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同名”来解释上述词义现象的是东县时期的注释家郭璞。《尔雅  相似文献   

2.
即使是最完美的辞书,也存在释义上的谬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与辞书义项的训释与训诂家个人对词义的认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训诂是一门传统的学问,但“训诂”一词究竟自何而来,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学术界迄今未能很好解决。本文考证发现,今日之“训诂”,就是汉人所言之“训故,而非《毛诗故训传》“故训”之倒言。其含义,当为“顺释古言”,即注释古书,包括释词义、顺文义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非“解释异言”与“道形貌”的简单结合。  相似文献   

4.
作者篇名期页·特稿·张小南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建设美好四川培养创新型人才1 1·学习十七大精神·张小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体会6 1王民朴伟大的旗帜光辉的道路科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体会6 5·语言文字·钟如雄释“《”1 1杨观张红梅词义札记二则1 4李丹丹《国语集解》训诂札记2 43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说略2 46李海霞《论》《孟》《老》《庄》的程度副词及其与明清的比较3 42张文国《训诂学初稿》引文辨误(上)4 4李亚明《周礼·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上)4 7…  相似文献   

5.
“月部”是汉语众多部首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部首.历来大型字词书对于“月部”字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它们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本文仅就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月部”字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从中找出一些可资学习与借鉴的东西.“月部”字在楷化之后,与“肉部”字偏旁的字形相同,两个部首的许多字容易纠缠在一起,混淆不清,给训释造成很多麻烦,以至常常张冠李戴.《中文》的“脁”字,在字形处理上,虽然误以小篆“(?)”归了“月部”,但义项的训释却能吸取前人的教训,归纳得比较清楚.对于从月与从肉的两个部首中的字形相同者,《中文》也探本泝源,以不同的义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碍眼”等22个词语为例,对《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语源失考、词条失收、义项不全、误释引例、引例滞后等失误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训诂宝典《尔雅》,在以一个词训释一组同义词时,多采用一义一条的体例。但在《释诂》、《释言》两篇中,也杂有二义同条例。什么叫二义同条?前人虽作过一些分析,且提出过一些异名而同实的术语,如一名两读、一字兼包二义、一训兼二义、字有二训、训同义异等等,却末给定一个较恰当的界说。我们从前人的分析中,归纳出一个符合传统认识的界说,即:不同义项的若干被释词罗列于同一条中,而共用一个释词训解,该释词蕴含的两个义项分别对应于两组被释词。如“治、肆、古,故也”,其中“治”、“古”义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所以”,释词“故”的两个义项各各与其对应。二义同条例屡见于《尔雅》,对后世雅书类著作的影响也很大,不明其例,读书理解就会失之穿凿。本文试图在前人论析的基础上,订讹误,理纷乱,比较系统地探讨二义同条例的发现、类型、成因。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收词精当、释义准确、举例典型等优点。经过不断修订,第五版在释义方面更趋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古词语释义方面。从辞书学的角度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漏立义项;(2)漏释或误释古义;(3)漏释语词来源。要提高《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的质量,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强训诂学修养;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吸收历代训诂学的研究成果。辞书的科学性主要是通过准确的释义来体现的,而要保证古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训诂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辞书编纂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现汉》应该随时吸收新的材料和成果,不断修订,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一、训释的内容训诂的实用价值在于为阅读文献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减少疑窦,防止误解。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想正确地解释语言,首先必须准确地解释词义。对于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词义通了,对句意、段意也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至对全文的大意、作家的思想也可由是窥见。但如果在解释词义这一环节上产生了错误,就会影响到对整个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许多学者历来都把解释词义作为训诂的主要内容。尽管《左传》正文中的训诂材料是散见于各篇的只言片语,但已经明显地把解释实词和虚词作为训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月令》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文献,以往学者大都注意于从经学、礼制、民俗、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忽视了语言研究。文章即尝试对《月令》中的两个词语“总至”与“鲜落”进行考释,纠正前人的词义误释和文献误校。  相似文献   

12.
“落英”词义补说晋家泉“落英”一词始见于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新《辞海》该词条的义项(2)释为“初开的花”,引用的例句即屈原的这两句诗,但在例句之后又加了一句话:“一说亦作落花解。”①罗竹风先生主编的《汉语大词典》释...  相似文献   

13.
《东京赋》“中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载相互印证,对《东京赋》里的“中畋”词义进行探究,确认“中畋”非“在狩猎之中”义,而是“用于畋猎的良马、好马”。  相似文献   

14.
“风”是个多义字。新编《辞海》“风”字收有十几个义项。《尔雅》释“风”、《古今图书集成》“风”字条、《经籍纂诂》“风”字条均收有多个意义。在“风”的诸多意义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新编《辞海》)是其本义,又是其常用义,《说文》:“风,八风也”,“八风”,即“八节风”说的正是“风”字本义。“风”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一般字书中均有训释,也不乏用例,本文不涉。但“风”字有一个“景象”义,颇令人费解: 《辞海》:风,景象,如“风景”“风光”。“风景”中的“风”字,为何训释为“景象”,不见典籍,小学和训诂中也查无先例。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前 ,人们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 ,或“因声求义” ,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段玉裁在继承前代训诂学成就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 ,并运用于《说文解字注》 ,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 ,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 ,以及词义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词汇语义学的视点,结合古代训诂材料,辨析了“投”与“控”的词义特征。在对语证进行充分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词的语境同义与语言同义问题。辨析发现当今汉语词书“控”条下的“投”注和“跌落”义项只有司马注《庄子·逍遥游》的唯一例证,且先秦两汉古籍中尚未见到此“控”义的旁证。此“控”义是语境文义产生的孤证。孤证难立。由此推出“投”并非此“控”的确诂,因而“投”与“控”不是同义词。此“控”的确诂应为“引”。  相似文献   

17.
近年猎阅一些古汉语训诂专著和文章,觉得有的从方法到结论都很成问题。兹选两条词语,予以辨正,并借此提出目前古汉语词义诂释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通病。是否得当,祈请行家和读者们审鉴。辨“所”有“时”义徐仁甫《广释词》卷九列“所——时”一条,曰“所犹‘时’,时间代词。”(按:当称“名词”)黄灵庚《古汉语词义琐记》曰:“所字古训有时义”。陆宗达等《古汉语词义研究》更说明“所”有“时”义是“从时间到空间的引申”。诸家都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曾评《经义述闻》三十卷:“王石臞伯申父子,为清学第一流大师,人人共知。这书名为《述闻》,盖伯申自言闻放石臞者,其实他们以父子而兼师友,此书亦可称父子合作也。”又说:“这部书的最大价值,在校勘训诂方面。”《经义述闻》一书,主要解释群经子史中的疑义,纠正前贤古注之谬,王氏父子的理解直湊单微,判断矜慎,其纠正前人误解之文句,为一代所宗,乾嘉以后罕有能引《经义述闻》而驳之者。但《经义述闻》一书之学术成就,目前整理古籍及古书注者常未能继承、采纳。本文拟就王氏父子在这部书中训诂方面,主要是词义铨释方面的成就,作一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19.
阵雨 《北京纪事》2016,(9):46-51
那天下午,我是从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开始游转的。说起八大胡同,其实就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曰: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京都胜迹》虽然这样引用,但八大胡同其实是个虚数。过去前门大栅栏附近的歌馆妓院多如牛毛,只不过八大胡同最知名而已。既是如此,北京人的说法就各不相同。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这八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运用语料库技术和语言学中的词义感染理论,对“绿”字在现代汉语中义项的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绿”字的解释存在漏收义项、漏收复字词条及其词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