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边外交”,一般是指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逐渐深入的,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调整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必须积极地参加多边外交活动。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要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地区性多边外交的发展;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将此作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基本立足点;要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大国间的多边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能源国际合作,并形成了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框架;同时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积极参与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这些合作方式为国内能源类高校提供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使国内高校在能源政策法规、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国力增长期间开始着手加强国际组织人才派遣的机制与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力减弱及其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与实施方式,更加重视利用多样化外交手段开展多边外交,并从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强化国际组织外交。在通过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加强国际组织外交的同时,日本采取增加向国际组织派遣青年专业职员(JPO),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派遣体系。在重视增加派遣人员数量的同时,日本近年非常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层次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日本加大吸引国际组织入驻的力度,在气候变化、环保、脱贫等领域较为有效地提升了其在国际组织的外交能力与议题设置能力。日本采取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其外交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现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不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理解日本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及其人才培养与派遣机制,不仅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构筑战略性双边及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政府状态下的能源博弈存在有序性,但也有博弈规则的创制民主不足、约束不平衡等法治阙如.而国际法律新秩序是一种有序有法的状态,能源猎鹿博弈为国际法律新秩序的必然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能源博弈的全球性与重复性是其生成动力.正在生成的国际法律新秩序有以下品格:以国际和谐社会为理念,以国际能源合作为路径,以运用国际法的治理为依托.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能源博弈,我国在国内层面应加快能源法的出台,在国际层面应推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能源外交是中国整体外交的一个独立内容,成为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中心议题.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综合运用一切合法、和平的手段,紧密围绕缓解我国能源短缺这一中心问题而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活动.能源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现在和将来极其严重的能源(石油)短缺问题.通过积极的能源外交促成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对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301调查”,实质是在旧有国际经济秩序暂难破除、国际新能源秩序尚未形成和多边体制威力衰落的共同影响之下,“南北矛盾”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新表现。中国应“内外兼修,长短兼顾”,对外坚持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发挥在国际新能源秩序建立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维护和推动多边体制的有效运转;对内通过完善产业发展制度,调整新能源结构,制定竞争性补贴政策,加强新能源产业行业协会建设等作以策应。  相似文献   

7.
德国所颁布的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不仅成为其国内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柱,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其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鉴于可再生能源议题在联合国层面一直滞缓难行,德国用了将近三十年的外交实践来推进全球可再生能源治理的制度化进程,通过召开国际清洁能源大会(IRECS)、建立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等多元路径塑造自身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治理中的制度性领导力。基于对制度性领导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以及德国外交发展路径的系统性分析,可以看出德国通过企业家型、话语理念型和方向型领导路径来打造一种制度性领导优势,且不同制度性领导路径之间相互支持。面对各种阻碍势力和制度性竞争者,德国通过话语框定、主场外交、议程嵌入、盟友寻求及共识网络建构等外交策略选择不断推进其制度性领导步伐。鉴于德国制度性领导的外交路径经验,中国需要利用自身在可再生能源上的结构性优势,通过灵活多元的可再生能源外交,提升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治理中的绿色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宗书 《老友》2006,(12)
2006年,中国外交的又一个丰收年。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实践渐入佳境,多边外交精彩纷呈,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回顾2006年的中国外交,亮点、成就可圈可点;打开中国外交新图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灿烂夺目的画卷。多边外交亮点频现今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当首推多边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年多边外交有三大峰会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国家,多边外交在其外交活动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加强对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进行系统地研究,对今天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开展中国多边外交史研究的意义及其构建研究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在和平发展并倡议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来说,增强软实力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发展软实力,中国应该在国内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外制定并实施一套成熟而系统的外交战略,包括重视文化外交,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坚持和平外交;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发展和谐外交,构建和谐世界;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     
正芙特(Rosemary Foot)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阐述中国如何借助联合国这个多边组织平台来施展"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以及贯彻中国的国际秩序思想和理念。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三S"(即sleep、smile、silence,分别意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国际组织中坐下来打瞌睡、见到生人就微笑、辩论时就沉默)形容发展中国家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全球性组织中的形象。可中国是一个在国际社会不甘平凡和平庸的国家,若此则不为中国!中国迄今已在国际组织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模式,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选择的重要一环.从多边外交的实践看,中国的多边外交已形成了政府外交、议会外交、政党外交、军队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多种形式.从多边外交的未来发展来看,发展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在于可以使中国以积极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国际体系的长波现象预示着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前景严峻,但二者并非不可避免矛盾激化.对内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外从正面坚持以合作者的姿态对待中美关系,从侧面加强与他国的双多边外交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宣传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和谐外交的中心场所;以周边为腹地的地区机制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和谐周边、和谐亚洲的地区框架;跨地区、跨洲际合作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和谐世界战略的有效手段;以议题为导向的会议论坛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途径,是承担国际责任、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渠道。  相似文献   

15.
自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充分显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努力实现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设性互动,寻求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综合平衡,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外交政策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文章主旨是梳理和分析三十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与外交实践之间相互激荡的三个阶段以及它所带来的重大转变.在这些相互激荡中,中国外交理念发生了五个重要的转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从意识形态主导到经济发展优先的转变;从反国际体系到融入国际体系的转变;从阵营外交到全方位外交的转变;从双边外交到双边与多边结合并日益突出多边外交作用的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对于中国过去的三十年,而且对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世界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通过国际互动机制(如多边组织、会议、条约)解决问题,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因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倡导和推动民国政府参加多边外交活动。同时,作为民国政府的代表,顾维钧精通国际法,又深谙现实主义外交之道,在多边外交实践中巧妙掌握"原则"与"让步"的分寸,为收回国权、声讨侵略、争取大国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国际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尽管多边外交有不尽人意的一面,但我们不应因此忽视外交家利用多边外交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地条件优越、地政治的总体态势比较有利于中国,同时坚持“友邻、安邻、富邻”的基本方针。中亚各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经济上的脆弱性以及该地区本身的内忧外患,要求中国在能源外交中应注意其政局走向。并且在能源外交中应坚持“和而不同,共谋发展”的原则,中亚各国在外交上以平衡为核心,要求中国在能源合作中以多元外交为实践原则,这是各国坚持平衡外交的必然性,中国需要把中亚国家的多元外交作为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能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危机或将进一步加剧。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净进口国,并受汇率波动及全球能源危机影响,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已出现结构性失衡。作者选择传统能源出口量排名较高的澳大利亚、美国及"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整理了2006—2021年我国从该6个国家的传统能源进口数据。首先,依据OFDI贸易效应理论,引入多边汇率波动影响因子,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多边汇率波动、能源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国际能源战略合作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影响机理;其次,基于国际投资理论,构建了多边汇率波动和能源OFDI双因素、多因素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调节机制检验模型,分析了多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进口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汇率、投资、能源战略合作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综合影响路径,研究了"石油美元"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多边汇率波动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人民币单边汇率失衡的抑制作用最强,双边汇率波动的抑制作用次之,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抑制作用最弱;能源OFDI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存在显著进口促进作用,国际能源管道联通建设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多边汇率波动和能源OFDI双因素、多因素对我国传统能源进口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人民币单边汇率失衡、双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的进口促进效应均具有增强作用,第三方汇率波动对能源OFDI的进口促进效应具有抑制作用,多边汇率波动的综合交互项对能源OFDI的进口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促进作用;短期内,"石油美元"在国际传统能源贸易市场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在国际投资决策中仍是关键参考项。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能源供需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布局推广国际贸易中"新能源+人民币"战略,赋能能源绿色转型,助力我国能源安全;通过在"RCEP"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结算范围和份额,推进"人民币—石油"战略布局;通过加强同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能源贸易对话,深化国际能源贸易合作,促进我国能源投资区域多样化;此外,我国还应引导企业在能源贸易投资决策时遵循"汇率中性"理念,鼓励企业将套期保值纳入日常财务决策中,规避能源汇率风险,提高企业对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20.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能源合作正在由双边向多边发展,但目前存在法律机制欠缺、制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此,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的战略构想——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并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立场各异的现实情况下,应按照务实的精神,把各国达成共识的、成立论坛性质的平等对话交流平台作为现实、稳妥的制度选择。中国参与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既具有优势,又面临挑战,需要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从目前的现实情况出发,寻找既符合中国对外能源战略利益,又同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立场相协调的"能源俱乐部"参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