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阎锡山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年,中年时期,同日本军国主义一直保持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关系。从1904年他22岁考获清政府公费,赴日本学陆军,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开始,中经在山西执掌军政大权后运用日本军国主义的办法治理山西,在日军驻华北军支持下称霸华北;中原大战败退后依靠日本势力东山再起;抗日战争中曾一度与日本侵略者秘  相似文献   

2.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排日”浪潮,日本驻华北军司令部在陆军省、外务省和日本企业的大力支持下,1920年2月在天津成立通信社——天津编译社,作为军方操纵舆论的秘密机关.根据军方制定的经营方针,编译社每天向当地及北京等处报社提供大量有利于日本的新闻稿,通过私下提供赞助等手段使其刊登,试图以此操纵舆论为日本侵略政策辩护,平息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天津编译社的活动是近代日军对华宣传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辞海》1984年12月修订本中“本庄繁”条称:“本庄繁(1876—1945),日本战犯.日本兵库县人.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31年任关东军司令官.同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指挥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四省.在东北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屠杀和长期的掠夺.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被捕,后在狱中畏罪自杀.”此释文中,关于本庄繁畏罪自杀地点的介绍,明显有误.实际上,本庄繁还未被盟军方面正式逮捕入狱,便于1945年11月20日自杀毙命于东  相似文献   

4.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16个月后,全岛爆发了轰轰烈烈“二·二八”事件。如此短的时间内,何以发生如此大的事件?本文拟从台湾光复后岛内民众心态的角度,来探讨“二·二八”事件爆发的原因,以求教于方家。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发布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台湾的受降典礼在10月25日举行。中国受降代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接受日本投降代表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吉利投降。随即,陈仪广播:“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记者萧乾同志,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北京东北城羊管胡同的一户贫苦市民家中。由于他家境贫寒,自幼入崇实洋学堂半工半读。一九二二六年因为参加CY(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被军阀逮捕,出狱后当过教员,跑过邮局,做过校对,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文学写作,从一九三三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一九三五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一九三九年他出国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以后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又担任《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兼战地记者,一九四六年他从欧洲回国,负责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兼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萧乾同志曾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顾  相似文献   

6.
1935年9月至1936年底,日本外务省和关东军向国民政府要求两国在华北实施“共同防共”。本文探讨了日本要求与中国实施华北“共同防共”的真实意图,重点分析了国民政府针对日本要求的“共同防共”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认为:日本之所以要与中国实施华北“共同防共”,是想以“共同防共”为借口,推动华北“自治”的实现和阻止国民政府中央军北上;同时还想以此诱导中日结盟,隔断中苏联系,阻止红军向华北发展。针对日本的这些意图,国民政府一方面拒绝实施“共同防共”,另一方面加强了与苏联的沟通和联系,并相机控制绥远。此外,在对共产党和红军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也将以政治手段解决共产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措施说明西安事变前国民政府因华北“共同防共”问题的提出,对苏政策、对共产党政策和对日政策都出现了值得重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抗战全面爆发到最后胜利,阎锡山对抗战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为什么?只有从中日民族矛盾、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阎锡山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民族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抗战初期,阎锡山所以对日军的进攻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这固然是有的人所说的,是为了保护他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那份家当,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在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当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动员阎锡山脱离南京政府,参加组织“华北五省自治联合政府”,并答应让其出任该政府主席时,他完全可以拿上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企划厅学派经济学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政府经济安定本部、经济审议厅和经济企划厅工作过的一些经济学工作者。这些人是战后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智囊”。他们有如下七个突出特点: 第一、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他们一般都参加过《经济白皮书《的编写工作,实证主义是编写《经  相似文献   

9.
丁晓杰 《阴山学刊》2007,20(1):68-72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将其侵略矛头又指向华北和西部内蒙古。先以支持“蒙古独立”为诱饵,笼络当时提倡蒙古高度自治的德王,终将其拉入自己怀抱。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了西部内蒙古,为了更加有效地统治这一新占领区,由煽动“蒙古独立”开始转向提倡“民族协和”。政策转变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稳固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其次是防止已实行“自治”的伪满洲国“兴安蒙古”出现离心倾向;第三是优先考虑维护与汪精卫伪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嘉 《河北学刊》2004,24(4):158
1938年 10月 ,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 ,中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日本华北方面军于 11月提出主张 ,要“思想对思想”地进行所谓“思想战”。 194 0年 3月 ,制定了《华北地区思想战指导纲要》 ,并印发到下属基层 ,付诸实施。日本“思想战”的要点是 :向华北民众宣扬做“新民”的思想 ;树立“灭共亲日”的思想 ;鼓吹中日携手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思想 ,等等。其思想教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妄图瓦解华北人民的抗日意志 ,泯灭中华民族以爱国思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实现占领中国、建立日本大东亚帝国的野心。什么是“新民” ?由日本华北方…  相似文献   

11.
湖南“自治运动”中毛泽东的地方自治思想郑永福,吕美颐本文所说的“湖南自治运动”,系指在皖系军阀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湖南出现的主张湖南省自主、自立、废督裁兵、公民制宪、实行民治的运动。①在这场运动中,毛泽东不仅发表了十数篇文章,主张湖南地方自治,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1937~1941年间日本统治华北策略调整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沛 《江海学刊》2004,(1):166-170
1937~ 194 1年间日本统治华北策略的调整过程 ,源于日本对中日战争进入“持久战”局面的认识 ,也源于其对华整体战略部署的调整。由此 ,富有资源及地理优势的华北区域 ,成为日军重点控制区域。为将华北建成资源、劳力输出及稳定的兵站 ,日军对统治华北的策略进行了调整 ,采取了“治安肃正”作战及“治安强化运动”等具体措施。这一调整 ,使中共等敌后抵抗力量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改变了战争初期战场重心并存于华北、华中的格局。掌控华北 ,成为实际上决定中日战争走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伪蒙疆时期(1937-1945)经济的殖民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三省,接着又占领热河省,1933年又嗾使伪军侵入内蒙的锡林郭勒、察哈尔。1933年在日本的操纵下成立伪察哈尔盟公署与蒙古军政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胁同伪军侵占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同年10月在呼和浩特成立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范围只限于原察哈尔省、绥远省的地盘。1939年9月1日,在日本的导演下,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又把伪察南自治政府与晋北自治政府二个汉奸政权也拼凑进来,组成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14年侵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后,日本一直以山东作为在华北侵略扩张的基地。“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控制,山东更是其经济侵略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就这一时期日本掠夺山东的计划及实施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酝酿制订掠夺华北计划的过程中,对山东的经济地位尤为重视。首先,山东与旅大遥遥相对,扼京津之门户,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山东与东北历来人员往来频繁密切,经济贸易互为依存,是建立所谓“日、满、华北经济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区域。其次,山东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棉、盐,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图谋攫取的重要战略资源,被日本称为“两黑两白”。加之山东交通发达,有青岛、烟台、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四十七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战斗的节日,继承和发扬在我党领导下的学生革命运动的优良传统,笔者根据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调查访问,写成此文,诚恳地期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又指使汉奸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蓄谋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绝对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并下令取缔一切抗日团体,取缔一切抗日言论。华北危在旦夕!国亡无日的景象笼罩着华北!  相似文献   

16.
赵晋 《学术探索》2011,(1):103-114
《庸报》制造1937年德王访问伪满洲国的假新闻,意在借其威望使蒙古族民众接受伪蒙疆联合委员会,否认内蒙古“独立建国”;代表关东军的利益,《庸报》大肆渲染蒙疆地区的特殊性。直至汪伪政权成立后,伪蒙疆政权仍是表面隶属而实际高度“自治”的特殊政权;日本假借《庸报》,以宣传吴鹤龄赴日睦邻为借口,将吴氏长期驱逐至日本,深刻揭示出日本的统治方式及对伪蒙疆政权人事的掌控;《庸报》对日本驻蒙兵团只字不提,目的在于掩盖其武力殖民统治内蒙古地区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唐生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位较有影响的人物。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后扩编为第四集团军)军长兼北伐军中路前敌总指挥,参与过两湘战场具有关键性的一些战役并督师河南;在湖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年月,尽管他大部分时问征战在外和留驻武汉,但一直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对农民运动未予干涉;当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他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统兵东下安徽,威胁南京,“要求蒋介石下野”;在蒋介石于  相似文献   

18.
何礼,1912年1月生,四川郸县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积极参加“一二·儿’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党的青年工作和教育工作。1949年.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并代表“青联”出席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曾任共青团中央学生部兼少年儿童部部长、中国少年报社首任社长、教育部高教二司司长。1963一1984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86年病逝。何礼同志去世已经十四年了,但凡他经历过的大事,在他生前和去世后,我都陆陆续续地帮他整理发表了,只有两…  相似文献   

19.
一、百灵庙战役打响了抗战前夕反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百灵庙是指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所在地。本文所论述的是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的百灵庙战役。 华北事变后,日寇就以百灵庙为根据地,加紧推行其侵绥计划,除在绥远各地设置特务机关,进行其阴谋活动外,又收买德王等民族败类,于一九三六年五月扶植德王成立了伪“蒙古军政府”和伪“蒙古军总司令部”。而德王为了实现其所谓“蒙古高度自治”,组织所谓“大元帝国”一心相当“蒙古皇帝”的野心,名义上和国民党中央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而实际上却加紧和日本帝国主义秘密进行勾结,准备公开引狼入窒。  相似文献   

20.
符静 《河北学刊》2023,(6):73-80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控制铁路沿线治安、打击反日力量,从1937年开始陆续将华北沦陷区铁路沿线的村庄划入“爱护村”范围,并开展了规模庞大的铁路“爱护村运动”。日伪通过各种手段动员铁路沿线村民尽心护路,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爱护村”加重了华北农民的生活负担,其中无法解决的经费困境和农村劳动力匮乏问题,不仅使民众与日伪离心,也使日军与伪政权内部产生了矛盾分歧。这场由日伪运作、多方参与的“爱护村运动”在1945年最终随着日本战败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