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我认为冯先生的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其中的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前提,而情感之首是最深切最恒久的亲情,极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是亲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生在世,在做人与做事的交替中悄然成长。有的看重于做人,在平凡的一生中,展示出人格的伟大;有的倾向于做事,在漫长的人生中,尽显事业的辉煌。或许,做人与做事是生命中两个不可分割的因子。做人,是人生延伸的基础,做事,是这基础上构筑的美丽。前不久,我被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教授在二战时期的人格坚守所感动:纳粹上台后,教授因妻子的犹太人身份,遭到当局迫害,失去了工作,著作被禁止出版。其妻不想连累丈夫,要求教授放弃自己。当时,雅斯贝尔斯正面临被送往波兰集中营的危险,但他却坚定地对妻子说,我如果这样做了,我全部的哲学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3.
“做”人?     
星竹 《东西南北》2009,(6):52-52
在咱中国有“做人”之说。比如说,要做个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人要厚道…… 而在外国,就没有“做人”一说,但他们做人做得却比咱中国人更诚信、更实在、更精彩。面对“做人”的问题,老外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就是一个好好的人,干嘛还非得刻意去“做”啊。是的,在咱中国,“人”还就得好好去“做”才行。  相似文献   

4.
邹竹林 《生存》2020,(14):0222-0223
初心是什么?我的教育初心又是什么?时常不断地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论多少次,答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教书育人。班主任作为一个学校最基本单位的管理者,首先是要做好迎接挑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其次,班主任的工作确实是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加上自身的不断学习,才能做得更好的工作。因此,虚心请教,不断学习是势在必行的,尤其对于新的班主任来说。再次,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吸引了所以孩子的目光,所以更加强调老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最后,还是要回归初心,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的主角还要回到学生身上来。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以生为本的教育才能最终让孩子们成长。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58-61
中国传统思维,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财富,蕴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珍藏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它具有整体性、辩证性、模糊性、直觉性、人伦性的特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把握思维规律,从传统思维中汲取智慧,灵活巧妙运用,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出现的若干影响较大、问题突出的人生观理论体系的评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研究的四种误区:一是局限于世界与社会共同本质和规律的研究;二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静态研究;三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发展研究:四是局限于“人生问题”的研究。并在分析上述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人生观的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主题,深入探寻人的社会本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形态、发展规律和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日益认识人生真相,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真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语文不仅是习得语言,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启蒙就在这语文里面.当今人的素质的提高也要以语文为本,并巧设方略.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是什么,这是每个渴望成为强者的人不可不研究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现代人生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就是提高竞争力。人的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在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指导下,搞好自我开发。(一)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昌盛,也加剧了社会竞争。当今世界,竞争机制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全过程,不仅每个国家、民族都已被卷入竞争的漩流之中,而且每个现实的人,也都面临着竞争。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要较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参与各种竞争。原来意义的竞争,是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争夺有利的产销条件的斗争。这种斗争起始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竞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平等。然而在以往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奴隶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9.
“我很幸运,在50年的人生里,做了20年的救助工作,我热爱这个岗位……在我快不行的时候,我还想再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留下一点什么……我把角膜捐献给灾区同胞只是微不足道的事隋,只是我对灾区需要帮助的人尽的一份爱心……我想用行动告诉女儿,人活着就要有社会责任,只有奉献,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6月3日下午,当记者再次采访庞志平时,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就像一条船,它的任务是载着这个福利机构全体服务对象,驶向幸福的彼岸。船要驶向彼岸,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水,一条船如果没有水就会寸步难行。社会福利机构这条船,要前进,要把它的乘客带到幸福的彼岸,靠的是什么?当然也要靠“水”,但这个水,不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含义应该包含主体、客体、中介、目的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对技术的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理解。对技术的本质的理解应该是对人为什么要有技术、技术对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的理解。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人的宿命,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来看,还是从西方存在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来看,技术在本质上都是和人分不开的。技术的价值负荷性也就是对技术的含义和本质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逻辑引申了。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的人生境界论探微宁新昌在儒家的思想中,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为学与做人统一。对承续这一思想的宋明新儒家来说,他们的道问学主要是对本体的探索,他们的尊德性则体现在论及人生境界。在他们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人的思想境界则是这一本然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注重了对人的研究,纵观世界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在突破专制主义的缺口处,第一个提出研究的问题便是人,而人的本质又是核心。本文拟就人的本质问题作一探讨。一、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方面:人在社会中生活具有社会性而动物则没有;人有意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而动物则不能;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什么是本质的区别呢?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  相似文献   

14.
有的人不做事照样拿钱,有的人做了事却不拿钱;有的人做的事多拿的钱少,有的人激的事少拿的钱多;有的人做多少事拿多少钱,有的人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有的人情愿少做事少拿钱或不做事不拿钱。做事与拿钱的关系,大抵有以上几种,这只是现象,究其本质,就得过细分析。不做事的照样拿钱,有以下几种状况:一是他有钱存在银行里,银行照给他付利息。那么,他存在银行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又有这么几种可能:从前做事得来的钱,继承先辈的遗产,炒股票赚来的,贪污的现金,收受的贿赂,抢劫、盗窃得来的赃款或销赃款等等。有的是合法收入,…  相似文献   

15.
日听猪音     
有一个传闻是有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有人问他:“做人快乐还是做猪快乐?”亚氏答道:“做猪快乐。”再问:“那么你选择做人或是做猪?”他答:“还是做人。”做猪为什么会快乐呢?大概因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人会思想,头脑复杂,所以做人痛苦。但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不肯放弃思考,宁做痛苦的人,也不做快乐的猪。所谓人各有志,如果有轮回的话,给我选择,我是做猪不做人。哲学家喜欢做人,无非是吹皱一池春水,为世间平添烦恼。只要人人是猪,天下自然太平。当然,许多父母不作如是想,他们不要望子成猪,连望子成人也不肯…  相似文献   

16.
王小章 《社会》2004,1(6):18-22
雅斯贝尔斯认为,马克斯·韦伯是一个 集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 “尽管由于命运和环境的作弄,他没有在政治方面享有显赫的地位,但却毫不减损他杰出政治家的本色,他的伟大就像一个没有手的拉斐尔,没有功绩但却有无限的潜力。(雅斯贝尔斯,1992:37)”确实,韦伯终其一生都热衷于政治、渴望献身于政治。而在韦伯看来,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如韦伯在《以政治为业》(或译为《作为职业的政治》——编者注)中所说的“为政治而生”而不是“靠政治谋生”的人(韦伯,1998:63),在他献身于政治的时候,他首先必须清楚,政治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献身于政治意味着什么?当然,要说明政治的价值是什么,首先必须明确政治是什么。从1895年发表“就  相似文献   

17.
亲近自然—人类生存发展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的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些是未曾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但发生了,如“9·11”爆炸事件;有些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证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科学技术、经济手段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文化价值观的调适。“全球化”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了,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知识和境界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有补于今天的做人与做事,也有益于时下人文精神的重塑。一 对于知识和境界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和境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罗莎·卢森堡对自然美的欣赏作些粗浅的论述。1“主要的事情是要个人”1916年12月,卢森堡在写给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玛· 武尔姆的一封信中说:“……你必须始终是个人。主要的事情是要是个人。而这就是说:要坚定、明朗和高兴,是的,无论怎样也要高兴,因为哭泣是弱者的事情。是一个人,这就意味着一生不动摇,任凭‘命运的伟大天秤’来处置,如果这样做是必要的话,同时插要享受每一个明朗的日子和每一块美丽的云彩。唉,我不能就怎样做人这个题目写出一些办法来,我只知道,人应当是怎么个样子,而当我们一起在沮丹德散步而田野上是一片红色的…  相似文献   

20.
美是什么,即美的本质问题至今未获解决。在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美学研究陷于困境。从根本上说,这种困境是由传统哲学的局限造成的。摆脱美学研究的困境,必须对美学的哲学基础作批判性的反思,并且寻找新的哲学基点,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解决美的本质问题,重建美学理论体系。美学在本质上属于哲学学科,而不属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美的本质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因此探讨美是什么,必须先确定某种哲学框架,也就是说,必须先确定比美更抽象,更一般的哲学范畴。传统哲学确立了一个最抽象、最一般的范畴——实体。所谓实体,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实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也称为本体,它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基质。在实体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实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