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筝音乐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古筝演奏技法作为筝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快速地发展、革新。现从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引起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演奏"场"及听众的变化、创作阶层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演奏观念的影响这五个方面阐述引起当代筝乐演奏技法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出版的各筝谱中有关指法符号的学习研究、相互对照,加上对新出现的几十种新的指法符号的探索,笔者认为,筝曲创作中新的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应以准确、细致、醒目为前提,进一步规范和统一。这种指法演奏符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用型指法演奏符号,常为乐谱中作为两种技巧连续(连贯)、有特殊定义的动作符号。二是综合型指法演奏符号,主要指现代筝曲中技术型组合指法符号。三是效果型指法演奏符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留学热潮紧密相连。留学生通过翻译作品、创办报刊、参政议政、创办学校等途径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发展。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意识上经历了从"庙堂意识"到"广场意识"再到"岗位意识"这样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打击乐和乐器几乎是伴随着原始人类文明同时产生的,在西方得到较早较快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打击乐的喜爱,到近现代时发展更为突出。不仅有不少作品全部是用打击乐器来演奏,而且出现了许多业余的和专业的现代打击乐团。文章分析了西方现代打击乐发展状态及其体现的文化趋向,并预测了其对现代新的艺术形式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著名现代音乐作曲家贾钦多·谢尔西被成为是"20世纪最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第八钢琴组曲(Bot-ba)》是他的第一部"单一音"器乐作品,以"单一音"的分析方法为切入点,分析作品中"音"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内容以及演奏要旨。  相似文献   

6.
高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4,(3):70-74,126
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筝乐艺术在习筝人数的不断扩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器乐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上看,古筝音乐在艺术风格、演奏方式、演奏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变化.据此,广大习筝者应全方位把握这些趋势,努力推进筝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创作繁荣之时,恰是"五四"精神影响深远之际,小说家们塑造了霍桑等具有"理想国民"特点的侦探或侠盗形象,并努力宣扬"科学"、"法制"等现代精神,试图将侦探小说作为市民的"通俗教科书"。因此,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体现了"启蒙性"这一本土特征。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中国侦探小说家通过作品对国民进行"启智"和"劝善"的努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古筝作为源自民间音乐文化的筝乐的表现载体,其技法风格由南北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决定。通过南北筝派右手演奏技法所表现出的差别进行音乐地理学层面的探讨,领悟南北筝派右手演奏技法不同的文化缘由,可以提升古筝演奏者理解南北筝派所用演奏技法的文化含量的能力。北方音乐以刚为主,要充分展现北方筝乐刚健、粗犷、激越、雄浑的音乐风格而形成大指托劈为主,以形成饱满音色的右手技法;南方音乐以柔为主,要充分展现南派筝乐含蓄、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而形成以勾、抹为主,以形成柔和音色的右手技法。  相似文献   

10.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四首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体现了各自所属流派的某些重要特点。通过比较,我们找到了一个窥探浙江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的窗口,有利于对这三大筝派风格特色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武林筝派,实际上是泛指历史上流传于浙江、江苏、上海一带的筝艺,也就是浙派。通过对武林筝派的历史、演奏特点及技法等方面的分析,从中得到启示:观念必然要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上,要创新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以武林筝派为切入点,在一定的演奏层面上探讨、研究其代表作《将军令》的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钢琴改编曲尤其值得关注。这些作品运用了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结合多声音乐创作手法和民族化的和声,使钢琴这件外来西洋乐器具有别样的"中国民族特色"魅力,同时也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文章以王建中的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为切入点,通过取材、对民族乐器特性音色的模仿、结构安排以及五声性和声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其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探索王建中在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中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界,非常重视王学仲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但很少提及他的绘画作品,更绝少研究他的现代文人人物画。笔者认为,王学仲作品有别于传统文人画,也不同于数年前中国流行的新文人画,而是自成一体,可谓"现代"。王学仲的现代文人人物画,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创新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以及人物画题材。他将哲理蕴涵其中,赋予现代文人人物画以新的时代面貌。画面体现出典雅的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5.
潮州筝是我国五大古筝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娘》是潮州筝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轻三六""重六""活五"等调式,每种调式又都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与作韵手法。通过对《柳青娘》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可窥探潮州筝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铙歌十八曲"是汉代乐府中一组十分特殊的作品,因产生年代久远,流传上存在讹误,引起了许多讨论和争议。这组作品虽有着文本解读上的困难,但其影响却相当深远的。本文主要对"鼓吹铙歌十八曲"的诗歌性质、创作情况和流变过程作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张海迪 《社区》2009,(5):4-5
身教是一首最美好的乐曲,深情宽广,亲切舒畅。有一大,我在听大提琴曲,是富尼埃尔演奏的鲁宾斯坦的作品,他的演奏我总是听了一遍叉一遍,可还是不断反复地听。我觉得好作品会永远长在我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8.
^b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最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其第三乐章(终曲)最具戏剧性,且集中了多种钢琴演奏技巧,因而演奏难度极大。本文提出了一些演奏建议,以引起同仁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而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以广东音乐元素为基础,结合并借鉴西方钢琴创作技法,以其浓郁的岭南风韵,确立了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在乐曲的风格、曲式、调性等方面独具一格,演奏起来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琴改编曲。立足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奏要义,探索如何合理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展现广东音乐独特的神韵与意境。通过深入分析改编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提出有效的途径建议,以助于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优秀的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