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让所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重点中专专业考试报名办法:2012年3月31、4月1日9:00~16:00地点: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市莲花路211号)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市福州路701号,近人民广场)。2012年4月2、3、4、5日16:30~19:00地点:校本部(上海市莲花路211号)行政楼413室报名携带:本人户口簿、一寸照片2张,报名费8元、初试费80元(20元/门)凡参加上海市文化考试报名的初中毕业生须带网上报名确认的7位数考生登记号。注:戏曲表演专业免收初试费,收复试费80元。入学后实行专业奖励(4000元~8000元/年)。注:凡符合农村、海岛、低保家庭条件的学生,免除学费4000元(每学期2000元);每人每年享受1500元助学金;每人每年免除课本和作业本费。  相似文献   

3.
"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政策。主要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项政策有效的推行实施,将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利益。本文回顾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政策历史,分析了义务教育政策并进行了"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利益分析,提出了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落到实处,教育部门应做好六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工作,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从今秋新学期开始,免收2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杂费和信息技术费;明年春季新学期起,市属、京口、润州的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也将享受这一政策。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并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市及辖市区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尤其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需的经费。  相似文献   

5.
教育投资结构直接决定国民素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针对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不高、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对经济支撑作用缺乏等特点,以及国家提出的逐步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等政策,应用博弈论的知识探讨这种机制与措施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优化教育投资结构、促进教育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起源于西方国家,自我国建立近代师范教育以来,国家一直给予师范生优惠的待遇,免收学杂费和住宿费,同时给予生活补贴。然而1997年高校扩招及高等师范院校转型以后,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师范大学开始实行定额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师范生就业开始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开始,国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扩大到中东部地区,这一政策被称为“免费义务教育项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西北地区三省九县的“免费义务教育项目”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免费义务教育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并未严格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项目;享受免费和补助的范围没有达到政策的要求;家长、学生及教师对政策缺乏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主要有: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免费义务教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对项目实施中各种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定,尤其是贫困学生的认定;加强对项目的检测和监督;中央及地方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投入要有保证。  相似文献   

8.
调查结果表明,1999—2011年间,河南省和全国的城乡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普通高校年度生均学杂费均持续增长,但河南省和全国的普通高校生均学杂费占同期各自城乡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少数年份除外),且河南省的年均下降率快于同期全国的下降率。因此,河南省和全国的生均学杂费标准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后以国际通行的高等学校学费占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为标准,测算出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年度生均学费收费标准上限。  相似文献   

9.
继安徽、江苏以省为单位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后,2002年试点扩大到中西部16个省(区),减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上半年全国农民的税费支出人均为18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7元,下降3.9%。其中村提留减少0.9元,乡统筹减少了1.2元,其他各项收费减少0.9元,缴纳生产税增加2.3元。试点地  相似文献   

10.
大竹县女童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且初中阶段还有较大的性别差异。女童教育不够发达的状况已影响了“普九”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决定“普九”成败的关键。经济因素造成了女童教育上的城乡差别,文化思想因素是形成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女童自身的主动弃学也加剧了女童教育不够充分完善的程度。强化宣传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免收学杂费、学校内部进行改革、纳入法制轨道等是加强女童教育,完成“普九”任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在文章中认真分析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文章指出 :要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如此这般舆常前“减负”大背景相悖的现象,说明“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的产生不仅在于学校,还有教育制度、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无怪乎教育界人士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称为教育的“顽症”了。“最早出门的人是我,最晚回家的人是我,最辛苦最可憐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在中小学生当中流行的歌曲,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一个小学生的书包有二三公斤重;一个初中生一般早上6点多钟起床,直到下午五六点钟才放学,不少学校还规定学生要回校晚自修。学生们…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 制约着湘西州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分析落后的原因,重视女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积极对策措施: 把女性教育纳入科教兴州和扶贫攻坚战略;对少数民族特困生尤其是女童实行免收一切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试行教育保险制; 改革教育体制和方法; 用法律保障女性教育权益。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超高速的发展速度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我国的乡镇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1980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20亿元,到1984年猛增到1,709亿元,增长1.5倍,每年递增26%。预计1985年将达到2,300亿元,超过1965年的全国社会总产值。乡镇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1620亿元,相当于1966年的全国工业总产值。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达606万个,从业人员达5,20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40.8%。从1979到1984年,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277亿元,仅1984年就达90亿元,为  相似文献   

15.
《小康生活》2005,(12):5-5
在全球CEO领袖年会上,财政部长金人庆明确表示。明年要给农村的孩子免去全部学杂费,对特别贫困的还要由政府提供免费的书本和住宿费用,中央财政将全面支持农村明年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 联合发文要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2001年开始均要试行“一费制”。近日,我们对湖南省隆回、新化、安化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费制”收费试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试行学杂费“一费制”,学生和家长欢迎,学校和当地政府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7.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减负"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减负"持怀疑态度,担心"减负"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另外一种是对"减负"的片面理解,认为"减负"就是不留家庭作业、不考试,学生没有任何负担.教育者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遵循一定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规律,只有这样"减负"才能真正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减负:农村基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的辩证思考□啸风(一)减负,是当前农村工作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对减负工作感触最深,在减负中需要他们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往往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办实事,又要减负。特...  相似文献   

19.
据对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2004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完成额达到11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694亿元,增长17.4%。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及措施分析的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减负的突破口——文化负担,并由此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