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解释学哲学家赫施(E.D.Hirsch)在其1967年出版的《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对伽达默尔展开了批判,发展和充实了由伽达默尔所创立的现代解释学理论。他指出,伽达默尔在对传统解释学的超越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在对本文作者原意的否认中一同否认了解释的客观标准。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对传统解释学中客观主义精神作了批判,他认为传统解释学的客观主义只注重本文作者的原意,没有看到理解的历史性,而他认为理解是以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在解释学与哲学的现代发展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从狄尔泰开始的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这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唯心主义化;二是从伽达默尔开始的解释学的主观主义化.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是当代的主流解释学,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哲学解释学的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出发来反思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从哲学解释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立场出发采反思社会历史问题,有意无意地消解、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了防止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消解、否定,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建解释学,用正确的解释学观点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把解释学和哲学区别开采,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学化,不是在解释学的视野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反思社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亦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当代解释学可以分为三个形态,即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是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解释学或深层解释学。本文分析了解释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探讨方法论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思想的转向,意味着哲学逐渐变成了解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不是传统的阐释理论,其哲学文本是阐释之阐释,是对我们所邂逅的东西的长久沉思.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仅源自干海德格尔的解释学,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的关键性纲领,即"语言是存在之家".20世纪的解释学需要改变对哲学活动的理解,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也许重新遮蔽了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5.
"三表法"固然可以作为归纳法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形式而成为一种方法论,然而"四假相"说却不能完全归之于方法论."四假相"说正展示了培根本人哲学思维最深刘的一面,完全归于方法论未免有简单化的倾向.本文正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即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来展示一个理解培根哲学,主要是他的"四假相"说的新的纬度.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通过"四假相"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解释学意义上的"培根",尽管可能仅仅是在传统解释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6.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是当代法国哲坛上最为活跃的哲学家之一,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并称现代解释学的三位大师。他继承了现象学传统,又用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等补充和发展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力图使解释学达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利科的哲学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但利科并没有抛弃现象学,而是将解释学嫁接在现象学上,现象学和解释学在利科那里有着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人学理论是利科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体系从现象学向解释学转变的过程相伴随,利科的人学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从意志现象学向文化解释学的发展过程。在意志哲学中,利科探讨了人的意志和非意志因素、人的实在的特性、恶的伦理观等问题;在文化解释学中,利科对自由和价值的关系也作了精辟的阐释。本文打算对利科这位解释学大师的人学理论作一粗浅的考察,以利于我们对利科哲学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7.
何卫平 《中州学刊》2007,(2):132-137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贯穿着三大方法,除了现象学和辩证法以外,就是概念史的分析。将概念史的分析与论题的研究相结合是伽达默尔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表达风格,这最典型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对这一方法的解说在某些方面虽然同英美分析哲学有相似之处,但从根本上讲他的立场和角度是大陆哲学的,具体来讲,也就是本体论解释学的。  相似文献   

8.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创建了哲学阐释学,他的阐释学是在前辈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上的批判性继承,他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普遍阐释学、狄尔泰的浪漫主义阐释学、海德格尔的实际解释学的观点和方法,又对康德美学逐条解读和批判,使阐释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从方法论发展成为本体论。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奠基之作《真理与方法》出版以后,经受同时代哲学家的质疑和批判。晚年,他延续了康德关于想象的艺术或者诗化哲学的学术理想,提出“阐释学是一种想象力或想象艺术”。伽达默尔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的研究方法,也给中国阐释学的建构带来启发,其中包括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存在与时间>之后,解释学沿着三条道路前行.后期海德格尔为探索性批判提出"视域"与"前-结构"等概念,这导致他自己的著作不再是解释学;而无视海德格尔自身这种发展的伽达默尔运用了<存在与时间>的基本观点:前理解、解释学循环、现象学视域理论并使之成为"哲学解释学"的基础;德里达则激进地挖掘海德格尔的解构面,批判与拆解环节,并且用它来反对他称之为"在场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其中他包括解释学本身及意义与真理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历经现代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拒斥”和后现代主义的“本质解构”,伴随着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各种“哲学终结论”不绝入耳.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要求“返回到哲学的科学特性"“哲学以改变的方式存在下去”,这无疑是对哲学以及哲学作用的重新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哲学终结论”的回应和批判.本文以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伽达默尔的哲学科学性、哲学作用和哲学命运问题,显示出以存在普遍意义与价值诉求为根本性质的哲学必然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哲学命运不仅是哲学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对待哲学,意味着如何对待人类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试评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是西方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它从语言学中发端,在研究和解释典籍资料中发现了被解释的“本文”与解释者的地位、境况、思维方式等等的关系问题,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世界观.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是作为哲学的解释学的创立者,伽达默尔继海德格尔之后把理解和解释当作人性的内在特征,当作所谓“在世存在”(being-in-the-world)来论述,把解释学推进到人本主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伽达默尔整个学术生涯有一种走向政治解释学的倾向,不仅仅限于其早期,还包括其后期.它深受西方古代实践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影响,这种实践哲学和古代的政治学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伽达默尔后期明确地将它纳入到一种世界主义的眼光中,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局限,从而使其意义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并从一个方面将解释学的普遍性追求同全人类的自我拯救和自我解放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吴童立 《东岳论丛》2003,24(1):109-112
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传统中存在着两种理性 ,一种是启蒙理性 ,一种是实践理性。作为形成于这两种理性深刻张力之中的一种反叛 ,伽达默尔相信一种“历史的理性” ,即传统通过一种连续性实现自身。这种理性克服了启蒙理性和实践理性对人的异化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范式 ,解释学就是以这种理性为起点构筑的哲学体系。解释学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其解释学呈现出某些理性主义倾向 ,而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则可以揭示出解释学理论发展的某种可能向度。  相似文献   

14.
“经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其解释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伽达默尔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经验,并发展了经验理论,他指出解释学的经验不仅具有“否定性”,而且具有“有限性”和“开放性”的辩证本质。  相似文献   

15.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泽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 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O.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注意啊,这是在1963年,也就是在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后才三年,我们就有介绍了.此后,在1970年代,《哲学译丛》陆续发表了一些翻译过来的苏联学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所以说,引入解释学的年代可以上溯到1960年代.  相似文献   

16.
论赫希解释学的有效性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如果说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利科尔等皆主要是哲学家,而其理论建树主要是哲学解释学或普通解释学的话,那么,美国的文艺理论家赫希可以说是一位文学解释批评家。他以自己的著述对建立文学解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客观解释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继《真理与方法》一书之后 ,伽达默尔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其致思的重点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实践哲学。伽达默尔建构实践哲学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中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最重要的契机 ;在与古希腊思想家的对话过程中 ,逐步厘清了实践、实践哲学等概念 ,这是其建构实践哲学的逻辑前提 ;致力于消解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则是其实践哲学的中心话语 ,实践哲学的理想内含于这种消解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美学是一个重要的西方美学流派,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联邦德国发展起来。它的创始人联邦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00—)问世于1960年的《真理与方法》,不仅是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哲学的代表作,而且也确立了解释学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成为解释学美学的经典文献。解释学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直接启发了接受美学。本文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作一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对方法的关注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反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在美学中的运用,强调美学真理的独特性,宏扬美学的人文性;他同样对西方传统解释学作了深入检讨,反对把解释学当作一种方法,而注重解释学在彰显存在的真理方面的意义.伽达默尔在探讨方法与美学研究关系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史.在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的方论诠释学那里存在着一种主体性的悖谬,即一方面贬抑读者的主体性以求重构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又主张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性以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作者.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解决上述悖谬的过程中提出了其对主体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解的主体性寓于理解的历史性之中,理解的主体性是一种交互性的主体性,理解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之间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由此真正解决了理解过程中主体性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