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竞争:补偿所有权监督不足的市场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股份制将导致所有权监督不足,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是目前市场经济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约束缺乏的条件下,一味推进股份制改造,将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企效率的思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果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国家将负担这种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产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鉴于此,国企改革应该是产权、环境和管理改革的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传统单位制是应对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的制度变迁的产物,而问题的紧迫性也诱致了其对旧有文化的让步,其结果是家族制的识别方式与现代技术被共同植入单边的组织结构之中。面对技术体系对象征性偏好的分化,急于整合单位成员的行为反而加强了带有个别偏好的家长制作风。单位的组织效率难以与集体主义相互印证,而单位成员的识别方式也趋向于回归传统文化,其行为也存在着偏离单位效益的倾向。以上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单位成员对象征性偏好的认同趋向于形式化,传统单位制很难内在地形成激励成员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龙  伍世安 《江淮论坛》2013,(1):15-21,92
循环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如下十个方面的挑战:资源要素从人造资本稀缺到自然资本稀缺,人性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产权性质从私人产权到公共产权。决策机制从个人偏好到制度选择,引导信号从价格信号到数量信号,环境和代际成本从外部成本到内部成本,理性范畴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资源环境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稳定状态从“均衡”到“恒态”,发展目标从增长到福利。由于存在上述挑战,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对立中往往蕴含着统一的可能性。循环经济并非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定.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绿色化”,可被嵌入修正后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4.
政企难分源于体制中的政企不分,它是政治组织形式对社会经济管理方式的一 种内在的制度选择。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中,政治不仅仅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 且本身就是经济。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作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制度结构的选择,是一种 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它使社会制度体系建立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从而带来社会效益的损 耗和整体福利的丧失。深圳市在国企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投资管理公司的成立和 运作,为政企分开提供了制度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5.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公共产权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完全耗尽,因而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但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的.本文分析表明,当这些假设不能满足时,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孰高孰低,取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两种产权形式下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投入量水平并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私有产权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者的剩余(租金)最大化,但它往往可能会侵蚀其他资源和要素的剩余,而公有产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界关于国企工人集体行动的研究往往运用源于西方社会一般性的集体行动理论展开解释,忽略了单位制背景下单位人特殊的角色扮演及其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H厂的个案考察发现,国企工人有着区别于一般社会人的单位人身份,其行动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单位化的行动。对特定社会结构空间的考虑可以弥合集体行动研究中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不同取向的差异,故一方面,典型单位制共同体式的传统与其分化中的变异构成了这些行动的历史背景与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国企工人在多次的集体行动中也形成了应对国家与市场的行动秩序,不断瓦解着曾经引领共同体辉煌的集体意识,并预示着典型单位制走向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以"演化"为特征的制度成本对制度变迁起到一种筛选作用.处于演化态势的成本结构制约着产权结构的变迁机理.本文试图从社会制度和个体承受两个维度分析产权结构变迁中的制度成本结构及其演化性,从社会制度维度看包括技术度量、信息搜集、权力分解、谈判协商等产权界定成本和制定规则、宣传扩散、旧产权退出、契约重构、监督实施等产权制度运行成本,从个体承受维度看包括损益成本、相容成本和保护成本.另外,意识形态偏好、内卷化倾向、产权变革方式、制度互补程度、利益群体力量对比和外部性的演化性都将影响制度成本的累积演化边界.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制度的基础总是一系列关于产权的法律规定;产权一般包括资源的排他性使用权,通过使用资源而获得租金的收益权,通过出售或其他办法转让资源给他人的转让权。清晰而完整的产权制度给社会成员提供了经济行为的激励,决定了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如果产权制度不能  相似文献   

9.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阶层农民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土地产权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他们更看重承包权的稳定性、继承权等;而对于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则比较着重土地的转让权和抵押权.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提供多样化制度供给,完善土地产权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论坛》2005,(2):121-127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度困境与机会缺失: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试图从"制度困境"这一层面或角度来分析农民工"机会缺失"或未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困境(包括制度缺失、制度冲突、制度偏好、制度失信、制度曲行)是造成农民工未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制度缺失、制度冲突对农民工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目前社会制度尚处于不完善状态,从而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在法律制度上得到保障,农民工在长期失去权益保障的情况下,逐渐对制度失去信任感.制度冲突、制度偏好和制度曲行对农民工声望资源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尚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受到城市社会的排斥.制度冲突、制度偏好、制度曲行对农民工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民工更多地把制度偏好、制度曲行作为他们行为选择的现实背景,而不是把它们作为自己生活现状的原因.要摆脱制度困境,使农民工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就必须构建公正的制度体系,实现农民工与制度之问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微观层次上,一个设计较好的企业制度能使本土企业更具竞争力;反之,因为企业制度设计的不足,它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使企业家不能享受国内市场增长的好处,这就给外资进入提高了机会.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资产专用性强和剩余损失高等制度不足,它们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而所有权歧视以及私有化的改制认识误区,使国有企业在提高效率的改制过程中产生了外资需求偏好.  相似文献   

14.
产权泛指财产所有权及其他相关权利,它是个人或组织借以谋取合法收益的一种社会性制度约束.中国30年国企产权改革,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1995年国家开始正式鼓励地方中小国企以产权出让等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但在随后的多年实践中却出现不少偏差:各地推行国企限期出售,不再局限于中小国企,还常出现地板价交易,人为导致大量的不当套利活动,不仅造成产权制度虚置、国资流失,更使民众基本利益遭忽视,日益呈现民众集体失语状态.本文试图再现其中可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变迁上的意涵,即从"单位本位"向"网络关系本位"而非纯粹向"个体本位"过渡的局部性特征,这为我国结构转型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安排是影响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与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变量,不同产权结构安排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存在较大差异。社会转型期,现行环境资源产权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存在制度软约束。在经济与政治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竞争导致了区域环境质量下降。为此,规范地方政府竞争、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需要建立多层次、复合式的环境资源产权结构;明晰多元环境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边界;公平调整产权主体的收益权与分配关系;完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严格保护环境资源产权。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产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性,与人类长期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有关,也有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由于资源与环境长期作为公共物品被用于经济活动,其产权界定不清,不能对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约束,从而导致市场失灵,造成资源和环境的无效使用和破坏。在分析了资源和环境过度损耗的制度原因、不同产权安排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合于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安排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的非平衡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和城市产权改革的非平衡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产权安排的不同.由于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性,这种产权安排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市场主体和企业化的形成,无法从制度上破解农业经济"低效率陷阱"的困境.从我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过程来看,农村产权改革取决于诸多的非经济因素,它主要起的是一个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随着城市产权改革的成功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如何借鉴城市产权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如何实现农村和城市产权改革在土地要素安排上的市场平等,如何重新审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则需要实践和理论上的共同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位于边界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向来是双方争夺的对象。作为一种地下流动性资源,承天氡泉由于其位于经济欠发达浙闽边界山区,加上产权界定的难度,更成为人们争夺的焦点。尽管由其自然特点决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但是资源流动性特点,还是给争夺者留下从地下攫取该资源的可能和期盼,因此围绕资源的争夺,不仅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无谓成本消耗,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并几乎酿成大规模的省际群体冲突。其实,只要清晰地界定资源产权并消除产权盲目争夺,地下热水资源开发的产权制度安排是十分简单的。只要控制泉眼,就很容易达成让使用者按照使用量和抽取成本而分别付费的产权合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讨论经济制度与产权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产权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是支配特定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相互交易关系的行为规则,不同的制度安排相应地界定了经济当事人不同的权利。产权由使用权、交易权和收益权组成。产权的可分割特性使得产权权利束可以被分解和重组,进而形成有所差异的产权结构。制度的不完备会导致产权残缺,进而形成低效率。在制度中列明的权利是专用权,未列明的权利是剩余权。对专用权而言,产权在结构上表现得越完整、越完全,对当事人的激励和约束就越充分,经济绩效也就越高。对剩余权而言,不仅要注意剩余索取权的有效配置,而且要注意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通常应该赋予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主体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发展面临要素禀赋缺失、结构刚性、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选择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使西部经济在短期内达到较低水平的经济均衡。但是,由于政府缺少资源效率最大化动机,对微观经济信息占有缺失,缺少激励和约束刚性的产权条件,经营决策难以实现风险分散化原则,因此,从长期看,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必然是一种低效率的选择。当前,解决西部大开发新问题的关键是克服政府失灵,根本途径是转变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要彻底打赢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战;取消对投资西部的民间资本的所有制歧视;恢复公共产品领域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把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行政化配置转变为市场化配置;实现政府行政职能从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将政策性制度安排转向法律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