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准是北宋的大政治家。幼年时家中贫困,生活艰苦。母亲为了勉励他勤奋学习,不忘根本,精心绘了一幅《寒窗课子图》,并在他进京赶考时,赠他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进京后,寇准考上了进士。后来,他因为征战有功,治民有方,还当上了宰相。渐渐地,寇准开始贪图  相似文献   

2.
一、《赠康叟》诗辨疑白居易《赠康叟》诗云: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这首诗除王汝弼选编的《白居易选集》选入外,一般很少有人谈及,而王注有几处颇令人费解,值得探讨和商榷。《白居易选集》在《赠康叟》诗后的“康叟”条下注云:“清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以  相似文献   

3.
一、《赠蜀将》一诗不作于咸通十一年以后对温庭筠的卒年,历来说法各异。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以为应晚于咸通十一年(870)。证据是《温飞卿诗集》卷四有《赠蜀将》一诗,诗题下原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顾学颉先生考证:“蛮人扰川,前此二三十年已然,而攻...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诗》,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人。现代汉语的概念套不进古代诗里去。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是我国明清文化名人之一 ,在中国封建末期的艺坛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关于他的研究 ,前人和时贤已留下不少成果 ,要想有所突破不是一件易事。然而 ,近期读到吴根友博士撰写的《郑板桥的诗与画》(以下简称《诗与画》) ,感到是一部视野开阔、入思独到的学术专著 ,作者在详细占有材料和充分吸收海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哲学文化的角度 ,对郑板桥及其诗文书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诠释 ,向我们深刻地展示了这位中国早期启蒙时代艺术家的“精魂”。这部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以往一般主要从美术史的角度来把握郑板桥的模式 ,而是将他纳…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史料记载,薛涛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有酬赠唱和者,除元稹外,集中可见尚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建、杜牧、雍陶以及显宦兼诗人的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武、段、李另章论述,)当然,与其他著名诗人的唱和之作还有不少,仅就蜀人费著《笺纸潜》记述便有廿十人之多,只可惜都亡佚了。 其中,白居易《赠薛涛》一诗,颇堪玩味,其诗《白氏长庆集》不载,诗见计有功《唐  相似文献   

7.
关于司马彪《赠山涛诗》"苕苕椅桐树"一诗的作时与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文章运用史诗互证的方法,从司马彪与山涛二人的生平仕历出发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细致考察,认为两首《赠山涛诗》均当作于晋武帝泰始初,当时司马彪因品行问题未得仕,故赠诗于山涛以求荐举。  相似文献   

8.
田丰 《东方论坛》2023,(6):135-145
臧克家发表于1939—1948年的四首诗作(《红白浆汁》《在轰炸中诞生》《那一天——有赠》《九行》)和两篇诗论(《生活的谣曲》《秋天,诗的季节》),未被《臧克家全集》以及其他臧克家作品集收录,也未被《臧克家年谱》《臧克家研究资料》等文献资料提及,当属佚作无疑。这些佚诗及诗论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补全集之不足,也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臧克家此阶段的诗歌创作状况及其秉持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9.
收集在《双桅船》里的《思念》是一首典型的朦胧诗。它的创作是现代青年诗群的代表舒婷七七年后,和北京青年诗人进行艺术交往中,有意识地追求诗的朦胧、含蓄,把笔端伸入人的内心,用意象的技巧来表达内心难以描摹的情绪的一次尝试(见刘登翰《通往心灵的歌——记诗人舒婷》,《文汇月刊》81.2.).  相似文献   

10.
名播大江南北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极为精辟地评价了一位穷乡僻壤的布衣诗人——吴嘉纪,说:“陋轩诗最善说穷苦”.这一言,道破了吴嘉纪《陋轩诗》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上的特色.吴嘉纪生于明末清初(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县安丰镇(原名东沟)人.他生当动乱年代,寄迹盐户之中,居陋轩,餐野菜,“蓬门蒿径”历三十年,深谙下层人民的疾苦,愤而作诗,终于独树一帜,诗名大振.他的诗作极为浩富,可惜由于“文字狱”的原因,散佚不少,  相似文献   

11.
《答客诮》一诗的写作时间,有两说:一、据《鲁迅书简补遗》记载,先生曾将它写成条幅赠日本医生坪井,条幅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晒正,鲁迅。”未年乃辛未年的简称,即一九三一年.因此,断为一九三一年冬的作品。按:坪井是日本在上海开设的筱崎医院的医生,曾给鲁迅的孩子海婴治痢疾,因而先生与之常有交往。但查一九三一年冬和此后《鲁迅日记》,均无赠诗坪井的记载.而坪井来鲁迅家为海婴治病和鲁迅携海婴往筱崎的医院就医的记载有数十处之多,却皆在一九三二年五月以后,治痢疾一事在一九三二年六、  相似文献   

12.
富贵年华逝不还,吏民何用泣江关? 清朝拂授看行李,稚子牵舟云水间。这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明万历26年(1598)弃官时赠别遂昌吏民的诗。这年春,汤显祖作为遂昌知县去北京向吏部上计(指把赋税收入等政绩写好呈送朝廷考核)后,决意弃官告归。归途中,遂昌吏民在扬州钞关(运河码头)饮泣挽留,汤显祖仍力辞并赠诗告别。从诗里可知汤显祖弃官的决心和惜别的心情,同时也充分反映出遂昌吏民对汤显祖的笃谊。不仅如此,直到汤显祖归里十年后的万历36年(1608),遂昌士民还在城内建立他的生祠(现遂昌城内东街小学路),专门派姓徐的书画家赶到江西为汤显祖画像。从隋到清历1300多年,有姓名可考的遂昌县官共有315人而能受到人们如此怀念的,尚无第二人。  相似文献   

13.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中才思最敏捷的诗人,诗风最接近钱起。以他的天赋本来是可望有较高成就的,结果却因享寿不永,又缺乏呕心呖血、千锤百炼的创作态度,以致碌碌无成,令人叹惋!历来对李端研究得很少,论文仅王定璋先生《略论李端和他的诗》一篇。本文拟在王文的基础上,对李端诗作些更深入的探讨。 一 李端(738?--786)字正己,望出赵郡。父名震,官大理寺丞。李端的少年时代大概是在洛阳一带度过的,《逢王泌自东京至》(9.3246)一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关切:“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据《戏赠韩判官绅卿》  相似文献   

14.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故,综合安史之乱以来尹子奇、史思明乱河南等史料及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轨迹,可考订邹绍先任官时间在乾元二年(758)春。  相似文献   

15.
《小鸡的悲剧》与《鸭的喜剧》,文题对应得这样巧妙,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含有深意的安排?这必须从《小鸡的悲剧》的作者爱罗先珂的经历、思想说起。 爱罗先珂,俄国的盲诗人,一九一四年去日本学习,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漂流于泰国、缅甸、印度。这里的田园式生活,幽静的森林,清香的花草,善唱的昆虫等一直牵动他的情思。以后,无论在日本、在中国的哈尔滨和北京,他都常常心神往之地向人们谈起这些美好的往事,——尤其是在感到烦闷、寂寞的时候,他往往沉浸在这些回忆里,以暂得解脱。一九二一年因参加“五·一”节活动被日本警察逮捕,在遭受殴打侮辱后,被日本政府驱逐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月一日上午九时三十分,江苏最年长的老作家胡山源先生溘然谢世。这些月来,一种迷惘的失落感经常压在我们的心头,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失掉了一件十分可贵而又无法补偿的东西。前年胡老九十高龄时,他一举推出了近百万字的三部长篇小说——《散花寺》、《三年》及《龙女》。九旬老人一年内出版三部长篱,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精神力量促使他创作出来的呢? 时间要追溯到本世纪初二十年代,胡山源与他的文学挚友钱江春、赵祖康等,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于上海创建了文学社团“弥洒社”。长篇小说《三年》在《弥洒月刊》及《弥洒社创作集》上登载了其中的“第一年”及“第二年”的一部分,续稿因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晦日被捕,关进京城刑部狱,在狱中作《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他选择苏轼《狱中寄子由》的第二首和韵并在小序中转换诗题,是为了赠诗给柳如是,且其中还隐含他以苏轼自比而诉说冤屈的意图。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将这组诗的写作背景误以为是钱氏因黄毓祺案牵连而被关进南京狱,从而造成一系列失考。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大多从外证考辨,如从这六首诗出发,则可更加明晰钱氏被关押的地点以及柳如是暂居之地与生辰等问题。陈寅恪又在这组诗中挖掘出钱氏“思念故国,讽刺清朝”之意,但是钱氏此时明显还是寄希望于清朝的当权者为自己洗刷冤屈。在钱氏后来的回忆写作中,他对丁亥年被捕事,又产生新的态度与感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对“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及明清诗文研究的现状做出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自明代以来形成的以为《赠花卿》是讥讽花敬定僭用天子礼乐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赠花卿》一诗本身看,诗中音乐不一定指宫廷的音乐;从花敬定的功与过、他对朝廷的所持的态度及杜甫对他的看法判断,《赠花卿》不当暗含讥讽;从唐代宫廷音乐的状况看,花敬定也不可能使用朝廷礼乐。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源于自宋代以来形成的学术方法和特定的学术背景,源于以史证诗研究方法的错误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20.
北宋嘉祐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赠王介甫》一诗中写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欧公以李诗、韩文自况自勉,并以此勉励王安石.“后来谁与子争先”一句,足见欧对王的殷殷寄望、切切推重.于是王安石答以《奉酬永叔见赠》:“欲传道义心虽壮,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王安石显然置“道义”于“文章”之上,表达了壮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