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在对湘西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生动表现中,通过血肉饱满的灵魂,表达自己对于人性思索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揭示出人类生命形式里所具有的终极关怀;他尝试通过对人类生命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来超越这种充满宿命的人性关怀,到达理想的家园。沈从文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观;沈从文的文学形象,是在人性的对比中形成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挽歌;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涂上一层宿命色彩,探索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作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著名美国作家,其创作生涯虽短,却凭借着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狼的儿子》《野性的呼唤》《白牙》《海狼》等代表作,更是将他对生命的崇拜,对生命意义、精神自由的追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对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此,介绍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同时以《野性的呼唤》这部中篇小说作品为例,对杰克·伦敦在其生态文学作品中表达的生态批评理念与生态主义价值观展开探讨,希望通过生态思想的总结,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他的一生翻译了不少作品,其中大部分为俄罗斯文学名著,而巴金本人对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总是试图通过自己对俄罗斯文学的理解,来为那些受尽苦难、或是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俄国作家们申冤。总之,巴金与俄罗斯文学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学的由来,简要讲述了生态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的不同写作特点,而《狼图腾》则出现在生态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接着笔者对于《狼图腾》中所涵盖的生态意识作了几点表述,并呼吁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警示人类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紀初期、フランス自然主義文学の影響で日本において自然主義文学が誕生したが、両者の間には大きな差異があり、その背景にはいろいろな原因がある。本稿ではそれについて探究していこうと思う。  相似文献   

6.
柏柳 《老人世界》2014,(1):36-36
毛泽东喜欢说曹操,也自然连带其家人。1959年夏天,他在北戴河,一次与保健医生谈起了曹氏父子,说曹丕在政治上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上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曹丕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7.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也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就是约翰·斯坦贝克。他的作品《愤怒的葡萄》受到很多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这部纪实主义的经典著作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跟艺术价值。《愤怒的葡萄》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时民众的萧条悲苦生活状态为背景,描述了悲苦农民的凄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关注,更加抒发了作者对贫苦农民遭遇的同情。约翰·斯坦贝克一直被称为是"愤怒的作家",长期以来,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很严重的个人情绪,长期关注农民失去土地的悲苦生活。他还被称为是"左翼作家"或是"政治说客",他的文学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态的思想内容或者伦理基本没有人去关注。这位被称为政治说客的时代作家的作品里传达着较为完善的生态理论思想。作品中刻画的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发人深省,通过乔德妈与罗撒香这两个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探究女性与自然的细微美妙的联系,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然主义思想带给作者的感化,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的科学内涵,更是描述出劳苦农民的愤怒与不满,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关注并以此引起读者的共鸣。本篇文章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出发点,深入解读《愤怒的葡萄》这一文学佳作,探究文中人跟自然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细致地品读作品中两位人物鲜明的特征以及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红学翻译的大悲之年,7月英国大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病逝,11月23日我国文学翻译界巨擘杨宪益先生仙去。我拜见杨先生是1995年,我的博士同学尹飞舟领我去他住的友谊宾馆谈他的《红楼梦》译本交移湖南人民出版社重版之事。那是金秋的一个下午,天气特别好,他家似乎跟他的性格一样,朴实自然。  相似文献   

9.
朋友小凌自幼双腿萎瘫,在一家印制包装纸的福利工厂工作,他业余爱看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愤写作,也成个作家?”我自然举出了中外古今一些例子,又借给他《三月风》,激励他登上“维纳斯星座”。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相似文献   

10.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使用最频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隐喻象征。寻根文学作家们通过隐喻或象征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思考,具有现代主义的意味。本文主要从自然及色彩两个方面论述寻根文学中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是关于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一种在对环境负责的精神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湘西世界,其中的自然和人性之美达到了极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边城》体现了美好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是沈从文对现世生态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以表达理想、描绘自然、抒发人的真实情感为主要创作特征。浪漫主义是在古典主义之后广泛流行于西方的文学思潮,在浪漫主义旗帜的影响下,一大批英美文学家创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展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研究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差异,可以有效指导文学创作活动。本文首先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现状进行回顾,进一步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特点、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等方面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与共同点,从而说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对当下文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最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俄罗斯生态文学作家们纷纷执笔,写下了发人深省的生态主题经典作品。其中,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瓦连京·拉斯普京通过《告别马焦拉》这部作品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人性的本质,并希望借此唤醒人类热爱故土、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葛南  张传宏 《现代交际》2013,(12):57-57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的“戏仿”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中的“戏仿”现象蕴藏着一股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艺术生命力。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帮助文学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美国文学发展趋势,尤其是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使研究人员和读者对美国后现代文学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严农 《老年人》2008,(11):24-24
在我书房的办公桌上,端正地摆放着一张萧三老人的照片。每当看着老人的笑容,我就会想起过去我与他的交往,以及他对我文学上的奖掖和扶持。正是有了他的教导,我才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活动,文学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自然与生活)、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本文试以"文学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为依托,从试题命制的角度,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规律加以简要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因为有了老虎害人,"打虎"自然就成了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事,而文学作为现实生活的最直观反应,其中常有"打虎"情节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9.
王梦悦 《老人世界》2014,(12):16-17
2014年8月2日,柏林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一时间,媒体的目光聚焦这位经年沉醉于中外文学世界里的93岁翻译家。他笑着作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丰富多彩、华丽优美的阿拉伯侨民文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阿拉伯文学中的一支特殊流派,极具文学价值。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它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对阿拉伯传统文学进行了一系列勇敢的改革和创新,其结果使东西方文学成功地融合了起来,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充分展现阿拉伯东方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