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文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内1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钧指数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所属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判别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京津翼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最理想,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均为相对理想的脱钩状态,其他城市群的脱钩状况均不容乐观;在17个中心城市中,仅有洛阳、深圳、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相对乐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中心城市,按照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确定赤峰市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按照大城市规划建设;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的政府所在地为盟市的中心城市(区),其中,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对区域联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鹏  罗艳 《统计与决策》2012,(24):60-63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一百多个城市1999~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了十大城市群之间旅游规模存在的差异;然后对11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十大城市群的旅游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及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子;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旅游规模存在着非均衡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十四五”时期,识别新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构建与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国家中心城市识别方法,因此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中的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医疗中心等9个维度的发展能力,构建国家中心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在对各中心城市的9大发展能力及国家中心发展能力进行时空动态化评估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修正的特征提取的面板数据聚类方法识别出最具潜力发展成为新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既完善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又改进了聚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空下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发展能力的空间格局十分相似,国家中心发展能力整体呈现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强、地区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弱的时空格局,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均普遍落后于东部中心城市;长沙市和济南市被识别为最具备潜力成为新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市在金融、科技、交通、贸易和文化方面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济南市在科技、交通、贸易和文化方面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存在着对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以及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贡献的规模效益与辐射、服务功能,我国应当走集中型发展大城市的道路,甚至应当超前发展大城市。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教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扩大了城市的贫富差距,增加了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的压力,造成诸多难以治理的“城市病”,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应当走分散型的发展中小城市的道路,尤其是要积极发展小城镇。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对事件的认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倾向于后一种意见。自50年代就提出城市规模不宜过大,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指导思想,直至80年代我国仍明确地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因此,一直到现在,大城市的发展便成了人们思维中的“禁区”。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2—2018年我国15个城市群的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Probit回归、规模位序法和首位度等方法审视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除长三角和关中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空间指数大于1;城市群首位度带动效率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多中心空间结构会使得城市规模趋向合理化和均衡化,而首位度带动效率使城市人口规模趋于合理和分散化;政府对重点城市政策的倾斜会使得规模偏大的城市更易集聚人口;同时,城市群规模偏差的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曾鹏  晁操 《统计与决策》2017,(13):92-95
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十大城市群104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要素耦合度模型,借助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得出十大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其要素耦合度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以2008年为转折点,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二是我国城市负荷能力整体较低,区域发展进一步失衡;三是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要素耦合度呈现出“双高”、“双低”和“非协同”三种发展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10.
邓玲  王帅  韩思琴 《四川统计》2012,(12):14-16
川南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成都、重庆、昆明、贵州之间大城市最为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经济区和多中心城市群,与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相呼应,并起到“隆中崛起”的支撑作用,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川南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成都、重庆、昆明、贵州之间大城市最为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经济区和多中心城市群,与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相呼应,并起到“隆中崛起”的支撑作用,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6—2015年中国九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al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总体差距呈下降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差距最大,中原城市群内部差距最小。城市群间差距最大的是珠三角和关中城市群,城市群之间差距是造成九大城市群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城市群内存在一些综合承载力高的城市发展更快、承载力低的城市发展较慢的现象,大部分城市群内部综合承载力存在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九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发展类型较为稳定,具有路径依赖性,总体向中等和高水平状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柯善咨  韩峰 《统计研究》2013,30(3):64-71
本文根据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分布构建城市供求潜力指标,估计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供求潜力,分析和评价我国城市经济规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发展潜力差距明显,潜力较大的城市在空间上连片分布;城市供求潜力以重点城市和主要城市群为依托按点—线—面依次推进;我国城市系统空间分布与城市供求潜力显著关联。分析还表明,许多特大和大城市可能已经出现集聚不经济,而大批中小规模的地级城市则有尚未利用的发展潜力。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统计测度,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优先发展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关系密切,城市良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2010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剔除环境因素因素后,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数值都低于调整前的效率水平;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数值在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差距较大;影响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省域研究结果相反;十大城市群投入产出调整后全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现阶段亟需由粗放发展方式向内涵型、集约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经济》2007,(1):19-23
21世纪是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已由原来的区域竞争迅速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我区提出发展沿黄城市带的战略构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区的实际和群众意愿,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战略决策。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对于带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及周边省区城市群、城市带的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沿黄城市带的区位优势,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为重点,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优化生产要素,整合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区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空间收敛模型揭示2006—2019年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大,同其他城市群的差异也最大,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小,同其他城市群的差异也最小。长三角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单极化效应。十大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存在空间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内部各城市的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研究认为: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水平;大多城市群中各城市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差异大,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多样的贸易方式及合理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贡献率质量必须要不断调整和发展,以完善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国际贸易整体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平稳度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内部各城市的国际贸易平稳度状况。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中沿海城市群比内陆城市群国际贸易平稳度更低,进出口平衡性更好;中国十大城市群进出口贸易不平稳性皆来自于城市群国际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造成的外汇顺差;多核型城市群比单核型城市群国际贸易平稳度更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研究视角,选取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对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从典型事实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存在着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向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特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更为显著,但在中心城市集聚优势不明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中心城市协同集聚优势明显。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特征。从收敛性来看,无论是全国所有城市群还是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城市群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导向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智慧城市经济体系具备的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和舒适性这四大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内含1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大城市经济智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34大城市的经济智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3大类别:经济智慧指数最高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第2、3类别城市个数分别为12个和18个,前者的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而第3类别的城市经济发展智慧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