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功效系数法对河南省2006—2009年节能减排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在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中,能源消耗与消费结构进步最快,污染物治理与利用进步次之,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污染物排放进步比较明显。河南省能源消耗强度整体下降,但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大;工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但城市节约用水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工业"三废"总量持续增加,但"三废"中污染物的含量明显减少,污染物治理与利用水平得到提高。河南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应立足于传统的能源产业,实现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节约环保型消费。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因素与节能减排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但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国必须严格控制钢铁工业新增产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发展的内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强化经济政策,强制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提高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钢铁行业耗能高、CO2排放量巨大、严重供过于求导致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推行了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以及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等政策。借助长期能源规划平台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建立了LEAP-Policy模型,通过构建1个基准情景和3个政策情景来模拟分析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效果,并探索2015-2040年中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钢铁行业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4个情景的节能减排效果排序为:碳交易市场情景(ET)> 缩减产能情景(CEC)> 技术推广情景(TI)> 基准情景(BAU)。碳交易市场情景(ET)2040年的能源需求总量为49亿吉焦,CO2排放总量为3.61亿吨,分别比基准情景(BAU)降低了60.5%和68.4%,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如果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政策的执行效果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根据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部门2006—2010年的数据,讨论了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效果从总体上来说不理想,存在地区差异。导致这种不理想的原因是:政策制定本身存在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管理体制分散、执行主体决策不当、执行主体人员素质不匹配等;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宣传不到位。  相似文献   

5.
排放权交易是在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充分运用于环境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和实现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政策。鉴于排放权交易制度取得的巨大成效和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探讨了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的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环境进行了深刻剖析,旨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外的减排压力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步骤,进而对英国国家审计署(NAO)关于英国实施EU ETS的审计报告作一简介.该报告总结了第1、2阶段英国实施EU ETS的概况,并提供了第3阶段执行方案的协商结果.NAO审计报告对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启示有:政府审计机关应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审计理论研究;借鉴国际节能减排审计经验;加快节能减排审计立法;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审计准则以及重视节能减排审计公告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低碳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国要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排放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采用物联网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突破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基础。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国CO2排放的现状,运用改善的因素分解方法,就中国CO2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增长与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这一作用还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并未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CO2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效应最大。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鉴于中部6省发展的基础、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均不相同,在综合考虑各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规划、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中部各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并针对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中部地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56.72%,远远超过了国家制定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0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为337312.03吨,仅为2010年的1.26倍。低碳情景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最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两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其各自独特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在碳排放交易模式、节能配额制度以及惩罚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面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资源环境形势,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操作层面的重要措施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节能减排现状以及原因分析,应调整优化西部地区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西部地区节能减排指标统计、核算体系,评估监督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金融、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污染减排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工程减排的贡献尤为突出。在顺利实现总量减排目标的同时,仍存在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被动减排、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同步、减排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创新减排思路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减排的主动性,提高减排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减排与节能双重驱动。碳交易体系与绿色低碳政策在适用范围、主要目标、实施效果方面具有交叉重叠性,多个环境政策工具并用能够有效应对减排问题的复杂性,但应注意环境政策工具之间的张力与内耗。碳交易体系与绿色低碳政策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一定的“默契性”,后者能够弥补前者的一些不足,如市场失灵、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然而基于两者目标上的潜在重叠,碳交易体系的配额价格传导性和“水床效应”对绿色低碳政策的外部性影响应予以有效规制。我国应确立碳交易市场在减排体系中的统领地位,首先避免绿色低碳政策与碳交易体系在规制范围上产生交叉或重叠,降低政策内耗;其次要完全评估绿色低碳政策对减排的影响,确保以一种兼容和透明的方式与碳交易体系并存;最后要合理管控其他绿色低碳能源政策对碳交易体系减排的渐进影响,确保减排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长三角地区1990—2009年间CO2排放量,对比分析了江浙沪三省市的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CO2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不断攀升,碳排放强度逐年减小,但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江苏的碳排放总量高于浙江,上海最低,且江浙两省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江苏年均CO2排放强度高于上海,浙江最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是造成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实现CO2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量控制是减缓气候变暖、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制度。通过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路径选择,论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法律机制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法律机制的体系与内容构建,提出了建立以政府温室气体总量管理为主导,具体排放源减排温室气体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及国际密切合作的法律机制目标,为保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实现提供法制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力工业的环境学习曲线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万元产值能耗、水耗、SO2排放、COD排放等9个主要指标,建立了电力工业能耗和大气污染、水耗和水环境污染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根据这些曲线分析了不同时段我国电力工业的环境负荷和节能减排潜力。结果发现:我国电力工业资源环境9项指标均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不同时段电力工业万元产值环境负荷逐渐下降,同时节能减排的潜力也逐年下降,这是由环保意识增强和经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1995年之前节能减排潜力较大,2000年以来节能减排潜力逐渐下降,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需要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政府是污染减排的重要主体,了解其行为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对提升污染减排效果及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将政府减排目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角度分析政府减排目标、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地方污染减排的影响,并用工业污染物强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存在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为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作用方向为负; 两者之间存在适应性调整阶段,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由正向作用向负向作用转变。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因污染物种类而异,经济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作用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改变了环境管理理念和角色,促使企业从被动守法转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为此搭建良好平台。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从实践到规范、从政策到法律的升华必须明确其法律规制必要性、主体、内容、适用范围、法律定性等制度内核。广州开展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行动已初见成效,结合对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制度进行思考,有助于"低碳广州"目标的实现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配额分配的DEA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层面分解CO2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是我国能源经济政策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国家“十二五”CO2排放强度削减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提出一种新的DEA-CEA(DEA based carbon emissions allocation)配额分配模型,该模型将CO2排放配额分配问题视为一种总量受控的资源配置问题,以效率优先为目标,人均公平为约束,将国家排放总量分配给各省.采用2010年数据,基于传统DEA分配模型和DEA-CEA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并与2010年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生产水平和减排约束下,DEA-CEA模型分配结果的减排成本更低,减排任务更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从而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地区间分配配额的差距有所减小进而有助于提高减排政策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0.
煤炭燃烧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山东省作为经济和煤炭消费大省,研究其经济部门煤炭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硫隐含排放及关键减排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山东省各经济部门煤炭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硫隐含排放,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各经济部门二氧化硫隐含排放的关键减排路径。结果表明:二氧化硫隐含排放最高的两部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及化学产品部门分别占山东省排放总量的16.63%和14.17%,而这两个部门的关键路径"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电气机械和器材部门""化学产品部门→化学产品部门"的变化对山东省总排放变化率的影响也最大,分别为0.84%和0.74%;不同部门关键减排路径不同,有11个部门减排重点在于其部门本身;直接消耗是减少隐含排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键减排路径具有重复性。因此建议继续加大直接排放治理力度;减排策略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减排特性制定对应减排措施;针对高排放部门和重复路径相关部门应进行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