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日本学刊》2014,(6)
中日韩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经济互利构成三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三方贸易快速增长、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高度关联,三是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由于中日、日韩岛争导致政治关系与安全冲突日趋恶化,政治互信日趋薄弱或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成为三方合作的主要障碍。经济互利基础坚实而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是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的二元悖论。努力走出政治对立与经济互利的恶性循环,实现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成为摆在中日韩三国面前重大且迫切的问题。中方应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实现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区域架构与对美关系、三方合作与双边关系、周边布局与对日外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后苏联俄罗斯的社会进程与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出现经济腾飞几乎出现在同一时段。冷战结柬后,俄罗斯在不断重建的过程中不得不在外交政策构想中加大俄中关系的比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得以建立并顺利发展十多年,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好感不断增加。这种情形为中国所乐观其成,不仅是因为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冲突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汉学界坚守俄国汉学传统,积极研究不断崛起的中国之政治进程、经济改革,以及俄罗斯如何与持续壮大的中国相处的问题。他们的研究对俄罗斯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 40年间 ,新加坡从一个贫穷的和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的经济强国。1 960年 ,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 5 0 0美元 ,失业率高达 1 4% ;而在 2 0 0 0年 ,新加坡的人均收入上升到 2 5万美元 ,其年均增长率也达到 8%。新加坡经济成功转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通过外向型的工业化政策来促进自由贸易和鼓励国外直接投资。从历史的角度看 ,尽管缺乏自然资源并且仅仅拥有 40 0万人的国内市场 ,但自由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过去是 ,今后仍将是新加坡经济财富的至关重要的源泉。近年来 ,…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改革中的经济与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改革中的经济与政治张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与政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中,经济与政治更是具有水乳交融般的特殊关系,离开中国的经济来讨论中国的政治,或者离开中国的政治来讨论中国的经济,都会是十分片面的,本文试图从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主体的权威性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一致性,国务院应设立专门的宏观调控机构;应继续推进我国的经济转轨进程以提高市场化程度,同时要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要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目标,主要应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并促其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能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提供了使国家能力强化提升的有利机遇,又构成了使国家能力弱化销蚀的严重压力;既对国家能力提出总体性挑战,又对国家能力形成结构性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当确立以提升国家能力总量、优化国家能力结构、强化国家能力控制为目标,以变革观念、调整行为、创新制度、夯实基础为方针的国家能力建设战略。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能力的总体性影响国家能力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职能,有效统治国家、治理社会,实现统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系列特殊条件的规定,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现了特有的社会解组现象,而这不仅使得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特色,并且决定了无论与先发展国家相比,还是与其它后发国家相比,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中国必须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迈进反制自然的“制胜期”——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与此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文明转型势在必然。城市化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压力、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等诸多新矛盾。其中,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遗存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尤为凸显。人类需要重建与大自然间的新的供需平衡、用补平衡关系,必须完成对发展意义的全新解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建设新生态文化系统、新社会生态系统、新文化生态系统,用有效推进的行动方式,推衍新城市规划发展观念,提高城市管治能力,改变绩效评价方式,才能找寻到新的平衡方式,并反哺自然,支撑人类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新情况新问题市化是农村发展的飞跃。农村快速城市化是农村的良性突变:经济的腾飞;人口身份以及职业的转换;社会管理模式的更新。坦在其起初,常常伴随着治安问题的剧增。这几乎是世界性现象。本文以浦东金桥地区为例,就这一问题提出看法。金桥地区是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所在地,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区。但在80年代前,这里除了几个集镇外,是大片农田、仔陌纵横,农民占极大多数,民风纯朴、治安较好。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提出与深入,金桥成为国家级重点出口工业加工区。历经四年建设,经济开发与功能开发齐头并进,初具规模。一改… 相似文献
12.
当代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使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动员,社会动员在某种程度上又引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掌握社会动员的火候,需要进行社会控制。这一系列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及社会机制的调适反应,都突出了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政府乃至整个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管理作用和制约作用就成为人们关泣的内容。当代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国际化倾向,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处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为摆脱不利的国际环境、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各国政府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北京社会科学》1993,(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如何,教科书和词典为人们作了简单却十分笼统的解答:“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是辨证的统一。首先是经济决定政治,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其次,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政治和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是根源,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集中体现经济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依赖政治的保证”。然而,具体把握政治与经济在现实中的相互关系,仅仅依靠对二者关系的十分原则抽象的认识是不够的。系统地审视社会,运用系统观点或许可以为具体地说明二者关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词典中“政治”指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根本利益所发生的相互关系及与此有关的活动。“经济”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制度。而本文所谓的政治与经济是极其广义的。它包括与其相关的所有方面,政治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发展、政治状况等等;经济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发展、经济状况等等。当然这些概念的含义都是须从系统意义上加以理解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溶政治、经济、精神生活为一炉的统一整体。换言之,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包含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等各个侧面的统一整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固然可以将这一统一整体分割成政治、经济和精神方面,然而现实的人类社会生活总是包含着政治,经济、精神因素的有机体。没有毫无政治保障的孤立的经济生活,也没有离开经济生活的独立的政治和精神生活,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日益发展为相对独立、较为完善的系统——政治生活系统、经济生活系统、精神生活系统。系统乃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政治生活系统指的就是:由一定的作用方式与行为规范决定的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政治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整体。它包括三个方面:从事政治活动的个人、集团或社会组织,进入政治系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相互作用的规范、制度。经济生活系统和精神生活系统同样如此,也是由构成它们的要素与相互作用的规范、制度体系组成。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得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精神等各个侧面日益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依赖而不可分割;另一方面,也同样使得其政治、经济、精神等各个侧面的系统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它们日益成为包含着众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社会的政治生活系统、经济生活系统、精神生活系统以一定的方式、规范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巨系统。在这一巨系统中,政治、经济、精神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在巨系统中的地位不同,换言之,社会生活巨系统的结构不同,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生活巨系统运行结果的不同:各子系统配置合理、组合科学、相互促进,社会生活的总体发展就显得健康、迅速、有效,反之则相反。社会巨系统结构在现实性上表现为一定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所谓制度就是社会结构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政治制度的系统含义至少包括两个方面:(1)它指政治系统的框架,是政治主体的活动规范与政治主体之间相互关系规范的总和;(2)指社会巨系统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单位是国家,它规定着一切社会子系统(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系统等等)在社会生活巨系统中的地位、相互关系与根本行为方式,规定着社会基本主体即人的根本行为方式。其具体表现,是以宪法为代表的国家基本法。本文正是从第二个方面的含义上使用政治制度一词的。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金融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它既是一国金融发展的需要,也会给该国金融稳定带来冲击与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国际化符合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竞争力。在不断深化的金融开放给金融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向金融稳定和金融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我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国际化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正在加速与全球化接轨,经济活动与金融市场日益呈现全球一体化特征,金融市场国际化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加快金融业开放的速度和程… 相似文献
16.
西部社会工作如何探索出一条既深入本土化又坚持专业化,既借鉴东部经验又具有西部特色的职业化发展模式,这需要明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社会工作本土化及职业化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总结出五大问题,分别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路径的中西比较、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二元语境、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结构性摩擦、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东部与西部比较、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模式的三大问责五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员标准问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共产党首先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创立了制度上的保障,进而从事现代化建设。判断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如何。这也是今后吸收新党员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改革所有制结构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本文着重分析五个问题:(1)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所有制改革的关系;(2)经济转轨国家私有化的含义与追求的政治、经济目标;(3)推行私有化的方式与进展;(4)特大型国企如何改革;(5)私有化的业绩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第一、二位的人口大国,中印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以期实现经济的现化化。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中印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人口因素之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同时还扼要比较两国的有关对策与措施。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解决经济改革中的人口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其合作程度对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台湾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中日两国最终走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