、k‘v、声母;精、庄、章组的分混;晓、匣母细音读擦音;韵母缺乏撮口呼;舌尖元音 ;蟹合一帮组读 i或i;山、咸摄细音保持复合元音的读法;古鼻音韵尾的丢失与归并;粤语、在石歧郊区话的混读;四邑话舒声调与客家话声调的类型接近;中山客话与石歧话声调数目.  相似文献   

17.
《支那语学》创刊于1907年6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推广北京官话、传播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学术月刊之一。该杂志栏目设置很有创意:从教学角度安排北京官话语言基本知识学习内容;从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角度安排汉日译解、翻译、写作、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强调中国文化导入,加深读者对北京官话的整体性理解;以月刊为手段,迅捷传播中国信息,引发读者兴趣;内容选择强调趣味性、生动性、口语性、通俗性、学术性;版式设计新颖灵活,不拘一格,在对日北京官话教育史、汉语史、清末中日两国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支那语学》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了北京官话的教学空间,标志着实体学校之外期刊杂志取得了传播北京官话的话语权;学校教学和杂志教学有机结合,直接把北京官话教学延伸到了社会,开放性强;实现了日本"国家语言政策"的目标;对后来北京官话教学期刊发展影响至深,对今天中国"国别"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期刊结合教学、国家推广汉语战略政策的制订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人文关怀与科技应用的思考出发,针对两个论题来讨论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一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方言研究,把方言调查深入到家户,从而建构族群杂居的语言地理分布微观.以家户为单位,用卫星定位系统量出各家户的地理座标,以详细的电子地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画出各家庭的语言类别.这种微观工作,改变了过去对该地区的单一语言的偏误认识.二是强调语言学工作者对语言计量的敏锐感,提出综合性的方言区分的指数,建立方言类聚宏观.语言社区之间能否沟通是划分方言的重要,我们提出一套可以验证的方法来计算方言沟通度,从此可以说明方言关系的深浅.最后列出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资源网站.  相似文献   

19.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汉语的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其文化在根源上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又存在差异。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片区,它与北方话内部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因此,重庆方言剧作为推广重庆话的一种渠道,要走向全国,应从剧本、创作者和语言应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但以独特的风貌显示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语言发展史上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随着《金瓶梅》研究的升温,对它的方言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近一二十年的《金瓶梅》方言研究作一简单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张以理性代替热情,提高研究的科学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