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二次碾压".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从目前我国出现的"二次碾压"事故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2.
奇袭大堡头     
1943年10月,日军的又一次“铁滚式扫荡”滚到了太岳二分区,两万多敌人疯狂涌进太岳区。铁滚式扫荡”,通俗点说就是先从两翼把对方压缩在一个狭长的地带,然后以重兵多梯次地从这头一点一点地碾压到另一头。为了粉碎这次“铁滚式扫荡”,刘、邓首长明确指示:敌人打进来,我们要打出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区发展阶段理论,确定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过渡。依据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溢出相关理论以及生产函数的推理,对知识溢出和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由于新闻媒体报道方式不当而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笔者基于波特图式对“二次伤害”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解析其成因,并据此得出规避突发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面正确地分析评价乡镇企业的“首次创业”是乡镇企业应对入世挑战、搞好二次创业的基础。乡镇企业在首次创业中取得的成就是特定时空条件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其向“二次创业”的飞跃,要经历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后期带有战略决战性质的重要战役,弄清楚太平军解围安庆的战略决策,对于研究安庆保卫战是极为必要的。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太平军解围安庆的战略决策是举行“二次两征”。为此。太平军东征苏常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部的军事行动,都被看作所谓“二次西征战役”的组成部分。我以为,这个问题值得重新探讨。从有关资料和太平军的军事行动看,太平军确曾制定过一个“二次西征”方案,但到1860年8、9月间,天王洪秀全又放弃了这一方案,改为直接解安庆之围,并将这一新的决策付诸执行。因此,尽管太平军曾经有过一个“二次西征”的战略设想,却根本不存存所谓“二次两征战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随着清华简《耆夜》篇的问世使“西伯戡黎”的问题再次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就目前来说主要存在着“文王戡黎说”、“武王戡黎说”、“二次戡不同黎说”三种观点,本文主要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二次戡同一黎之说”,并且进一步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讨论了砂率(Sp)及拌和用水量(W)对碾压混凝土稠度(VC)的影响;利用二次正交回归分析建立了VC值与Sp及W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模型的显著性进行了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大庆油田二次创业的不竭动力进入二次创业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现实需要对大庆油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寄予厚望,江泽民同志给大庆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中央领导的重托,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自我加压,主动提出了二次创业现阶段的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创建百年油田,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二是发展接续产业,确保企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中共“二大”研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一是党在成立后的两年,是否实现了其战略和策略的第一次转变;二是关于项英中共“二大”代表身份的问题.文章认为,党实现其战略和策略的首次转变应该是在“三大”或“三大”以后,项英是由中共武汉区委选派的中共“二大”代表.  相似文献   

11.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容易混淆且在实践中易被人们通用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这两个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旨在阐明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依法治国方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通行本第十九章“弃智”,帛书本作“弃知”,楚简甲本作“弃鞭(偏)”。帛书本、通行本第十八章支持“弃知”、“弃智”的文本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增,通行本第三章、第六十五章支持“弃智”的文本系晚于帛书本的后人所为,并非老子原有思想;帛书本、通行本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及帛书本第十章有否定“弃智”、“弃知”的文本。所以可以认定:“弃知”、“弃智”并非老子思想,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义利观是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义利观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精华部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在当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中,传统义利观不应受到全盘否定。现代文明应借鉴、吸收传统义利观,注以现代意识,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春秋笔法"与"太史公笔法"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笔法"与"太史公笔法"同为史学典籍的传述方式,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对历史人物给予褒贬的评价,都不同程度地遵循"言有序"、"言有物"的创作原则.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春秋笔法"实质是儒家对春秋的解读之法,而太史公笔法则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说“疙瘩”     
本文试图追查"疙瘩"一词的最早用例、义项的发展演变以及词形之间的关系。"疙瘩"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写法多样,共有六个义项,其中有三个义项进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义项很丰富。当"地方"讲,只在东北方言中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是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两个方面."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统一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  相似文献   

18.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9.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