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已是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而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其身体意识正在构建当中,本文从消费社会的身体审美、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型偶像、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崇拜及消费工具的导向性作用等不同角度,结合访谈资料深入探讨了身体消费对青春期女性身体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属于当今社会学的主流研究视角,算得上强势话语;而性社会学,则堪称社会学中最弱势者之一,在学术殿堂中艰难地挤得一席容身之地。性社会学的弱者地位,主要是因为其关注的问题相对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而言确实太细小了,但是,笔者认为这也同它未能与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充分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14,(8):72-73
当前社会,消费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巨大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而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观及消费习惯不但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难看出,青年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调查及讨论。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影响着个体性的发展并使之呈现了"双重"性。文章通过对消费社会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个体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同时个体的连接性、认同感的需要也增强这样的双重特征。这种双重性特点的个体是消费社会影响下的必然趋势。然而,"双重性"的背后则是再次延续了社会学的传统命题个体与社会,双重性诠释了个体既是社会共性的参与者,又是独立个体的活跃者。  相似文献   

5.
消费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同时承载着社会和文化的含义。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都市女性作为一个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凸显。其消费行为具有典型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它一方面塑造着都市女性的时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前社会转型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二者相互建构,正是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实现着女性本身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6.
张瀚文 《现代妇女》2010,(9):114-116
200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主题为“消费与环境”,其含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利;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消费保护环境。本文在基本阐述了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与环境的关系基础上,针对消费与环境这一主题,论述了社会环境对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文明与消费心理,分析了我国当前消费环境与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营造安全和谐消费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与认同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事实,消费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既是用于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的体现和表达。身体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自我认同”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对身体消费的关注程度正说明了他们对身体外在表现的关注正通过消费来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8.
消费已对人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挟制,处于异质性社会中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炫耀性的消费方式来获得一种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感,抑或努力步入消费的高端,以达成某种与他人之间的区分,但人们却始终落在“消费时尚”的后面。而另一方面,消费渐渐达成了一种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以各种新奇的形式吸引人们去追求消费带来的感官享受,从而渐渐丧失了自身所习得的能力。消费扮演着一种引领的作用,使私人领域也渐渐在丧失着自主性,为消费社会的种种符号所侵蚀。  相似文献   

9.
"粉丝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果粉"在消费价值观上表现为人物崇拜、科技时尚追求以及身份象征。"米粉"在消费价值观上多表现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原则、"抢"来的成就感以及支持国货的内在动力。"果粉"与"米粉"间的相互漫骂和攻击折射出青年在消费价值观上的共同特点:对流行文化的跟风式消费、消费上的虚荣与攀比以及对时尚、文化和审美要素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审美时尚与社会阶级关系研究史上,社会地位衍生审美时尚是最为悠久的模式——财富赢得了荣耀,个人受尊敬的程度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有关。为了让别人对自己的财富留下印象,财富就必须以金钱力量的形式显赫地展示出来,它要求个体参与夸示性的(浪费的)消费。时尚不是社会地位的来源而只是社会地位的表现。人类文化思想史所表明的相反方向却是:“文化”必先已含有超越特定阶级的全社会公共价值,而后才可能成为阶级争夺的对象。在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1.
结婚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消费,直接反映城市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该文以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为主线,以安徽宿州为研究案例地,采取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功能主义等相关社会学理论,详细描述了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的状况.认为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当代城市青年结婚高消费的主要原因,揭示当代城市青年结婚消费中存在的年轻人“啃老”及其心理压力问题,提出从宣传、教育及服务三方面入手.倡导城市青年结婚消费合理化、理性化。  相似文献   

12.
孙宏茹  刘汝丰 《职业时空》2009,5(2):171-17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沧州地区四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不高,鉴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所以要从源头着手,从现在做起,通过本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是亚洲地区的信息消费强国,也代表着发展中经济体信息消费的最高水平。目前,韩国市场上的信息消费潮流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的晴雨表。根据对韩国信息消费市场和汉城、釜山、济州等不同规模的韩国城市生活状况的实地考察,以及韩国信息通信部及相关信息企业所提供的市场分析资料,我们发现韩国信息消费已经进入网络化、游戏化和手机智能化的新时期,比两年前的电脑、数码相机和MP3等数字产品为主导的信息消费时尚又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就一般意义而言,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社会现象,因而被视为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焦点,也因此而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自1978年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引致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其间,社会利益关系及其社会结构问题始终为社会学者所关注,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在现实层面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社会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社会关系及其制度性的演变;在社会学知识层面涉及的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因而,这一研究“热点”亦成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西方社会学界在经历了语言学、解释学、修辞学等一系列转向之后又开始了“身体学转向”。“即把身体问题化,成为社会理论的组成要素,同时也认识到身体是当代政治和文化中的一项重大话题”(特纳,2 0 0 3:5 78)。这种理论转向的深层现实背景是对消费、休闲、时尚以及大众文化的关注,并且身体在从生产向消费、从劳动向休闲、从精英向大众、从传统向时尚的视点转移中,也承载着自身的转变。国内学者近年也开始注意到社会理论的“身体学转向”问题,但纯粹在社会学理论视域中就身体论本身进行分析的尚不多见,《社会学研究》2 0 0 3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6.
曹力方 《现代交际》2011,(11):66-66
如果“个体行为受到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假设,那么,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说是具有现代性和可本土化特征的,他所提出的“形式社会学”跳出了有机理论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性两个范畴,成为了一个可普遍认知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虽然这个学说带有哲学的色彩,但是抽象社会形式这种普适的思维方式对于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金色年华》2014,(8):74-7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目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速,容易使人产生紧追感和压力感;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人才、资源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激烈竞争,导致青少年“高科技崇拜症”引发的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的失落;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使部分青少年中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如负债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等等。  相似文献   

18.
消费异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被控制的、源于虚假需要的消费,表现为物质消费的过度和意义消费的错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幅推进,青年学生已经逐步成为当代社会消费的主体,且消费异化倾向初露峥嵘。因此,厘清消费异化的脉络,利用其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从依据马列主义原理出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社会学者提出的各种理论学说及调查成果却未能改善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这难道不能说明前者对中国社会把握得更准确吗?!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不但主流舆论界持这种观点,就连不少社会学者也接受了这一看法,而这正是导致社会学遭到否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晚近视觉文化异军突起,视觉性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显著的“文化主因”。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可以进而揭示出视觉性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的多重原因。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找到如下几个角度:第一,“炫耀性消费”与视觉见证。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率先注意到有闲阶级的出现及其炫耀性消费现象。尽管这些现象古已有之,但凡勃伦特别注意到它在现代消费社会的性质。换言之,过去只属于少数显贵的有闲与炫耀性消费,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